儿科医生稀缺nbsp全国儿科学术大会
点击上方蓝字“中商网法讯”可订阅我们哦!
8日,医院东院(以下简称“东院”)发出告示:“因我院儿科医生缺乏,10月13日起,暂停急诊儿科每晚11时到次日清晨8时。”之前该院急诊儿科24小时接诊,改为仅早上8时到晚上11时接诊,从晚上11时开始的下半夜暂停急诊儿科,仅收治危重症患儿。据媒体报道,这已经是自去年12月以来,广州第5家停医院。
该院儿科主任柯志勇,他表示,东院仅取消下半夜急诊接诊工作,但儿科急诊保留了“抢救”和“出车”功能,不影响危重病人的抢救。
“我们东院的医生,在高峰期时连上洗手间的时间都没有。”柯志勇坦言,停止夜班急诊的主要原因是缺人,医生排班排不过来。他告诉记者,原本东院有近20个儿科医生,全天大概问诊个病人。但去年走了4个,现在还有两个在休产假,短期内难以补上。现在加上退休教授,全东院也只有14个儿科医生。
“停止夜间班后,我们打乱了值班顺序,所有人都轮流负责门诊、急诊、普通儿科病房、新生儿病房,爱婴区查房。如果东院人力缓解,一定会恢复接诊工作。但目前人才缺口比较严重,近期预计无法解决问题。”柯志勇说。
东院儿科取消下半夜急诊接诊工作,如果遇到重病人怎么办?柯志勇表示,病房的值班医生会进行问诊抢救。
去年12月,医院医院儿科就贴出急诊儿科暂停服务的通知;今年初,广州又有广医二院等3家医院接连挂出夜间儿科急诊停诊告示。今年起,全国已有上海、医院贴出限制儿科挂号数量、暂停儿科急诊甚至暂时关闭整个儿科的通知。
(网络资料图)
业内人士表示,导致儿科医生供需矛盾的原因很多。
1、问诊不易,技术要求高,医闹风险高。
因常年面对儿童甚至是不会说话的婴儿,因此儿科也被称作“哑科”。儿科诊疗难度大,因儿科没有细致的分类,儿科一般是全科医生,对医生的专业技术水平要求高,因此医生的工作压力也就更大。此外,近年来医患之间信任度的下降也是不争的事实,又有几个儿科医生没遇到过“着急”的家长?
2、薪资低于成人医生。
由于儿童一般只能做一些常规检查,儿科医生的收入水平明显低于其他科。在以药养医机制下,医院的一大部分收入来自于药品。儿童用药剂量少,按照疗程,10-15个婴儿的用药量,才相当于1个成人的用药量,很多技术服务收费项目的价格也只有成人的50%左右,儿科医生的收入水平自然就低。
3、原本就不足的儿科医生,随着全面二孩政策放开,儿科医生的需求进一步扩大。
2月24日,在国家卫生计生委专门就儿科医生培养和使用等举行发布会上,焦雅辉副局长表示,医疗机构儿科执业(助理)医师数约为11.8万人,我国儿童总数2.26亿,占全国总人口数的18%。每千名0-14岁儿童儿科执业(助理)医师数为0.53人,低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0.85-1.3),儿科执业(助理)医师存在20万缺口。医疗机构儿科执业(助理)医师日均承担的门诊人次数约为17人次,是医疗机构其他执业(助理)医师工作量的2.4倍;年均承担的出院人次数近人次,是其他执业(助理)医师的2.6倍。
医院99所,设置儿科的医疗机构共有个。医疗机构儿科执业(助理)医师数约为11.8万人。我国儿科门急诊量年诊疗人次4.71亿,占全国门急诊总量的9.84%;出院近万人次,占医疗机构总出院人次数的10.3%。
柯志勇认为,儿科医医院、社会办医疗机构不断兴起有关,“我们有两个医生去了社会办医疗机构,因为那边的待遇更好。”他坦言,近两年来因为待遇原因,医院一直没有招到人。
记者了解到,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日均门诊量1.2万—1.3万人次,仅有多名儿科医生分班次予以消化,同时还有大量手术、住院儿童的治疗。1个儿科医生干了3个成人医生的活,工作量处于超饱和状态,但他们拿的只是成人医生的1.1倍工资。
医院诊金50元起,以提高儿科医生待遇。
医患矛盾很无奈,良好的医疗服务是很难实现的
病患:排队2小时起,看诊6分钟,病情恶化。
医生:从早到晚,每日每人门诊50个,几乎没有吃饭时间,还被患者迁怒。
(网络配图)
如何解决“儿科医生短缺”?
一,要建立社区儿科医师队伍,完善三级转诊体系。在这一制度下,医院转诊,医院承接门诊预约,缓解儿童只能“扎堆”医院看病的现状。医院医院、医院开设门诊部,医院、医院输出品牌和管理,让优质儿科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
二,应该从医疗体制上进行顶层设计,整体提高医生待遇,调整儿科收费标准。在国外,专科医生收入市场化调节。在我国目前要解决儿科医生的困局,要放开医疗服务价格管制、促进医生多点执业,让儿科医生能为自己定价,能让市场定价,回归本来的价值。
三,提高儿科医生的职业尊严,严惩医闹,是目前能快速缓解儿科医生紧缺的最有效手段之一。儿科医生虽然稀少但并不受保护,这不仅是因为儿科医生难招难留,更是因为在暴力袭医的事件中,儿科医生受到伤害的比例最大。
医生问诊讲究望闻问切,可是对于一些语言能力还未发育健全的孩子而言,可能只会哭和闹,家长也很难准确描述孩子的感受。对于儿科医生来说,不仅应是一名全科医生,还必须学会哄孩子,而护犊情深的家长也往往对医生缺乏理解和支持,更有甚者对医生暴力相向。
四,除了破除“以药养医”的政策性之外,医疗机构也有必要调整分配机制,以医生付出的实际劳动为薪酬发放的主要依据。要让医生的劳动付出体现在薪酬收入上。因为儿童生长发育的特点,因此儿科用药剂量较小、辅助检查也相对较少,由此也就意味着儿科收费项目少。儿科医生的收入难免会比其他科室相差很多。
同时,医院都要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医院绩效过程当中要看每个科室的创收比例,医院的贡献度,儿科恰恰最少,医院里面儿科医生收入肯定低。儿科医生的紧缺,实际上是医生在用脚投票。
因此如果看病人数多的医生收入不及开药贵的医生,这样的利益分配机制难能谈得上合理。要给予儿科等创收能力较弱的科室一些倾斜,提高基层儿科医生的待遇。
五,应尽快改革儿科医学教育培养机制,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恢复儿科医学,在高校医学专业中加强儿科人才培养,为儿科医疗源源不断充实优秀人才。此外,有必要借鉴免费培养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的做法和经验,通过减免学费、优先安排工作以及在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给予政策倾斜和优惠,吸引优秀高中毕业生报考医学院儿科专业,鼓励“定向儿科医学生”毕业后从事儿科诊疗工作。
同时,要按照国家卫计委儿科医师转岗培训方案的要求,在现有执业医师中遴选、培养一批具有良好执业道德、扎实专业知识和临床技能的儿科医师,并形成执业医师转岗、补充儿科医师的常态机制。
总之“儿科医生荒”既体现了当前医疗人才队伍的一些共性因素,如工作负荷重、职业风险高、收入待遇偏低等。其中儿科医生面临的困难、压力和风险往往更大,也体现了儿科医生群体面临的一些特有的、具体的因素。
二胎政策的来临,让儿科医生稀缺问题再次成为焦点。
今年10月20日至23日,中华医学会第二十一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将在广东珠海国际会展中心举行。
来源:中国商务新闻网综合整理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详情编辑:小章
﹊﹊﹊﹊﹊﹊﹊﹊﹊﹊﹊﹊﹊﹊﹊﹊﹊﹊﹊﹊﹊
中国商务新闻网法治频道
深度快速丰富
- 上一篇文章: 儿科主任告诉你,千万别给宝宝穿保暖内衣
- 下一篇文章: 儿科急诊又闻关门,儿科医生短缺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