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这种野千万不能吃,请告诉你的孩子,

时间:2020-8-29来源:急救方法 作者:佚名 点击:

福州白癜风医院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5116078.html

5月10日晚,医院急诊内科同时接到4名孩子误食马桑果中毒,年龄最大7岁,年龄最小的5岁。4名孩子均为马官镇中坝村人,据家属介绍,当日下午,他们因在山上玩耍时看到马桑果误以为是桑葚,便采来吃,随后出现恶心呕吐症状,家属紧急送往本院进行抢救。

4名中毒患儿抢救现场:急诊内科团队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全员加班,经过全力洗胃、促排泄、补液等抢救措施后,4名孩子脱离生命危险,现仍在急诊内科住院进一步观察治疗。

此外,一周以前,本院也接诊了一名8岁患儿,因误食马桑果后恶心呕吐入院,检查系马桑果中毒,所幸经医务人员积极及时治疗后病情好转出院。

据急诊内科副主任杨刚介绍,每年的夏天,医院都会接到不少老百姓尤其是孩子误食马桑果中毒入院。在普定的很多农村,山上都有马桑果,因为该野果与桑葚相似,导致很多孩子会摘来食用。中毒后,毒素通过刺激大脑皮层引起兴奋、痉挛、呕吐等一系列中毒症状,频繁的强直抽搐可致脑水肿、呼吸衰竭等,其他如肺、肝、心、肾等脏器亦受损害。所以,对于山上不能正确辨别的野果,千万不要随便采摘及食用。

安顺这四个孩子,在野外误食野果,医院

近日,安顺有四个孩子,在野外误食了像桑葚的野果,导致中毒,医院时,有3名小朋友仍呕吐不止,最小的一名小男童已经陷入了昏迷。

俗话说得好,路边的野花不要采,路边的野果别乱吃,小心中毒!!!

4月29日晚上7点,几位家长匆忙抱医院,3个一直在呕吐,最小的男童已经昏迷。这一幕发生在安顺。

4月30日早上在安顺三0二医院儿科见到了4个男孩子,最大的孩子8岁,最小的才5岁。经过治疗后,四个孩子精神状态已经恢复,但是他们的手上依然残留着大量紫红的野果汁。

据孩子的奶奶介绍,当天下午,她的3个孙子和以及村里一个男孩在一起玩耍。突然,野地里长的一种紫红色的野果子吸引了他们,于是其中一个孩子摘了一颗尝了尝,他吃完这个果子感觉很甜,然后我们就都吃了。

据孩子们描述,他们每人都吃了很多果子,慢慢的就感觉不舒服了,感觉肚子很痛,头很晕,然后我就吐了。

也不知道吐了多久,就虚弱的躺在了路边,幸好被过路的村民发现并立刻通知了家长。家长在现场看见了这些地上的呕吐物后,猜测孩子们是食物中毒。

孩子家长:孩子们吐在了地上,一堆一堆的,红色的果子。经过家长的描述、以及孩子们手上残留的果子颜色以及产生的症状,医生很快就判断出孩子们吃了马桑果什么的导致中毒。

贵航安顺三0二医院儿科主任贺竹主任介绍:马桑果是山上的一种紫红色的野果,外观上很像桑葚,可以作为药引,但是具有一定毒性。

幸好孩子们救治及时,目前孩子们没有大碍,还需要继续做进一步的观察治疗。

马桑果

马桑果又名毒空木、水马桑、鸭食木、鸡瘟柴、马鞍子等,为马桑科植物,生长于山坡或山沟中,我国南方各省多见。马桑果豌豆大小,圆形多肉,未成熟时呈绿色。

常见为灌木,在湖北利川也偶有乔木状发现,分枝水平开展,小枝四棱形或成四狭翅,每5~6月份成熟,初呈鲜红色,后渐变为紫黑色,味甜略涩,有剧毒,常被儿童采摘误食而中毒,甚至引起死亡。

马桑果实内含成分主要为马桑毒素、羟基马桑毒素、氢化马桑毒素等,毒理与印防己毒相似,且更为强烈,它通过刺激大脑皮层引起兴奋、痉挛、呕吐等一系列中毒症状,频繁的强直抽搐可致脑水肿、呼吸衰竭等,其他如肺、肝、心、肾等脏器亦受损害。

一旦发生中毒,家长应立即催吐,再取小苏打(碳酸氢钠)10克溶于温开水中灌胃,也可用蛋清灌胃,中毒医院救治。

马桑树虽说有毒,但山羊比较爱吃,包括花絮和果实,而且没有中毒迹象,其生长迅速,越是砍伐新枝抽的越快,适合牧民大量种植,长江流域一带冬季基本不会到枯叶期。据老一辈放羊人说马桑树叶和果实的营养价值很高,羊吃了长膘快,杀得起斤两。

马桑果中毒的潜伏期为半小时到三小时,中毒症状主要为头痛、头昏、胸闷、恶心、呕吐、腹痛等常可自行恢复。严重者遍身发麻、心跳变慢、血压上升、瞳孔缩小、呼吸增快、反射增强,常突然惊叫一声,随即昏倒,接着出现阵发性抽搐,间隙期间病人意识可呈半清醒状态或昏睡。如见烦躁不安、双手抓胸等表现,即是再发抽搐的先兆。一般于惊厥停止后意识逐渐清醒恢复,于2~3天后恢复正常。严重者可于多次反复发作性惊厥后终于呼吸停止。一次服大量者可由于迷走神经中枢过度兴奋而致心搏骤停。

编辑|阿浩

排版|小微

来源|南国今报、医院

审核|微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删除



转载注明  http://www.wsldq.com/jjff/10037.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儿科急救网站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