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详细儿童家庭急救常识
新疆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jc/140928/4484869.html
由于现在疫情特殊原因,孩子们还没有到开学的时间,家庭隐患不可忽视,一定要提早排查避免出现受伤的情况。更要提前做好相关知识学习,以备不时之需。
本文目录
1
烫伤
外伤
3
关节扭伤
4
流鼻血
5
头部外伤
6
昆虫蛰刺
7
气管异物
8
误食药物或化学剂
9
热性惊厥
01烫伤孩子发生烫伤时,家长们往往无比心疼、自责,但如果意外已经发生、无法挽回,科学的处理及就医方式才是最好的补救,因为这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的预后。有时,不恰当的处理,会让原本并不严重的烫伤演变成更严重的后果,比如恢复期延长、留下疤痕等。
预防方法:
学习一般急救常识,包括烫伤的家庭急救知识;家里准备急救箱,并定期检查及补充物品。1、厨房及卫生间(或家里凡有危险的地方,如楼梯入口处)安装安全门及栅栏;、热水永远放在孩子够不着的地方;3、在孩子可及范围内只放置不超过50度的温水,这样即使被熊孩子倒翻也不会引起严重的事故。4、北方注意暖气片,南方注意强力的日晒伤,请注意晒伤也是烫伤的一种哦,只是一般都是表浅的I度烫伤。家庭急救方法:
降温!降温!降温!!流水冲洗10-0分钟左右。轻微烫伤的家庭处理非常简单,立刻降温,这是烫伤发生后最重要的事情,可以减轻烧烫伤部位的疼痛,降低局部温度避免进一步的损伤。步骤:①立即将受伤部位浸泡在凉水中,或者用流动的凉水(如城市的自来水)进行降温,水温大约15摄氏度或者室温,时间一般是直到灼热疼痛好转,至少10分钟,但不超过0分钟。如果是不方便浸泡或者流水降温,可以用多块凉的湿纱布或毛巾交替覆盖受伤的部位降温,可以覆盖30分钟。②移除松散的衣物,去掉烫伤部位的饰物,例如戒指。③在冷却烫伤部位之后,可以用大小合适的敷料如干净的纱布,松松地覆盖在烫伤部位,直到疼痛消失。如衣服黏着较紧,千万不要强行自己去除,这样的动作有可能把浅部损伤(I度)变成深部损伤(II度)。烫伤伤口不是食材,请千万不要将千奇百怪的“调料”——酱油、醋、蜂蜜(蜂蜜虽然可以用来覆盖皮肤完整的小面积1度烫伤,但是还是请医生评估后进行)、牙膏及各种烧烫伤药膏(基本上都没有循证医学证据表面安全有效)涂抹在伤口上——这样会让医生无从评估和处理。如果有水疱,不要弄破它,这有利于减少疼痛,促进愈合。自行破裂且较大的水疱需要医生来处理,较大的清洁完整的水疱是不是要清除,也需要交给医生来判断。医院该如何做:
就诊中安静聆听。仔细聆听医生的交代,医生会评估烧烫伤严重程度(深度、范围及部位);如果急诊医生不是专门的烧伤科医生,有可能处理后会建议你再次就诊烧伤专科医生。请勿抱怨、互相指责家庭成员;更加不要对医生表达不满意。请记住,简单烫伤,急诊或家庭医生处理就好。但是,烧烫伤的情况有时非常复杂,范围宽的烫伤,涉及颜面、四肢、会阴、关节附近的烫伤等,都需要专科评估和护理,有时需要转诊及复诊。就诊后谨遵医嘱。如果伤口疼痛,可以口服服用对乙酰氨基酚(泰诺林)或布洛芬(美林)止痛。I度烧伤(包括日晒伤)每日清水和温和皂液清洗后使用无香的保湿霜/凡士林/含有芦荟的凝胶。容易刮蹭到的伤口可以使用无菌、不粘且透气的敷料宽松覆盖,有利于伤口保护。如有深II度烫伤,医生可能嘱咐前往医疗机构规律换药,遵医嘱执行。不要到处打听偏方,各种试验性给药。无明显破损的I度烧伤不需要使用敷料覆盖,不要局部使用抗菌药物,也不推荐用碘伏消毒,因为伤口很少会感染,而且这样做会阻碍伤口生长。如何判断是否需要医院:可以在家观察型:如烫伤面积小(直径小于8厘米),未累及面部、外阴、手指足趾、跨关节部位,局部反应为红斑和完整水疱(深度为I度和浅II度)。这类烫伤可以在家观察,降温后局部外敷无香味的保湿霜/凡士林,之后每日清水清洗局部,覆盖润肤霜/凡士林,一般1周左右脱皮痊愈。医院型:如烫伤面积大(直径超过8厘米),或面积小但累及面部、外阴、手指足趾、跨关节部位,局部反应为皮肤缺失糜烂(深度为深II度以上)。这类烫伤,也先立即降温处理,之后暴露或用干纱布松散覆盖后尽快医院/诊所,不要局部外用任何药膏。后续就交给医生,谨遵医嘱!0外伤好动、好奇的天性使然,孩子比成人更容易受伤流血,而民间对付外伤出血的偏方也是五花八门:烟灰、口水、白糖、面粉、茶包……万物皆可止血,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你看不到。
然而真相是,这些能不能止血不说,反而使清创的难度上了一个台阶,还大大增加了感染的风险。
预防方法:
如果想预防孩子意外跌倒而造成伤害,最好的方法是在孩子骑车或滑轮滑车时,给他佩戴上关节护具。当然头部的保护也很重要,要带上头盔。如果孩子喜欢做手工,不要让他使用锋利的刀具,给他提供安全的儿童剪刀,这样就可以将意外伤害的风险降到最小。
家庭急救方法:
孩子发生了皮肤擦伤或割伤后,如果有明显的出血,尽快用任何干净的东西压迫伤口,比如纱布、干净毛巾、一叠纸巾等等,紧紧压着出血部位直到出血停止。通常情况下,压迫1到分钟后出血就会逐渐停止。如果出血较多,压迫伤口至少5分钟。如果压迫时有血液从敷料(比如干净的纱布)中渗出,再加一块敷料压迫。不要拿掉与伤口直接接触的敷料,因为去掉它的同时,可能也移去了堵住出血点的血凝块,导致出血。如果没有明显出血,或者很容易就止血了,可以用流动的温水清洁受伤部位,用不用洗手液、肥皂都可以,冲洗伤口直到伤口没有异物。没有温水也可以用冷水,或者用任何清洁的水都可以。需要提醒的是,伤口不要用酒精处理,酒精刺激性强,不但会引起剧烈疼痛,还可导致愈合延迟。如果孩子受伤部位是皮肤浅表小伤口,可以清洁后直接暴露在空气中,注意继续保持伤口的干燥及清洁,大部分伤口都能自行愈合。如果不过敏,浅表的擦伤可以在清洁后,涂抹一层薄薄的抗生素软膏(比如百多邦软膏),这样可以降低感染风险。容易被摩擦到的部位,如膝盖关节等部位,可以使用纱布敷料覆盖保护,每天更换纱布1到次,待伤口表面结痂后,就不用再覆盖。大多数割伤和擦伤都会在7到10日内自行愈合。随着伤口愈合,受伤的部位会结痂,这时候请一定告诉孩子,不要抓它或挠它,让它自然脱落。以下情况需医院:1、伤口很脏,比如清洗后伤口内仍有无法清除的垢泥、玻璃或其他异物。、很难止血,比如10分钟或更久的持续按压,都仍未能止血。3、伤口需要缝合,比如长度在1.3厘米以上的割裂伤口,伤口较宽、切口不整齐或贯穿皮肤全层。需要缝合的伤口最好在受伤后6小时内尽快进行,来预防感染,并获得最好的愈合效果。4、伤口较大、较深或被污染,都需要医生评估是否需要接种破伤风疫苗和打破伤风针(也就是破伤风抗毒素),这是用来预防破伤风感染的。5、有感染表现,如伤口部位发红、肿胀、疼痛加重或者孩子发热等,都需要及时看医生。03关节扭伤关节扭伤是孩子常常发生的一种意外。最常见的是脚踝扭伤,扭伤后受伤关节周围出现疼痛肿胀,有时候还会有淤青。
预防方法:
一般来说,运动前充分热身,使用护踝的装备可以保护踝关节,比如喜欢打篮球的孩子,建议穿着高帮篮球鞋,这样有助于减少的关节扭伤。
如果扭伤后疼痛不严重,关节活动正常,没有错位,可以承重——比如可以站起或者可以走动,一般不需要急诊看医生,可以先进行家庭急救。
如果脚踝不能承重,关节不能活动或者有错位、关节变形,或者疼痛明显,就需要立即带孩子去看医生。另外,如果不能确定损伤的严重程度,也建议及时就诊。
家庭急救方法:
关节扭伤最重要的急救方法是休息和冰敷。首先是休息,让孩子停止任何运动和活动,尽量不让受伤部位承重。其次是冰敷,冰敷可以减少出血、水肿和疼痛。将冰袋裹上一块毛巾放在受伤部位进行冰敷。需要提醒的是,最好是把冰水混合物放在塑料袋中进行冷敷,这比单纯的冰或者用凝胶冰袋效果更好。冰敷时间一般不超过0分钟,以避免冻伤。在受伤的头两天或者肿胀消退前,可以每天冰敷4到8次,每次15到0分钟。扭伤可能需要几天甚至几个月才能完全恢复,随着疼痛和肿胀的好转,可以轻柔地使用受伤部位,逐步加力,没有完全恢复前仍然需要避免剧烈运动,不然有可能再次受伤。假如到3天后,孩子的扭伤状况仍然没有改善,请及时就医。04流鼻血流鼻血大家都碰到过,秋冬季节天气干燥时则更加见怪不怪。有数据显示,5岁以下的孩子,大约30%流过鼻血;6到10岁的孩子,有一半以上流过鼻血。但就是这个常见的情况,很多人的处理方法却错得惊人的一致——仰头止血or塞纸巾止血。流鼻血的原因,可能是碰撞、挖鼻孔、用力擤鼻涕等引起的,也可能是因为鼻粘膜的炎症,比如感染和过敏。此外,使鼻粘膜受刺激的因素,比如空气干燥等,也会造成鼻出血。其他少见的原因有凝血功能障碍、药物副作用等等。预防方法
保持鼻腔黏膜湿润和预防局部创伤,是预防孩子反复鼻出血的最佳方法,如空气湿度太低,比如低于40%时,可以使用生理性盐水喷鼻,或者在儿童卧室使用冷式加湿器。还需要避免孩子抠鼻子,给孩子勤剪指甲,在孩子体育运动期间根据需要使用保护性面部护具防止受伤等等。家庭急救方法
大多数孩子发生的鼻出血程度比较轻微,简单按压就可以止血。
孩子鼻出血时,让孩子坐着,头微微前倾,用大拇指和食指完全夹住孩子鼻翼,也就是鼻头两侧柔软的部分,持续按压至少5分钟,这个过程中不要停止压迫来查看出血是否停止,压迫5分钟后,再轻轻地松开鼻子。如果再次出血需要再次压迫,压迫时间也要更长。
如果按压10分钟之后仍不能止血就需要看急诊。孩子如果看上去脸色苍白、虚弱、精神很差,或者有任何家长不放心的表现,都医院。
不要用纸巾塞住鼻孔,这样压力是不够的,不足以止血,取出纸巾的时候也可能使血痂脱落再次出血。也不要让孩子仰头,这样血液更容易流向后鼻腔,有可能误吸进入气管。
同时,在鼻子止血后30分钟内,孩子不要剧烈活动,也不要让孩子擤鼻涕和抠鼻子。
05头部外伤孩子偶尔会头部受伤,年幼的孩子可能从床上跌落,大一点的孩子可能在骑自行车或者滑滑板时碰到头。头部受伤可能是轻微的,但也可能造成严重的伤害。预防方法:
首先,一定不要把任何年龄阶段的婴儿,包括刚出生不久的宝宝,单独留在换尿片的桌子、床、沙发,或者椅子上,强烈建议把婴儿放在安全的地方,如婴儿床和游戏围栏中,因为即使是刚出生不久,小宝宝也可能移动,并导致坠落。
当孩子会爬的时候,建议为家中的楼梯装上安全门,厨房、卫生间的门要随时关闭,还要保证家具是牢固地靠墙放置,避免因为孩子的攀爬而倾斜或倒下,砸伤孩子。不建议给宝宝使用圆形底盘式的学步车,也就是骑坐式学步车,因为这种学步车容易翻倒,有可能将宝宝甩出学步车造成伤害。如果想用学步车,可以买手推式学步车。孩子在1岁后开始走路,并且乐于攀爬,因此,家中靠窗的位置不要放置凳子、沙发、柜子等家具。而且,如果你的家住在一楼以上,家里的窗户都要装上护栏,防止孩子跌落。当孩子已经能在游乐场里自己玩耍时,建议选择适合孩子年龄的游乐器具,并在适合的地面上玩耍。最后,强烈建议孩子在滑滑板车或骑自行车的运动中佩戴合适的头盔。这些措施都可以降低孩子跌落、摔倒时发生头部损伤的风险。家庭急救方法:
孩子摔落后,不要马上抱起孩子或移动孩子,在确保周围环境安全的情况下,就地观察5到10分钟。
以下情况为轻微损伤,不需要立即医院:
对于岁以下的儿童,如果他(她):
1、精神状态正常(清醒,对呼唤和轻触有反应)。
、每个照料者都认为孩子的行为如常。
3、没有发生过意识丧失(如果不是第4条中的严重创伤,受伤后短于5秒的意识丧失,不算危险因素)。
4、不是严重创伤(严重创伤是指:从大于0.9米以上的高度跌落;头部被高冲击力的物体击中;导致了住院或死亡的交通事故;步行或者没有戴头盔骑车时被机动车撞到)
5、没有额头以外部位的头部血肿。
6、没有颅骨骨折的证据。
对于到18岁的孩子,如果他(她):
1、精神状态正常。
、没有发生过意识丧失。
3、不是严重创伤(严重创伤是指:从大于1.5米以上的高度跌落;头部被高冲击力的物体击中;导致了住院或死亡的交通事故;步行或者没有戴头盔骑车时被机动车撞到)。
4、没有呕吐。
5、没有严重头痛。
6、没有颅底骨折的表现(颅底骨折的早期迹象包括脑脊液从耳朵或鼻子漏出,鼓室积血;颅底骨折的晚期迹象包括熊猫眼和耳后血肿,会在受伤后4小时才出现)。
简单地说,如果孩子能保持清醒、反应好、脸色正常、双手双脚活动自如、伸缩自如,没有抽搐、面色发青或苍白,也没有神志不清等,就表示孩子损伤轻微,医院。
在少数情况下,轻微的头部损伤也可能引起眩晕、恶心和头痛,孩子也有可能呕吐1到次。
如果头部有流血,可以先用干净的毛巾或纱布按压止血,按压要持续在5到10分钟以上。
如果头部只有肿胀,或者止血后有肿胀,可以用毛巾包裹冰块或冰袋,冰敷在肿胀的部位上,冰敷时间为0分钟。如果肿胀很明显,可以在6个小时内每1到小时冰敷1次,每次15到0分钟。然后,继续在家严密观察4到48小时。
以下情况,请立即就医并完善相关检查:
1、在平时一般清醒的时间段,孩子变得格外嗜睡或无精打采;或当孩子在夜间睡着时,你不能把他叫醒(这里是一个检查的方法,比如在摔倒的当天晚上,孩子入睡后,你可以试着在夜间把孩子叫醒1到次,以检查孩子的情况)。、孩子出现持续的头痛,即使吃了对乙酰氨基酚也没有好转,或持续哭闹不安,难以安抚,或者呕吐超过次。3、孩子的智力、协调能力、感觉,或者肌力,出现了明显的变化,如出现胳膊和腿无力、行走困难、走路姿态比原来显得笨拙、口齿变得不清、斜视或看不清东西等。4、在清醒了一段时间后,孩子再次出现意识障碍、抽搐或呼吸节律紊乱,也就是呼吸不稳定。5、孩子出现意识丧失、神志不清、抽搐、面色发青或苍白、肢体不能活动、频繁呕吐、头痛剧烈。※在10到达之前,您需要这样做:1、尽可能不要搬动孩子。特别是对于怀疑有颈部受伤可能的孩子,让孩子保持现有体位,以免因为搬动而导致更严重的二次伤害。、检查孩子是否还有呼吸。如果呼吸已经停止,马上开始为孩子实施心肺复苏术。3、如果有出血和肿胀,按照前面讲的处理出血和肿胀的方法先进行应急处理。如果你觉得情况严重,也请记住:不要擅自移动孩子,医院去。这样也是为了减少因为搬动孩子而导致的二次伤害。06昆虫蛰刺孩子对大自然总是好奇多于防备,尤其看见各种可爱的小昆虫时,总欣喜地想要靠近。要想保障孩子的安全,家长应做好两手准备,一是全面地防护,二是学会昆虫蛰刺后的正确处理方法。
预防方法
为了预防昆虫的螫伤,建议在野外游玩时,孩子要穿上护脚趾的鞋子、长袖长裤,并喷上防虫的喷雾剂。
家庭急救方法
如果看见螫刺性昆虫,告诉孩子保持镇静,慢慢退后,迅速离开。
如果孩子被蜜蜂或黄蜂等昆虫螫刺,刺仍在皮肤中,需要迅速将其取出,可以使用银行卡或其他卡片,刮出螫刺。
昆虫螫伤会引起皮肤局部的肿胀、变红、疼痛,并且有灼热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帮助孩子减轻不适:
用洗手液或肥皂和凉水清洗,冷敷大约0到30分钟,减轻肿胀及疼痛;并观察孩子至少半小时,确认他没有发生严重的过敏。
如果螫伤部位在孩子的四肢上,可以抬高螫伤部位。
当孩子被叮咬部位瘙痒明显时,可使用止痒药物(如口服西替利嗪,或者外用局部用糖皮质激素)。
如果孩子被蛰刺部位疼痛,可使用非处方类止痛药(比如布洛芬,或者对乙酰氨基酚),来缓解疼痛。不建议使用外用抗组胺药,比如含苯海拉明的无比滴,因为这些药品会使皮肤对日晒敏感,导致孩子出现接触性皮肤过敏。
有些孩子对昆虫螫伤会产生严重的过敏反应,医学上称之为全身性过敏反应。
孩子被蛰伤后突然出现以下情况,请立即呼叫10:
1、发生呼吸困难,声音变得嘶哑或开始喘鸣。
、面部、眼睑、耳朵、手或脚等部位发生肿胀。
3、发生腹部痛性痉挛、恶心、呕吐或腹泻。
4、感觉头晕或失去意识。
07气管异物气道阻塞(被食物或其他物品卡到了气管)是种容易突发生在孩子身上的危险情况,很多家长慌乱之余,第一反应是去猛拍孩子背部,拍不出来就将手伸进喉咙里抠,殊不知这些做法不仅没什么效果,还可能让情况变得更糟糕。
先冷静观察,判断情况的严重程度,再根据孩子年龄采取相对的急救措施,才是理智的做法。
从儿童发育的角度来说,在6月龄左右时,孩子开始发展精细运动,比如能够拿起小的物体,还常常会把它们放进嘴里。正是因为有这个动作,很多物品对孩子来说,都是危险的。
预防方法:
1、孩子进食时要有大人的陪伴,教育孩子充分地咀嚼食物,进食时不要呼喊、说话,更不要在吃东西时玩耍跑跳,也不要在孩子哭闹或大笑时,喂给孩子食物。、不要给孩子吃硬的食物(比如花生粒、热狗或肉肠)、光溜溜圆滑的食物(比如没有切开的圣女果、葡萄)、特别粘稠的食物(比如果冻)等。3、避免孩子接触小的玩具零件、硬币等,也不要给孩子不符合年龄要求的玩具,还要告知家中的哥哥姐姐,不要给年幼的弟弟妹妹危险的物品,比如小的珠子等。家庭急救方法:
首先,如果孩子能咳嗽,说明气道没有完全梗阻,让孩子咳嗽,可以帮助异物排出。如果怀疑气道里面的异物有可能没有完全排干净,需要急诊就医,进行评估,特别当你发现孩子呼吸困难、反复喘息、持续咳嗽的时候,需要及时看诊。1岁以上的孩子:海姆立克法。出现双手捂住喉咙的动作,或者脸上有痛苦的表情,不能发出声音,也就是不能哭,也不能咳嗽,但是他神志清醒,你就要高度警惕孩子发生了完全气道梗阻,应立即采取腹部冲击法进行急救。施救者配合孩子的身高站立或者蹲下,双手环抱孩子,一手握拳,用另一手包住,在上腹部,也就是肚脐上方两指的位置,向后上方用力地冲击。也就是说,你从孩子背后环抱住他,一手握成拳,另一手包住拳方便用力,在孩子的上腹部用力地向自己的方向冲击,重复地用拳冲击孩子的上腹部,直到将异物排出。如果施救过程中孩子失去了反应,需要马上开始心肺复苏。这是非常紧急的情况,需要立刻拨打10救助,但如果当时只有一个人在场,先急救分钟,再拨打电话求助。、婴儿:用拍背按胸法来解除梗阻。△参考图施救者要稳定地坐着或者单膝跪地,婴儿脸朝下趴在施救者的前臂上,头低脚高,婴儿的脚朝着救助者的肩膀。施救者用一只手托起婴儿的下颌和颈部,这只手臂需要稳定地放在施救者的膝盖上,用另一只手的掌根快速有力地拍击婴儿的双肩胛之间的位置,用力连续拍击5次。然后翻转婴儿,进行5次胸部按压。翻转婴儿时,拍击的手放在孩子头和颈的背部,另一只手仍然支撑着婴儿的头部。然后双手和双前臂紧紧固定孩子的身体,翻个身,让孩子仰卧在施救者的一只手臂上,仍然头低脚高位。另一只手的两个手指,放在孩子两乳头连线稍下方的正中的胸骨上,快速按压5次,每次让胸廓下陷的程度为4厘米左右。重复这样的动作,直到异物排出(请注意观察婴儿的口腔)。如果孩子失去反应,立即开始心肺复苏。这是非常紧急的情况,需要立刻拨打10求助,但是如果只有一个人在场,先急救分钟,再拨打电话。气道梗阻解除后,你仍然需要带孩子就医,评估气道中是否还有残留的东西。08误食药物或化学剂安全意识强的家庭,平日应该都会注意将药品、化学剂等,存放在孩子看不到拿不着的地方,以防发生误服。但万一还是没防住孩子吃了不该吃的东西怎么办?催吐、喝水都是不靠谱的做法。
预防方法
美国儿科学会的健康儿童网站上有针对父母拟定的“安全规则”,帮助降低发生误服的风险,这些规则包括:1、家中的药品,化学用品以及有毒的物品(清洁剂等),要放在高处或者锁起来。
、给孩子服用药物时,要仔细阅读说明书,并按照医嘱服用。
3、饮料瓶内不要装与其标签不符的液体。
4、定期收捡物品。比如孩子要到祖父母家拜访,建议他们提前收捡危险物品等。
家庭急救方法
鼓励孩子主动吐出口中的药物,保存好这些吐出来的东西,拿上剩下的药物及包装,医院。在此不建议家长催吐。因为有一些物质,比如洗涤剂、化工液体、水银计中的液态汞、粉状物等,这些物质催吐会导致消化道遭到到二次损伤。而且,如果在催吐的过程中,孩子呛咳,呕吐物呛入气道,带来的风险也更大。除非医务人员建议,不要自己给孩子喝水、牛奶等任何液体,你要做的只是鼓励孩子主动吐出口中的药物,立即及时带孩子就医寻求帮助。09热性惊厥热性惊厥是一种常见于婴幼儿的神经系统疾病,发作时会表现为意识丧失、双眼凝视、身体四肢僵直或抽动等,令家长们恐慌不已,担心孩子大脑受损伤,或是患上了重病。其实热性惊厥并没有这么可怕,它的发作时间短,且并不会影响智力或损伤大脑。但作为家长,了解相关知识,学会正确的应对措施非常必要,这样万一孩子发作时,才能提供最科学有效的帮助。
公认的热性惊厥诊断标准包括:
1、出现惊厥时体温高于38℃;
、出现惊厥的年龄在6个月-5岁之间;
3、没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或炎症的证据;
4、没有可能导致惊厥的急性全身性代谢异常;
5、既往有无热惊厥的病史。
家庭急救方法
把孩子放置在地板或者硬板床上,远离坚硬尖锐的物品,确保周围环境安全;
让孩子侧卧,把孩子的的身体和头转向一侧,避免误吸唾液和呕吐物;
不要把任何东西放进孩子嘴里,也不要尝试阻断抽动;
记录时间,如果惊厥发作超过5分钟,拨打10。
请不要给孩子吃退烧药,退热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可以缓解发热造成的不适,但研究发现它们并不能阻止热性惊厥的发作。因此有热性惊厥的孩子不需要更积极地用退热药。
在孩子成长的路上会有很多“磕磕绊绊”,
家长们要做的就是提早预防并且学习相关知识,
意外发生时做到不慌不乱。
本文来源:CCSER儿童失踪预警平台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上一篇文章: 祥顺建材新闻头条最新14日新增4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