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方案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
日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年远景目标纲要》正式发布。关于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纲要》中提到,推进基础学科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快培养理工农医类专业紧缺人才。近年来,多所高校纷纷发力医学,包括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和南开大学、西北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在内的“双一流”高校均通过自建或共建医学院(医学研究院)等方式发力医学。其实早在去年9月,国务院就已发布《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对未来我国医学教育中,医学人才培养、高校医学院建设、医学学科设置等方面提出了指导意见。意见提出,要加强医学学科建设,年完成医学二级学科目录编制调整,统筹研究医学相关一级学科设置;要加快高水平公共卫生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依托高水平大学布局建设一批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要提高入口生源质量,依托高水平大学建设一批一流医学院。国务院发布《指导意见》后,全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也纷纷出台了本地区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实施方案》,对本省高校的医学教育发展做出了具体规划。本期对各地《实施方案》进行简单梳理,以期为在新时代、新要求下更好地谋划医学发展提供参考,详情如下:吉林省《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
到年,建成有力支撑全省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医学人才培养体系。
以“大国计、大民生、大学科、大专业”的新定位推进医学教育创新发展。依托“双特色”建设项目和一流专业建设计划,医院校、医学(药)及相关学科专业(群)的支持力度。
发挥吉林大学等高校学科专业资源优势,布局建设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
——年12月21日
广西省《广西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实施方案》到年,我区医学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三个阶段的医学人才培养体系更完善,医学专业结构更优化。
在广西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中,加大医学及相关学科建设布局和支持力度。
以培养能够运用交叉学科知识解决医学领域前沿问题的高层次复合型医学人才为目标,鼓励设置交叉学科,推进“医+X”多学科背景的复合型创新拔尖人才培养。
——年12月26日
安徽省《安徽省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实施方案》到年,打造一批优质医学教育资源,建成一批医学一流专业、一流课程,医学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提升;医教协同深度融合,医科与多学科深度交叉融合,高水平的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基本建立。
加快新医科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推进“医学+X”多学科背景的复合型创新拔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支持安徽中医药大学省部共建。强化中医药专业在中医药院校中的主体地位,加强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
——年12月27日
河北省《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实施方案》到年,医科与多学科深度交叉融合、高水平的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基本建立,医学教育管理机制和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更加科学高效。
我省重点支持的8个医学学科总体水平显著提升,20个左右医学专业点进入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序列。
适应医学教育创新发展对人才培养新要求,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支持有关院校加强医学类一流学科建设。
——年12月27日
重庆市《重庆市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实施方案》提升医学专业学历教育层次,大力加强医学学科建设,加大全科医学人才培养力度,加快构建高水平公共卫生人才培养体系,加快高层次复合型医学人才培养。
促进医工、医理、医文学科交叉融合,推进“医学+X”多学科背景的复合型创新拔尖人才培养支持重庆大学、西南大学等“双一流”建设高校加强基础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生物医学工程等学科建设。
支持重庆医科大学、陆军军医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重庆学院的临床医学、基础医学、临床药学等学科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名单。
——年12月29日
辽宁省《辽宁省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实施方案》建成10个左右医学省级以上一流学科,60个左右医学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成10个左右国家级、省级临床医学、中医学、公共卫生等教学案例共享资源库,20个左右“医学+X”多学科交叉融合平台。
在本科医学院校增设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定向就业计划,培养本科定向全科医学人才。
加强医教协同,医院管理,将人才培养质量纳入临床教学基地绩效考核和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医疗卫生职称晋升评价的重要内容。
——年12月30日
内蒙古《内蒙古自治区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实施方案》到年,建成标准化、规范化、具有内蒙古特色的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医学科研创新能力显著提高,服务卫生健康事业的能力显著增强。
支持自治区相关高校在医学领域新建一批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和自治区重点学科与实验室。
强化中医药(蒙医药)专业建设,集中优势资源做大做强中医药(蒙医药)主干专业。
——年12月31日
湖北省《加快全省医学教育创新发展实施方案》到年,力争现有高水平医学院建成世界一流医学院,建设一批错位办学、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本科层次高质量发展医学院(校)。
促进医工、医理、医文学科交叉融合,推进“医学+X”多学科背景的复合型创新拔尖人才培养。
鼓励医学院校建设中西医结合一流学科,支持试点开展九年制中西医结合教育。
发挥综合性大学学科支撑优势,建立“医学+X”多学科交叉融合平台和机制,发挥湖北医学教育和生物医药产业优势,培育建设一批国家级和省部级重点医学创新平台。
——年1月6日
陕西省《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实施方案》强化学科交叉,推进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医药类与人工智能等非医药类学科的交叉融合。
加强一流医学课程建设,建设门左右省级医学线上、线下、线上线下混合、虚拟仿真、社会实践等“5类金课”,择优申报国家一流课程。
聚焦血液病、脑科学及类脑研究、医学大数据、新型医学材料、临床药物研发等方向,建设一批我省医学类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平台,为推动科技创新提供条件保障。
——年1月27日
广东省《广东省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实施方案》到年,全省建设一批新的医学相关专业,打造一批名师优课,建成一批高水平医学院和实践示范基地,培养一批高层次复合型医学教育创新人才。
支持港澳高校在粤合作举办医学教育办学机构,支持设立粤港澳高校联盟医学类专业联盟,加快形成粤港澳人才协同培养、科研协同创新、学科协同发展机制。
研究型医学院校应瞄准世界生物医学科技和医学教育前沿,建设一批具有广东特色、全国领先的学科和科研平台,培养一批拔尖医学教育创新人才及医学教育师资人才。
——年1月29日
上海市《关于本市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发挥上海高等教育学科优势,强化医教协同、科教结合和产教融合,推动中医西医汇聚创新,推进医学和生物医药、集成电路、人工智能“上海方案”深度融合落实落地。
到年,建成具有中国特色、上海特点的更高水平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医学科研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建成一批能充分支撑医学前沿领域重大突破和跨越式发展的高水平科研平台和基地。
加强医学学科建设,统筹研究医学相关一级学科设置,优化学科结构,在“双一流”建设项目中,加大医学及相关学科建设布局和支持力度。
——年1月30日
山西省《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今后5年,将重点加强山西医科大学建设,综合实力进入全国高校前名、医学本科高校20强。
鼓励山西大学、太原理工大学、中北大学与山西医学科学院、省医院、山西综改示范区建立“医学+X”多学科交叉融合平台和机制。
支持山西医科大学、山西中医药大学和长治医学院成立全科医学教学组织机构,集中优势资源建设2-3个全科医学实践教学示范基地,加强全科医学师资培训。
——年2月9日
湖南省《湖南省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实施方案》到年,全省“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三阶段医学人才培养体系更加完善,医学教育学科专业结构更加优化,“医学+X”多学科交叉融合机制基本形成。
继续实施我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科本土化人才培养项目,-年,每年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培养名专科本土化人才。
完善全科医学教学体系,到年,全省医学相关院校均成立全科医学教学组织机构,加强面向全体医学生的全科医学教育,建设10个左右省级全科医学实践教学示范基地。
——年2月19日
江苏省《关于加快推动江苏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实施方案》到年,建立贯通不同学历层次的高质量医学教育体系,基本形成特色鲜明、优势互补、走在前列的医学教育发展格局和优势明显、学术领先、团队拔尖的医学学科高原高峰。
加大医学类省优势学科、一流专业的建设力度。积极培育并重点支持建设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中医学、中药学、护理学、医学技术等相关学科,争取进入一流学科建设行列。
——年2月26日
河南省《河南省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实施方案》支持医学院校申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积极增设医学相关学科博士学位和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十四五”期间,创造条件布局1—2所本科医学院校。支持具备条件的高校增设一批本科医药卫生类专业。
继续支持“双一流”建设高校医学及相关学科建设,加大对医学相关特色骨干学科(群)扶持力度。鼓励高校在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设置麻醉、感染、重症、儿科、老年医学等学科。
建设30个左右国家级、省级医学类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年2月24日
江西省《加快江西省医学教育创新发展实施方案》年起,支持南昌大学开展临床医学(全科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培养工作,支持符合条件的其他高校启动全科医学博士专业学位招生培养。
支持南昌大学等高校建设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加强培养体系建设,强化预防医学本科专业教育,优化课程设置,促进公共卫生与其它学科交叉融合。支持南昌医学院建设。
推进实施江西省“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2.0”,支持省内高校建设医学类一流本科专业,建设10个左右医学类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
——年3月2日
四川省《四川省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实施方案》将符合条件的医学院校纳入“四川省研究生教育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单位递进建设计划”进行分类支持。
健全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支持有条件的高校和科研院所设置医工、医理、医文交叉学科。
支持在川国家“双一流”高校、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以及新增博士授予单位立项建设高校建设一流医学院。
——年3月5日
注:文字摘录各地《实施方案》中部分内容,供参考,详细实施方案,请以官方文件为准。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上一篇文章: 儿童福利医院儿科举办l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