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鬼吻过她的脸过敏儿童护理系列之二
他怎么也不曾想到他那热烈的吻让她丧命。原因仅仅是他刚刚吃了一点花生酱。就算是刷了牙,也绝对没有亲吻她的特权。生命永远高于爱情。
那天是我们回国在上海停留的最后一天。姑姑请我们一起去国金吃顿晚饭。一家人坐在一起暖意浓浓的吃。小一要了酒酿圆子。端上来我先尝一口,是芝麻馅儿的。我立刻找来店员,问有没有某种坚果。店员说只有芝麻。我又跟经理确认馅儿是不是自家的,如果是超市买的,还嘱咐她一定看看成分表有没有坚果。经理拍着胸脯让我个放心。保证绝对没有。
我看着小一一口一口香甜的吃。专心致志,幸福满足。这一刻真是岁月静好,平安喜乐。我悬着的心慢慢放下来。
突然,小一不吃了。看着我,说,“妈妈肚子痛。”我心里一紧,要她不要吃。继续观察。不到一分钟,她说喉咙堵。然后猛烈咳嗽。大家还在吃,只有我知道发生了什么。抱起她就往外面冲。都来不及跟姑姑打招呼。跑了没几米,小一狂吐。我一边哭一边跑,跑到一楼去打车。顾不得我背上身上都是呕吐物,更顾不得国金中心人来人往衣冠楚楚的男女奇怪的看着我,我就抱着将近40斤的小一一路狂奔。高档CBD金璧辉煌,我只觉得四面楚歌。
姑姑追上我,我来不及解释,只医院看看哪一家晚上能收治过敏儿童。
偌大一个上海,一线城市,我们就在儿童医学中心附近,医院晚上不收过敏儿童。我们打了大概4-5家医院的电话都不收过敏儿童急诊。我实在没有办法,只好医院——和睦家。和睦家说,这么远只怕来不及还是建议我们就近就医。这时候的小一头部肿起来,咳得几乎喘不过气,嘴唇开始发乌,全身爆起巨大的红包,她越来越虚弱,但是还是不停的挠皮肤。我感觉眼泪都流不出来,我只想,我要救她。从来没有拿过针的我,第一次举起了急救针EPIPEN,对着小一的大腿扎下去。她爆哭。我只祈求她能活着。
不到两分钟,她咳嗽停止了,慢慢的消肿,身上的巨大包开始退掉。真是神奇。正当我感叹的时候,老公从美国打电话来,医院,因为这个急救针只能管20分钟。医院,终医院可以接受过敏急诊。我们又打车将近一个小时赶过去,一路上小一身上第二次开始泛红,起包。她又渐渐昏睡过去。
医院里急诊排着长长的队。我说小一过敏了,需要马上看,前面几十号人都对我说,“咱们都过敏呢,你慢慢等着吧。”
当然最后还是有好心的阿姨跟我换了号,马上看上了。不得不说,在中国可能过敏人群相对较少,医院也不太重视,医生甚至都不知道我用的EPIPEN是什么,看过成分后说,她也没有什么可以做的,打发我们回家了。
第二天小一完全没事,除了全身因为过敏留下的紫斑。皮肤损害需要好几天才能恢复。
这样的戏码对于食物过敏儿童的家庭来说并不陌生。我们因为小一过敏去ER都好几次了。你是不是要说,既然知道孩子过敏就注意点,还不是大人不小心才有这样的后果。其实没有经历过亲自抚养过敏儿童的人说出这样的话并不奇怪。他们觉得这种事情简单明确,哪里可能会发生第二次呢?可是,过敏儿童的复杂性就在于,你并不清楚她所有的过敏源,还有你即使知道她所有的过敏源难道能保证她完全接触不到吗?
上面的案例中我也反复问过,反复确认过,最后餐厅的调查结果表示饭店的圆子就是超市里买的。包装袋上写了跟某种坚果在同一个车间生产。而那种坚果就是小一的过敏源。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如同父母一样的在意这个孩子是不是接触到过敏源。
事后,饭店方面跟我接触问我想赔偿多少,我就说把医疗费给我就行。对方说,这么贵,能不能少一点?
我当时就火了!你们为了不让我退一碗10块钱的酒酿圆子,差点要了我女儿的命。现在为了一点点医药费跟我讨价还价。所以生命的价值在每个人眼里的分量是不一样的。不说,爱吾幼以及人之幼,就说人性不要那么自私和残忍,可以吗?
1食物过敏是小事吗?我以前也以为食物过敏不过是爆几个疹子,痒过一阵就没事了。我们老家甚至把这个叫做起“风坨”。意思是如风般起几个小坨,然后又会如风般的消失。所谓病去如抽丝。可是“病来如山倒”并没有被大家重视。而在美国每年都有因为坚果过敏而死亡的案例。
年一个21岁的加拿大女孩跟男朋友参加PARTY,男朋友吃完一个花生酱三明治后刷了牙,再跟她接吻,结果女孩当场死亡。因为女孩是一位严重的花生过敏者,可惜的是,她当晚忘记带过敏急救用的EPIPEN。在接吻完毕8分钟后救护车赶到也没能挽回女孩的性命。
年一位年仅13岁的女孩在同学的生日PARTY上误吃了含有花生的甜点,当场死亡。小女孩由于对花生过敏一直都生活得小心翼翼。那天的甜点其实她只吃了一口就发现有花生,马上吐出,结果20分钟后就不行了,而其父就是医生,当场立刻给她注射了三支过敏急救针Epipen,也无回天之力。
对食物过敏引起重视我也是来美国以后才有的。超市里各类半成品成品,餐厅里各类菜单都会明确标出是否含有易过敏成分。在各类食物包装上的过敏提示甚至都深入到,该类食物的生产车间是不是也同时包装过易过敏类的成分。幼儿园和学校基本上都是NUTSFREE(不含坚果)的。各位,NUTSFREE不是说吃坚果不要钱的意思。食物过敏的婴儿在幼儿园手上是绑着带子的,提示老师哪种食物过敏。
我从来不曾想到,我这样一个吃食堂都津津有味的资深吃货,亨利这样一个自幼尝遍中西美食的刁嘴少爷,竟然能生出一个面粉都不能吃的过敏娃娃。
直到这时才如同当头棒喝,认认真真学习怎么保护好一个过敏娃的问题。
2发现过敏征兆不要大意很多人问我是怎么发现小一这么多食物过敏的。小一在六个月的时候一直大便有血。我们看过医生,做过化验。居然化验结果都是正常。但是我分明分明就是看见大便里有血。儿医最后说,那就检查一下过敏源吧。血检结果出来,鸡蛋,牛奶,坚果,面粉,大豆,鱼类,贝类,全部过敏。我当时都傻掉了。直问医生,“她要怎么活下去?”
医生解释说,小一还是太小了,血检结果不一定准确,而且她还在发育,很多所谓的过敏不过是免疫系统没有发育完善而已。不过还是建议当时母乳的我停掉她过敏的所有食物。因为有些过敏是致命的,比如说,坚果。于是我苦哈哈的自己先体验了一把“过敏娃”的待遇。所以不要以为孩子吃什么东西发了,出疹子了,没什么大事。避免过敏源绝对是对孩子最好的保护。免疫系统是有记忆的。坚果过敏的症状只会一次比一次严重。当然我们不排除另外30%人群脱敏的可能。
一个平时口袋里都放着一把花生瓜子,从来不挑食,吃个食堂都津津有味,记忆里没有对什么食物有过仇恨感的人,突然停掉这么多基本食物,简直像被世界屏蔽了,简直是个纯粹的人,高尚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对,最低级的需求都没有了,低级趣味也完全没有了。
“活着真没劲。”是我那段时候的最真实的心里写照。
不过,我仍然坚强的挺过来了。只是奶水估计也寡淡无味,小一再也不想喝母乳了。我禁欲了,她倒是活蹦乱跳的奔向了这个花花世界。
在她开始探索辅食的时候我依然小心谨慎,过敏的食物不给吃,那段时间便血的确好了。我相信科学,可是今后的路要怎么走?难道真的让她与世界隔离?随着她一天天长大,我终于会有不能时刻陪伴她的那天,那要怎么保护她?
我心里提出了很多过敏儿童父母都有的疑问:
3到底过敏源检测有必要吗?准确吗?为着这个过敏我们看过本地区几乎所有的好好坏坏的过敏儿医。结论是,检测是有必要的。因为检测至少避免孩子接触到致命过敏源,也能知道过敏等级。血检结果不如皮试准确。而皮试准确率只有50%。那确定过敏源是结合血检,皮试,以及过敏史的反应来确定。所以我们每次去看过敏医生,医生都会详细的询问过敏史,包括从什么时候开始发现的,最开始的症状是什么,每次过敏症状有没有不同,不同物质过敏的症状有没有不同,最严重的症状是怎样。
4过敏能治疗吗?根据美国权威过敏儿医Dr.RobertWood的说法,过敏是不能治疗的。只能预防,或者等其免疫系统完善以后慢慢脱敏。过敏发生后也有一系列的应对措施。但是对于致命性的过敏源一定不能碰,要绕道。比如坚果。因为坚果过敏一般都是可致命的。美国历年来过敏死亡案例都是跟坚果有关。一般来说,牛奶和鸡蛋类的过敏,会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脱敏,而坚果,很难。对牛奶过敏的人中可能70%的可以吃烘焙过的,烹饪过的牛奶,而酸奶,奶酪和鲜奶都不能吃。所以他建议要慢慢来试,从烤过的牛奶开始试起。一点点的加。而其他的儿医给我的意见是如果血检结果每年在上升的过敏源,就最好不要试。凶多吉少。
关于试或者不试,也是医学界两种不同的流派主张。我看过的另一个过敏医生是坚决避免接触过敏物。如果对牛奶过敏,牛肉也不能吃。对于这种说法我个人认为非常扯淡。我小一,曾经牛奶不能碰,牛肉不能断。完全没有关联。在小一对麦麸过敏的时候,按理说酱油和醋是不能吃的,她吃了的确嘴角有非常短暂时间的小小红包。我还是潜意识里希望她能多吃一点东西,就没有刻意避免。糖醋排骨啥的做得活色生香。反正Dr.RobertWood也建议慢慢尝试呢。后来结果她真的越来越好。Dr.RobertWood的建议是,只要不是致命的过敏物,都可以慢慢接触一点。否则免疫系统有记忆,以后很难脱敏。所以在她对麦类过敏的时候,本来也不能玩普通橡皮泥,我还是有意无意的给她玩一小会儿,起一点红包也没有什么。结果一年以后她真的脱敏了。
然而,重要的事情再三提醒大家,坚果,千万千万千万不要轻易尝试。坚果过敏只会症状越来越重。坚果不会第一次就让你丧命,只会给你个警告。但是下一次过敏症状一定不会轻易饶过你。
5怎么识别超市食品商标,尽量避免过敏源?我们曾经给小一吃过超市买的椰子粉,她嘴巴边立刻起了一圈红包。她一直都吃椰子挺好的啊,怎么突然又过敏了呢?我们被这莫名其妙的过敏弄得都有点焦虑了。把椰子粉包装拿过来一看,包装上写着“Manufacturedonequipmentthatusespeanut”就是说在生产花生的设备上生产的。原来如此。
根据FDA的要求食品成分里要明确标出含有哪些成分。作为父母一定要耐心的看到最后。因为可能某些成分含量少就标在后面了。也有部分孩子可能会对色素,添加剂和防腐剂过敏。某些成分比如Lupin,或者叫Lupine,就是跟花生特别接近的豆类,对花生过敏的人可能会对这种豆也过敏要特别小心。在美国商品标识上会有下图这样的标注。
告诉你如果对花生过敏,不要吃这种食品。国内现在某些企业也开始标注过敏源。但是消费者仍然没有仔细看成分标注的习惯,文章开头提到的小一的案例中,如果服务员能认真负责一点,我们也不至于经历一次生死劫难。所以敬告各位如果在美国的食品出现以下标志
"Maycontain[fish]"
"Manufacturedinafacilitythatuses[egg]ingredients"
"Manufacturedinafacilitywhichprocesses[egg]"
"Processedinafacilitythatuses[milk]"
"Manufacturedonequipmentthatprocessesproductscontaining[peanuts]"
"Manufacturedonequipmentthatuses[milk]"
"Manufacturedinafacilitythatprocesses[treenuts],butnotonthesameequipment"
"Manufacturedonsharedequipment...maycontain[peanuts,treenuts,wheat,soy,milk...]"
在中国的食品,你可能会看到类似以上的文字
可能含有***,在生产过***的设备上生产,在生产过程中可能接触到****,跟***在同一家企业生产,这些文字都说明该食品可能还有***过敏物。FDA告诉消费者不要自行解读这些文字,只要有以上文字都是同样级别的有潜在风险。
营养成分表并不揭示过敏源,所以可以忽略不计。只是对于所有消费者来说是识别该食品是否健康的好办法。
所以总结一句话就是,先看成分,一定要仔细每一项都看完,然后看过敏源提示,如同Contain:*****,含有****成分,再看生产污染风险。千万不要掉以轻心。
写这篇文章的目的,除了分享自己的育儿体会外,还想提醒所有的人,不要以为过敏跟自己毫无关系。你的一个小小举动可能对别人来说就是救命的大事。比如,幼儿园如果是NUTSFREE的,我们坚决不会带任何的坚果去幼儿园。即使现在的小一已经可以吃好几种坚果了。
6关于引入新食品对于婴幼儿来说引入新食品要小心食物过敏。必须遵照以下几个原则:
1.每次引入一个新食品。比如这个星期试面粉就不能再试其他的食品了。保证食物的单一性。
2.每次引入时间为一周左右。
3.第一次只喂一小点,观察15分钟,再喂一点,再观察15分钟,持续三次。每天加大剂量。
一个星期以后该食物没有任何过敏反应才能列入安全食品,继续引入第二种食物。
过敏反应包括并不限于:红疹,皮肤痒,哮喘,喉咙不适,眼睛痒,流泪,皮肤肿,拉肚子,大便带血,腹痛等等。
7关于EPIPENEPIPEN,速效注射型肾上腺素。我多次提到的急救针就是这个。如果家里有对坚果过敏的孩子这个一定是随身携带的。如果去幼儿园或者学校是要留存一套在幼儿园或者学校。千万不能大意。在每年的因为过敏而死亡的案例中就有部分是因为没有及时抢救而死亡的。所以EPIPEN一定要随身带,平时是累赘,关键时候是救命用的。回想今年在上海经历的一幕幕,如果我当时身上没有带EPIPEN,后果真的很难说。
所以如果孩子在中国是坚果过敏,一定一定要小心,自备EPIPEN,急诊的时候要提示医生小孩有哮喘并发,不然都不会被当回事儿。
在美国情况要好很多,众所周知,美国的急诊都是等上5-6个小时是常事,但是如果是过敏绝对第一时间进去。根本不会等待。属于第一梯队抢救的。
8放松心情,积极面对作为过敏儿童的家长我知道你们都有多难,就如同我经历过的这几年。如履薄冰,小心翼翼都不足以形容我们的生活状态。更何况这样的生活还很可能索然无味。但是最重要的,不是一味的去想她不能吃什么,而是她能吃什么。把过敏的食物按类别划分好,划掉过敏的,研究不过敏的,这样食谱的范围一下子就扩大了。
比如,她牛奶过敏。那蛋白质类的她又能吃什么呢?大豆,肉类,鱼类,海鲜类。这样划掉一个过敏的,发现了好几个可以吃的。再比如,她对面粉过敏。面粉属于谷物类,那么谷物类她能不能吃大米,小米,玉米,黑米等等。面粉过敏中是对gluten过敏的话,脱掉gluten的面粉制品能不能试试呢?比如去掉麦麸的小麦。如果过敏等级不高的确可以试试看。换一个思路,世界宽阔很多。
关于过敏儿童的食谱我会在接下来的北京治疗白癜风哪个医院中科医院
- 上一篇文章: 广州又有儿科停急诊了别慌,这里有广州1
- 下一篇文章: 9958宝贝别怕爱接力nb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