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文件让医生转岗儿科政策还得跟上

时间:2017-10-25来源:急救方法 作者:佚名 点击:

你是否知道?根据《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数据:从儿科医患配比来看,一位儿科医生需要服务多名儿童。“——因为还没有落实改善儿科/儿外科医护待遇政策,所以都不愿来。”

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共报告了全国起严重的医疗暴力行为,名医护人员受到了攻击,其中有几位儿科医师因患儿家属的殴打致残疾或死亡,中国儿科医疗暴力事件发生的几率每年都以接近20%的速度在增长。

儿科医生到底有多紧缺?

根据中国医师协会的统计,目前全国在职的儿科医生有11万人左右,缺口大约在20万人。根据国家卫计委公布的数据,全国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医师1.82人,但在儿童患者中每千人拥有的儿科医生仅有0.43人,差距非常明显。而且最近5年来,医生总数不断上升,儿科医生总数却呈现出了持续下降的趋势,医患供需矛盾日益加剧。

缺!缺!缺!“儿科医生荒”已是全国各地的常态。

为了补上这个缺口,各省市在国家文件的指导下,陆续实施了一系列举措,包括儿科医师转岗培训、扶持高校增设儿科学本科专业、扩大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规模、提高薪酬等。

12月8日,四川省卫计医院,开办最新一期省内儿科医生转岗培训班,以加强、弥补儿科医生缺乏。“只有20多人报到,比预期少多了。”医院儿童医学中心主任兼小儿外科主任、主任医师刘文英教授说。

刘文英教授透露,这一期培训班原计划招纳人,招生医院内科系统的高年资医师。拟在省人民和华西二院,分两个班授课。就目前的情况看,预估最终参与人数可达50余名,可能会合并为一个班授课。

刘文英教授应邀在开班仪式上,给大家“打气”。但听到下面人的牢骚,干了30年小儿外科的他,感慨:“因为还没有落实改善儿科/儿外科医护待遇政策,所以都不愿来。”

我不是自己想来的

“我在内科干得好好的,医院领导非要我转儿科。”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受训医生,如是说。

据他透露,从事成人内科有些年头了,擅长消化系统疾病。得知要参加本次儿科转岗培训,其内心很抗拒。“前期看了一些材料。看到别的儿科医生在讨论病历,自己一窍不通。再加上大家抱怨不断,医患关系又那么紧张,真不知道该怎么办。心情很差,一度想要辞职不干。”

资料显示,今年2月底,医院曾开办“年儿科医师转岗培训班”。当时,来自四川省各地市州共23位医师,参加了转岗培训。

根据12月公布的《四川省儿童医疗卫生服务改革与发展的实施意见》,“十三五”期间,四川省至少完成名儿科医师转岗培训。

结合正在受训的人数看,今后4年,四川省内儿科转岗培训任务十分艰巨。

不愿转岗的四个理由

据了解,各省市儿科医师转岗的培训方案,大多基于国家卫计委公布的《年儿科医师转岗培训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出台初期,医疗圈内人是贬大于褒。

有些医疗圈网友结合实际情况,阐述了不愿转岗的理由。

第一,不愿从头再来。从医数年,工作阅历和临床经验已经能保证正常生活。按照《方案》高年资医师符合转岗要求,去当儿科医生,但个人能力并不比儿科定向培养的大学生高多少,还要重新学习。这让很多人难以接受。

第二,儿科医师不能“快速上岗”。儿童患者被称为“哑患者”,很难描述清楚自己的病情。症状不典型、诊断困难、依从性差、父母各种惯、身体素质差、抵抗力差,再加上治疗方法和成人有很大差别,治疗难度非常大,需要特殊训练。儿内科医生很难按照疾病的这类细分,基本上是“儿童全科医生”,还要会哄孩子。因此,要成为一名有经验的儿科医生,必须经过长时间的专科培训才能初步掌握。

而按照《方案》,转岗受训期为12个月,需轮转儿童保健、新生儿、心血管、肾脏风湿、神经、内分泌、血液肿瘤、消化、呼吸、传染病、重症监护(ICU)11个科室,各培训一个月;余医院机动安排。粗看之下,不论从时长还是培训内容,培训较难深入。

第三,儿科医师收入低。“待遇低,工作压力大,是造成儿科医师大量缺乏的主要原因。”刘文英教授说。

第四,儿科医生的从业环境,很糟糕。一个小孩看病,往往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齐上阵。相比成人内科的家属,病孩的家属要焦虑得多,极易导致医患矛盾。

儿科焦虑氛围,有人性使然,也有文化因素,也有就医环境不好带来的恶性循环。国外顶级儿科是投入大量优质医疗资源,一切围着小孩转。哪怕是在ICU,家长也有很多时间陪床。如果孩子最终病逝,家长也能理解这个过程的不易。医院是很难做到的。随着我国儿科日益萎缩,医疗压力只会更大,医疗资源只会更紧张。家长挂不上号,孩子看不上病,会进一步加剧焦虑。

儿外科医生更缺怎么办

纵观《方案》,培训主要集中在儿内科。但刘文英教授说,儿科医生缺,儿外科医生更缺。

在欧美国家,儿科和儿外科医生的比率接近1:1。在我国,医院,医院有儿外科室的并不多。这导致相关专业学生毕业后,很难找工作。从而,选儿外专业的人更少。长期下去,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医院小儿外科工作时,曾从成人胸外科接诊到一名40岁的患者。“他被诊断为食道裂口疝。这在儿科并不是罕见病,但在成人胸外科,几年都碰不到一例。儿童≠小大人。成人外科和儿外科的基础培训有很大差异,不能照搬理念。”

作为四川省政协常委,刘文英教授在相关会议上,不断为儿科医师呼吁。他建议,应对“儿科医生荒”,要尽快落实改善儿科/儿外科医护人员待遇政策。从根本上解决儿科医生收入低、风险高的问题,给予有效的政策支持和待遇支持,缓解工作压力。对医学毕业生选择儿科医生规培者,其补贴应高于同地区同级成人专业医生;以后作为儿科医生的,也应该有专门工作职业补贴。此外,还应设立专门的儿科医护人员表扬奖项,以提高其社会荣誉感。医院应为儿科设立专门风险基金,并且不纳入科室成本考核。

这些建议在《四川省儿童医疗卫生服务改革与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有一定的体现。《实施意见》明确,儿科医务人员收入至少达到本单位医务人员平均薪酬水平的1.2倍—1.5倍。经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儿科医师,可提前一年申请职称晋升。

为什么儿科医生会如此短缺呢?

年高等教育改革,让取消了儿科专业

先从源头上看看近些年我国对儿科医生的培养:年高等教育改革中,医学院的本科教育中取消了儿科专业,代之以临床医学专业,儿科学则成为临床医学专业其中的一门课程。

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会长、上海交通大医院院长孙锟认为,儿科学专业的取消,从根源上造成了今天儿科医生短缺的局面:“在发展过程中发现,因为目录没有了,甚至国家自然基金的申请当中都没有儿科的目录,那儿科肯定是处于弱势,这个学科发展就会受一定的影响。”

儿科医生培养的周期性较长

尽管目前很多学校已经开始恢复了儿科专业本科的招生,但是由于医生培养的周期性较长的原因,对于缓解儿科医生短缺这一现状,依旧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孙锟说:“(20)12年我招进来,5年本科,3年规培,3年专科医生培养就是11年。等于我招的这一批的学生,我退休了,他们还没有做儿科医生。”

学生们不愿选儿科

临床医学专业的毕业生在从医前选择专科方向时,大多不会选择儿科,而是乐于选择其他的专科,这从根本上影响了儿科医生稳定的来源。学生们为什么不愿选儿科呢?首先,儿科也被称为“哑科”。由于孩子小不会表达,所有的症状都是由家长转述,因此在治疗上,儿科医生都要凭借多年的临床经验来判断病情,因此医生的风险也就相对更高;另外,收入低也是造成专业儿科医生数量不足的重要原因。

医院的贡献度最少导致绩效考核工资低

倪鑫院长介绍:“(医院)到现在为止八十年代出的物价还在运营,医院都要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医院绩效过程当中要看每个科室的创收比例,医院的贡献度,儿科恰恰最少,因为小孩又小,用药也少,处治也少,基于这种前提下创收一定少,医院里面如果不给儿科医生一个特殊的偏向的政策,他收入肯定低。”

儿科医生工作强度大,收入少

年开始,中华医师协会儿科分会在上海、天津、福建、江西等7个省市自治区开展儿科资源调查发现,和其他成人科室的医生相比,儿科医生的工作强度明显比其他科室医生大,而收入却比其他科室医生要少。孙锟表示:“医院里面的儿科医生承担工作量,医院非儿科医生的工作量比较,我们做了统计,大概是平均是在1.68倍。儿科医生的收入只占非儿科医生的46%。这就是现状,工作量大得多,收入差不多一半不到。”

造成儿科医生短缺的原因,除了压力大、收入低、取消了儿科专业本科招生等原因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不管大病、小病,患儿家长都愿意带着孩子到大城市、大医院看病。

壹医考,拯救没时间的你

加入QQ群一起备考:

网站:







































去哪里治疗白癜风
北京治疗白癜风术需要多少钱


转载注明  http://www.wsldq.com/jjff/6914.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儿科急救网站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