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离病人最近记儿科徐春玲主任的一次抢
我是一名基层卫生院医生,我离病人最近。医院的医生,医院的技术,但是我不能轻视我自己。我的工作环境、和技术能力不及他们,但是我干的工作和他们一样,救死扶伤,挽救生命。抢救急危病人对他们来说可能很轻松,对我来说竭尽全力。只要家属信任,我任劳任怨。
记得2年前的一天,忙碌中的我,突然接到门诊医生的一个电话,“快!快!徐镇街上一个落水小孩,我看不行了,我让他上病房了!”我撂下手上的活,立刻往护士站跑,边跑边命令跟随的下级医生,“准备房间、氧气流量瓶、抢救车、吸痰管……”护士站抢救台,各种急救物品到位,3-5分钟后家属拎着孩子上气不接下气赶到。那孩子浑身冰凉,皮肤苍白发绀,软面条状,不会哭。扒开衣服,听诊器一听,还有心跳,呼吸微弱,双肺可闻及水泡音。“赶快清理呼吸道,准备静脉通路……”护士麻利地拿着吸痰管进行着操作,吸出的东西不少,吸痰很顺利,孩子没怎么反抗,这种刺激孩子也不会哭,“纳洛酮兴奋中枢、兴奋呼吸”……抢救半个多小时,孩子哭了,我松了口气。追问病史,小孩在学步车里,拿着一个小扫帚玩,旁边有一大盆,里边是母亲洗衣服忘倒的脏水,母亲到隔壁小卖部买方便面,5-6分钟回来时,发现:孩子头朝下在盆里栽着,学步车在孩子身上压着,在盆里倒放着,孩子母亲赶紧把孩子捞出来,“脸都黑紫了,脸都黑紫了……”母亲哭诉着,自责着。我安慰着她,把孩子送进病房,安排保暖,放置合适体位,反复观察,呼吸平稳,安排年轻医生守护观察病情,暂时转回医生办公室处理等候的其他病人。不一会儿,年轻医生跑来找我,“那孩子一直哭闹,不停哭闹,四肢似乎很僵硬……”我放下轻病人,就跑进病房,孩子面色已红润,呼吸、心跳正常,烦躁不安,牙关紧,四肢僵,母亲用乳头哄他,他不会吃,四肢不停地乱挠乱蹬,一刻也不停息……“缺氧脑兴奋?”我嘀咕道,“镇静一下”我下命令,护士麻利地执行着。20分钟,孩子哭闹,30分钟,孩子仍在哭闹,怎么回事?先前已用过地塞米松降颅压,是不是孩子摔倒重,颅内出血了?“做个头颅CT、胸部CT”,我跟家属交待,家属同意,一切工作有序地准备着。做CT孩子需要安静,但是,孩子一直安静不下来,镇静药应用不少了,怎么办?我犹豫着,家属中围观的起哄,吵吵开了,“到底能不能治?别把孩子耽误了,治不了快让我们转院!”我没理他们,努力使自己平静,反复观察各种生命体征,跟家长沟通,“病情不稳定,转院途中不安全,咱院能做CT,转院环节繁琐,不能及时判断病情,不如就地抢救,你们决定!”家属在犹豫,我没有停止观察病情,“不转,大夫,你尽力吧!”。反复观察瞳孔,瞳孔双侧不等大,对光反应不好,让其他医生观察,结果一样。“应用甘露醇、地塞米松联合降颅压!”我下了医嘱,20分钟后,孩子慢慢安静下来。我怕他再烦燥,立即和其他医护人员一起陪同患儿去做CT。肺部CT提示双肺严重吸入性肺炎,头颅CT平扫没事!我放心了,家属也放心了,孩子不用转院了。
从接到电话,到病情平稳,2-3小时,我们的心一直被这个孩子吊着,大家都松了口气。
一周多,孩子肺炎治愈,家属感激我们,送了一面锦旗。
其实,什么不送我也高兴,这么重的孩子我把他救活了,医院条件不好,顶着那么重的社会压力,我能把他救过来,我高兴!我自豪!
作为一个基层卫生院的医生,我没有推诿病人,我没有躲避责任,适时救治,既体现了我的责任感,也体现了我的胆量,也体现了我们团队的救治能力。垂危病人,我们简单的胸外按压、人工呼吸、呼吸道清理……,可能就是病人活命的关键。顶着风险工作,也让百姓看到危难之时我们跟他们在一起,让他们看到我们是值得依赖的,医院一样值得依托!
我也可以这样做,和病人家属一样慌里慌张,医院,医院医生来抢救,嘴里反复嘟囔:医院条件差,抢救不了,转院等等,病人会怎样?会死吗?家属会怎么想?也许家属也会感激我们,没办法知道我们的见死不救,我们表面也在急他们之所急,但是我们的价值呢?我们只是个中转站?
我也后怕,那孩子不转院,死了,家属会怎样?坐着铺子跟我闹事,怎么办?当时我没想,也没时间想,我想我尽力了,无愧于良心。
医院离我们远,我离病人最近,急危病人,就地抢救最重要。要让我们的百姓信任我们,我们应该有超人的胆量,更应该有高超的技能;不能一味要求有多好的条件,更应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因地制宜,适时救治,才能更好地救治病人,才能体现出我们——基层卫生工作者存在的价值。
赞赏
- 上一篇文章: 淄川区中医院儿科开展小儿气管异物急救知识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