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儿科医生推荐的宝宝常备药品清单1

时间:2016-12-25来源:急救故事 作者:佚名 点击:

留言输入“1”:海淘怎么淘?欧洲疯使用教程,玩转海淘第一步!

如同我们以前介绍过的,除了奶粉和辅食,座椅和推车之外,德国的宝宝常用药也是相当出色,我们以前曾经笼统地做过一些介绍,从今天起,小疯打算好好地、系统地为大家介绍一下各种用途的德国好用常备药:腹痛腹胀、消化不良、腹泻便秘、发炎发热、鼻炎敏感、脱皮湿疹等等方面,我们都会说到哈~~

今天是第一梯队:德国宝宝腹泻常备药

——————————

德国宝宝常备药(1)

腹泻篇

——————————

新生宝宝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一旦喂养或护理不当,往往很容易发生腹泻。当宝宝遭遇腹泻侵袭之时,如何才能够明眼断症,为宝宝作出最恰当的护理呢?

对于正处于发育关键期的宝宝来说,腹泻不但直接影响他们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假若护理不当导致病情加重,甚至可能危及生命!新生宝宝腹泻,究其原因可分为肠道内感染、肠道外感染和非感染性腹泻三大类。妈妈要找出原因,对症下药,才能事半功倍。

腹泻可能1:生理性腹泻

生下没几天就开始腹泻,每天大便薄薄的,呈黄色或黄绿色,少则2-3次,多则4-5次,时间长达几个月,甚至半年。但宝宝长得很好,也不见瘦。这种症状在医学上称“婴儿生理性腹泻”,多见于6个月以下纯母乳喂养的宝宝。

预防

妈妈要少吃虾蟹类食物及各种生冷食物。

护理

如果不能及时给宝宝换尿布和清洗臀部,还可能引起红臀,甚至局部感染,因此,尿布只要湿了就得换同,每次给宝宝换尿布时,还应先清洗臀部,必要是抹护臀霜,以保护局部皮肤。(推荐Weleda的护臀霜哈)

腹泻可能2:喂养不当

过早过多地以粥类与粉糊喂养小儿,碳水化合物过多能引起发酵,产生消化紊乱。未按时添加辅助食品,于断奶前突然增加食物改变食物成分,因不能适应而产生消化紊乱发生腹泻。

预防

1、纯奶粉喂养的宝宝,4个月以上可从少量米粉开始,逐渐添加辅食,从2勺开始,直到宝宝肠胃适应,大便正常,才可逐渐加量。母乳喂养的宝宝建议从5个半左右开始添加辅食哦!

2、添加的辅食品种一种一种加,适应一种后,再加另外一种。

3、肉食类食物不可一次食用过多,以免造成婴幼儿胃肠道负担过重,以致食物在胃肠内消化吸收障碍而出现腹泻。

护理

腹泻时暂时停止辅食添加,腹泻好转后再逐渐添加

看护人要了解宝宝的食用量,不可一次性喂宝宝太多食物,尤其是肉食。

腹泻可能3:乳糖不耐受

乳制品中的糖类主要是乳糖,其消化是靠乳糖消化酵素,缺少这种酵素就无法消化乳糖。有些宝宝断奶后,不再吃奶和奶制品,由于长期“废用”,乳糖酶活性便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少,最终成为乳糖酶缺乏。或者由于宝宝腹泻,损伤了肠粘膜细胞,使之分泌乳糖酶的能力下降,这就是平时所说的“继发性乳糖不耐受”。如果饮用乳类便可产生腹泻、腹胀等症状,总称为乳糖不耐症。

另外,还有先天性乳糖不耐受,是指从婴儿出生即无乳糖酶。无论饮用母乳、牛乳均可导致明显的腹泻。

预防

1、配合谷物同吃

乳糖不耐受的宝宝空腹喝奶会有较重症状,但和其它食物同时吃,乳糖浓度可能在特定环境中得到“稀释”。胃肠中的乳糜作用可提高乳糖吸收率。如喝奶前吃些饼干、面包会减少排气和不舒服感觉。

2、少量多次

即使乳糖酶缺乏的宝宝,也可耐受少量乳类(30-50毫升),不会出现不耐受的症状。所以,妈妈给宝宝哺乳,也可采取少量多次食用的方法,一次食用量不超过50毫升为宜。每天多喝几次,仍可达到建议的奶量。而且久而久之,宝宝肠道中的乳糖酶也会逐渐增多(医学上称为“酶的诱导作用”),宝宝即可减轻乳糖不耐受的反应,或避免乳糖不耐受症状的出现。

3.喝酸奶

酸奶是加入一定量的乳酸杆菌经发酵后生成的,发酵过程使得原奶中20%-30%的乳糖分解,蛋白质和脂肪也分解成为小的组分,使其更易消化吸收,所以喝酸奶可避免不适症状的发生。

护理

因乳糖不耐受而引起的腹泻,一般不严重,只要不再吃乳制品,一天后就可好转。

先天性的可选用特制的无乳糖配方奶粉。德国aptamil,hipp都有相应的无乳糖奶粉可供选择。也可试试以下的乳糖酶缓解乳糖不耐受的情况。

:德国Lactrase乳糖酶(针对乳糖不耐受症):乳糖酶(17%),磷酸氢二钙,食用明胶,色素(明胶与色素只存在胶囊外膜中)。*磷酸氢二钙:做强化剂(补充钙)和膨松剂,可用于饼干、婴幼儿配方食品。食品工业中作疏松剂用于饼干、代乳品、药片中作填充剂、吸附剂,医疗上用作人体缺乏钙、磷的补充剂。

餐前(喝奶前)1-2粒,吞服,也直接加入牛奶或者饮料中(去掉胶囊外膜);

小宝宝用的时候,喝奶前5分钟,只需轻轻掰开胶囊,将颗粒倒入勺内,加温水溶解后喂服(温度低于40度)。

腹泻可能4:秋季腹泻

宝宝秋季发生的腹泻,一般为轮状病毒引起,每年10月份到次年2月份是轮状病毒腹泻发病高峰。轮状病毒在干燥、寒冷季节容易爆发。由于6个月-2岁的婴幼儿局部免疫力和肠道消化系统发育未完全成熟,容易感染轮状病毒而发生腹泻。

护理

1、最重要的是保证液体的摄入,如果宝宝没有呕吐,爸妈要耐心地频频喂口服补液,就象静脉点滴那样,一点一点地喂。只要把住脱水这一关,宝宝病情就不会加重。

补液盐隆重登场了,推荐腹泻发烧脱水各种时候有大用场。

德国Oralpaedon电解质水/补液盐宝宝腹泻发烧必备

10袋*5.2克

草莓味/香蕉味

三个月以上婴幼儿

每一小包含钠0.47克,氯化钾0.3克,葡萄糖一水合物3.56克,二钠柠檬酸1.5H.53克。

当宝宝腹泻,发烧,流汗,疲劳,沐浴后,外出游玩等时,为宝宝补充体液,恢复肌体平衡。婴儿在运动或沐浴后身体水分流失较多,或者在发烧与腹泻时,尤其需要补充水分,保持电解质平衡,恢复体能。与婴儿体质相同的渗透压,帮助宝宝更好的吸收水分!不含人工甘味剂、香料、色素及防腐剂.

2、治疗秋季腹泻,抗菌素是无效的,相反,还可能造成小儿肠道正常菌群失调,加重腹泻症状。

3.可继续进食和母乳喂养,6个月以内人工喂养的宝宝用米汤稀释牛乳,2-3天后改为正常饮食;6个月以上宝宝可食用粥、面条或软饭,加些蔬菜,还可以吃新鲜水果、果汁以补充钾。总之要鼓励进食,喂营养丰富、容易消化的食物,直至腹泻停止后2周。

4、处于辅食添加期的宝宝,可暂时停部分辅食,如肉、蛋等,待腹泻减轻再开始食用。停辅食时间不要超过3天。保证宝宝所需热量和营养同样重要。

5、体温超过38℃,使用退热药,要按药物的说明书服用,注意服用量及时间间隔。

腹泻可能5:细菌性痢疾

当各种细菌兴风作浪时,细菌性痢疾发病率就会提高。通常表现为,宝宝在腹痛的同时,还会发烧达39℃甚至更高,大便次数增多,呈脓血便,腹泻前常有阵发性腹痛,肚子里“咕噜”声增多。由于腹泻次数多,体内电解质失调,宝宝脱水严重,皮肤弹性差,全身无力。

预防

1、洗手很重要

2、饭菜要尽量现做现吃

避免吃剩饭剩菜。新鲜的饭菜营养丰富,剩饭菜在营养价值上已经是大打折扣。而且越是营养丰富的饭菜,细菌越是容易繁殖,如果加热不够,就容易引起食物中毒。

3、高温消毒

宝宝的奶瓶、碗、勺等餐具先用专用洗涤剂仔细地清洗,然后用流水将泡沫完全冲净后,煮沸或用专用的消毒锅、微波炉等进行消毒、擦干。

护理

1、不要因宝宝腹泻就不让他吃东西,而是要给宝宝吃易消化的软食,如面条汤、米粥等。

2、让宝宝多喝水或口服补液盐,补充体内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失水厉害的要进行输液治疗。

腹泻可能6:腹部受凉

有些宝宝睡觉时,会踢被子,或者白天玩闹时,腹部露在外面,这样就很容易使腹部受凉。一旦腹部着凉,就会使肠管平滑肌受刺激,收缩加强,肠道蠕动也随之加快,正在进行着消化和吸收的食物在肠内通过加快,这不仅影响营养物质在体内的消化和吸收,还可造成排便次数的增多,且大便常呈稀烂状,因而出现了腹泻。

预防

1、不要给宝宝穿“露脐装”,内衣不可过小,最好上衣能塞入裤子内,保证肚子不会受凉。

2、平时让宝宝穿着睡衣入睡。

3、半夜醒来时看看宝宝是否盖好被子。

护理

保持腹部温暖,可多穿一件衣服,或用热水袋压在腹部。

换季或者病毒感染引起的腹泻久久不愈的,这里推荐大家一样很好的德国止泻用药,非常有效哦

德国Pentofuryl止泻糖浆

这款婴儿香蕉果味肠道抗感染药,效果真的是不可思议的好。小宝宝服用一二次后就有很明显的效果,基本不腹泻了,在服用3至6次后,就差不多恢复以往的正常排便。

有效成分:2.5克Nifuroxazid活性物质:钠,甲基4-羟基苯甲酸其它成分:黄原胶,柠檬酸钠,柠檬酸一水合物,蔗糖,香蕉味,纯净水,乙醇。注:1茶匙(5毫升)大约有1.1克,含蔗糖0.克。

色状:黄色香蕉果味液体

用法:使用前摇匀。

用量:

新生儿:每天1-3茶勺(每茶勺5ml)。一天三次,一次一勺。

一岁以下婴儿:每天3-4茶勺。一天四次,一次一勺。

一岁以上儿童:每天4-6茶勺。一天三次,一次两勺。

十岁以上儿童:每天4-8茶勺。一天四次,一次两勺。

注意:未经医嘱,连续使用不要超过7天

好,明天继续说哈~~~

留言输入关键词搜索精彩文章

留言输入“欧洲疯“可阅读相关文章留言输入“奶粉“可阅读相关文章留言输入“辅食“可阅读相关文章留言输入“宝宝药品“可阅读相关文章留言输入“婴儿车“可阅读相关文章留言输入“玩具“可阅读相关文章

退出此页面后,在对话框输入关键词即可注意要输入正确字符才可看到文章哦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权威的医院
白癜风哪家医院比较好


转载注明  http://www.wsldq.com/jjgs/2827.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儿科急救网站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