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月起医院门诊不再挂水是,但不准确

时间:2017-4-6来源:急救故事 作者:佚名 点击:

确有需要有三个渠道:

根据医生判断,可住院、去急诊或向社区转诊商报讯(记者朱晓奕)“医院门诊不能挂水了?”最近陆续有读者来电询问类似情况。昨天,记者从市卫计委获悉,这一措施严格一点表述应该是,从今年7月1日起,医院(医院)将全面停止门诊患者静脉输注抗菌药物;到今年底前,医院(医院)全面停止门诊患者静脉输液。目前,医院已经开始部署实施。

市卫计委医政处相关负责人谭秋生表示,此次规定的出台,主要就是控制对抗菌药物的使用。面对对抗菌药物使用存在误区的患者,医护人员将全力进行解释,避免输注抗菌药物。如果患者的病情确实需要通过输注抗菌药物来治疗,病情严重的会直接住院;符合急诊就诊指征的,则可以到急诊进行治疗。具医院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细则,并告知患者。门诊输液得到控制,市民是否会转而去往急诊或社区进行同等治疗,从而使得控制抗菌素的本意形同虚设?在这些方面,市卫计委表示,对门诊输液进行管理的同时,将严格控制急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各医院需要严格把握急诊就诊指征,严格控制急诊抗菌药物使用率,医院急诊抗菌药物使率控制在40%以内;医院要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监管,严格落实抗菌药物分级管理。

也有人质疑,为何此项规医院?相关专家表示,儿童的体质以及免疫力不如成年人,病情发展迅速。一个感冒往往可能迅速转为肺炎,在门诊保留输液,有一定的合理性。

“抢跑”医院已初见医院门诊停止输液后全院输液量同期降低23%,早在今年5月9日,医院就已率先开始停止门诊输液(儿科患者除外)。根据院方统计数据显示,今年5月份全院输液量为1万人次,比去年同期输液量1.3万人次下降约23%。院方估计,医院输液率还会有进一步下降。

据了解,该院停止门诊输液并非完全一刀切。如有门诊患者确需静脉输液,需携带医生填写的“门诊输液申请单”至急诊科,交由急诊科医生审核、开具静脉输液处方,缴费后到门诊急诊药房接受配药治疗。而对于特殊科室(眼科、五官科、口腔科、针灸科、疼痛科、皮肤科、妇产科及外院专家),如需静脉输液治疗的患者,由科主任审核并开具处方,缴费后到门诊急诊药房配药治疗。

该院医务科副主任张靖告诉记者,在措施实施之前,医院就对医生进行了相关培训,告诉他们该如何向患者解释此项措施,医院放置了各种宣传材料,向患者告知停止门诊输液的用意。因此,措施实施一个多月以来,根据医生反馈,患者的接受度普遍比较高。截至目前,该院医务科还未收到过任何关于此项措施的患者投诉。

为何要控制抗菌素(抗生素)的使用?

据了解,前几年世卫组织相关人员就表示,若不采取紧急协调措施,全球将走向“后抗生素”时代。也就是说某些普通感染性疾病,可能会面临无药可医的境遇,再次成为致命性疾病。原因在于,抗菌药杀死的是敏感菌,耐药菌却可能继续在细菌、动物和人类之间传播,甚至导致对抗生素治疗耐受的新型细菌出现。数据显示,青霉素、头孢菌素、红霉素等老牌抗菌药的耐药率不断增高,有的甚至高达80%以上。这样的结果就是,一旦发生耐药,剖腹产、外科等常见手术都可能变成高危操作,患者死于手术并发感染的风险也会有所提高。

为什么要控制门诊输液?

世卫组织很早就提出“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的用药原则。一般来说,输液是仅对急救患者、重症患者和不能进食的患者使用的给药方式。这是因为强行将药物和水往血液中灌输,要比口服药有更大的风险。临床发现“吊瓶”中加入的药物越多,其毒副作用就越大,而且不溶性微粒剧增。

根据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显示,静脉注射给药发生不良反应(ADR)占不良反应总数的57.8%。静脉输液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过敏反应、类过敏反应、热原反应、局部刺激、溶血反应、水电解质紊乱、容量负荷等。    









































北京治疗严重白癜风的医院
中科医院专家微信


转载注明  http://www.wsldq.com/jjgs/5229.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儿科急救网站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