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守护患儿用爱诠释责任市妇幼保健院
?
?
健康周刊在市妇幼保健院NICU(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病房,一排排保温箱里住满刚出生不久的婴儿,他们有的出生缺陷、有的身体孱弱……幸运的是,他们遇到了白衣天使,用心、用爱守护他们的白衣天使。 年年初的一个下午,钟表指向5点43分。此时,一名出生仅3天的宝宝,在家人的陪护下,被急救车送到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当时宝宝的情况很不乐观,嘴里吐着鲜血,纸尿裤上遗留的也是鲜血,全身皮肤苍白……”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主任宋文萍回忆说,“见此情形,我们立即启动应急抢救预案,对在场医师、护士进行详细分工,吸氧、止血、扩容、纠酸、紧急配血……” 正当抢救有条不紊地进行时,突然,患儿呼吸和心跳停止,氧饱和度下降,于是,在场医生立即对其进行人工呼吸、胸外扩压等抢救,大约2分钟后,患儿心跳重新恢复并有了自主呼吸,医护人员一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 最终,经过8个小时的奋力抢救,患儿面色转红,血压正常,呼吸、心跳逐渐平稳,消化道的出血症状也减轻了。当家人得知这个消息时,几度哽咽,激动地说不出话来,只是一味地对医护人员鞠躬表示感谢。
同样是年年初,一个出生7个月、体重仅1.4kg的早产宝宝,因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转入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这个早产宝宝的肺部发育不成熟,临床有呻吟、气促、皮肤青紫等危急症状。经过10天的精心治疗,宝宝顺利脱离了对呼吸机的依赖;治疗至第14天时,宝宝的面色逐渐转红,呼吸暂停现象消失,感染得到控制。为了保证宝宝的胃肠黏膜不萎缩,从入院的第二天开始,医护人员就为其进行微量喂养。尽管每次仅注入1ml母乳,但宝宝的胃肠道仍不接受,多次出现呕吐、腹胀等症状,医护人员便将喂养量减少到0.5ml,间隔时间从每3小时1次改为每6小时1次。待宝宝渐渐适应后,医护人员又将喂养量增加到每次5ml,之后加到10ml、15ml、40ml……宝宝的体重也终于从g增长到g,最后顺利出院。如今,这个曾经早产的小宝宝已经1岁多了,看到他活泼可爱、生长发育状况良好,医护人员由衷地感到欣慰。 每名患儿康复的背后,是医护人员精湛高超的医疗技术和父母一般的医者仁心,是一支善于探索、善于学习的专业队伍。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分为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和普通病房两个病区,开设床位88张,现有的22名医生和40余名护士中,拥有中、高级职称的人员在15个以上。先后获得省、市巾帼文明岗,省工会学习型标兵班组等荣誉,肩负着渭南市儿科质量控制中心挂靠单位和渭南市医学会新生儿分会主委单位的职责。前不久,成功的创建为渭南市临床重点专科和陕西省临床重点培育专科。 年4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及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专家,对该院实施的新生儿早期保健(EENC)及早产儿袋鼠式护理(KMC)项目开展情况进行调研,并现场给予充分肯定。这一项目在全国六家单位进行试点,在我省仅有省妇幼保健院和渭南医院。“袋鼠式护理”是模仿袋鼠妈妈把小袋鼠放进育儿袋,让宝宝紧贴在母亲或父亲胸口的一种护理方式,通过妈妈或爸爸的心跳、体温、拥抱、呼唤,满足早产儿所需的温暖和安全感,有效促进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减少疾病发作,增加母乳喂养的成功率,整个过程充满爱意,让临床诊疗融入了浓厚的人文关怀。
本报记者王宪辉
Healthmagazine
分享朋友扫描下方中科治白癜风疗效更显著最权威的白癜风医院
- 上一篇文章: 一周120丨支气管哮喘的急救处理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