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儿童医学中心,医院看
孩子要看急诊,爹娘本来就很心疼,
结果,到了急诊室,
发现娃旁边躺着病恹恹的成年人。
“病人咳咳咳,一直在喷唾沫,真担心传染给娃”……
类似问题,在上海力推的“标准化示范儿科门急诊”
将妥妥地解决!
上海市政府“十三五”规划,
医院建设
50个标准化示范儿科门急诊项目。
浦东首批有3个,
分医院、医院、医院。
6月1日,医院第一个亮相,
紧接着,医院、医院也要“重装上阵”了!
那么,
“标准化示范儿科门急诊”
是怎么解决问题的呢?
小卫就带你去看一看。
▽
儿童和成年人彻底分开儿科门急诊在同一个平面,娃不管看门诊还是急诊,直奔医院急诊大楼二楼——那里全部都给了儿童,医生、护士只为儿童服务。
挂号、收费只为儿童服务小卫简单总结:医院里的“独立儿童中心”。
电梯直达儿科门急诊区,门一开,地面上、墙面上,鲜艳可爱的卡通动物就热烈欢迎朋友啦~
只为儿童服务的抢救室:配备的抢救床、除颤仪、转运车……都是小一号的,适合儿童尺寸和力量。
原本,儿科雾化室在病房,患儿医院;现在,儿科雾化室就在门诊。每个雾化单元还添置了“智能雾化云平台”,娃可以选择喜欢的动漫节目,边做雾化边娱乐,玩着玩着就做完治疗了。
原本,儿童输液和成年人“无差别”,混在一起。现在,儿童输液有自己的空间。而且,输液椅充满童趣,软萌可爱。
可爱的输液环境
等候室的墙贴也很可爱
卫生间的马桶有大人和孩子两个尺寸,超级方便
医院儿科主任张蕾说:“我们原来的诊室都是没有窗户的,一到冬天,只能靠空气净化器。现在,每间诊室都有大大的窗户,空气对流,对孩子好多了!”
每个诊室门口都有块电子显示屏,上面有医生的介绍,等待就诊的人数也一目了然。
硬件升级,软件也升级张蕾说,示范性门急诊项目投资多万,装修以及人员培训已经用了多万。剩下的钱要用在搭建“远程会诊中心”平台上——
这个平台是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建的,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医院、医院顶级的专家全部在平台上,通过远程医疗,将优质儿科资源下沉到基层,力争提高基层儿科医疗服务水平,努力建成与上海城市功能定位相适应、与儿童健康需求相匹配的儿童健康服务体系,让每一儿童都享有便捷、均等、优质、连续的健康服务,使儿童健康水平继续保持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水平。
医院儿科医院儿科规模最大的医疗单位。今年,医院质量控制第一名!作为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儿科医疗联合体成员单位:
年,已开展浦东儿童哮喘门诊规范化诊疗项目,同质化治疗管理哮喘患儿;
年增设了生长发育专科门诊,主要诊治矮小症,性早熟等疾病;
年将增设儿童喂养困难专科门诊,喂养困难门诊还可以诊治食物过敏、儿童睡眠问题、多动症,后期还可以看遗尿症。
延伸阅读:
儿科急诊就诊须知!每个宝宝都是爸爸妈妈的心头宝,有个头疼脑热、感冒发烧,家里上上下下都紧张到不行,瞬间进入“一级警备”!尤其是宝宝在夜间生病的时候,更是急坏了爸爸妈妈们,
这可怎么办呢?
去医院看病的时候,你看到的是不是常常这种情况↓↓↓
儿科急诊常年人满为患,而儿科急诊医生通常只有1-2个,家长总是抱怨急诊都要等待数个小时,家长心急火燎,医生劳累不堪。
大家对急诊的定义长期存在一种误解:认为急诊就应该看病快、不用等。
急诊应该与急救相关,是救命的诊疗,诸如长期咳嗽、感冒发烧,其实并非急诊的诊疗范围。
“医院多年的数据统计,真正符合夜间急诊救治标准的患者人数只占总人数的9%~13%,其余近九成的病人都属于非急诊、急症病人。”
根据国际上通行的“急诊分级办法”安排就诊的先后次序,确保最危重的患者能最先得到救治。医院为一二级病人提供绿色通道,三四级病人需要等候。
儿科急诊分级诊治指引
分级类别定义临床表现1级(濒危)
接诊:立即抢救
病情可能随时危及患儿生命,需立即采取挽救生命的干预1、昏迷、心搏骤停、呼吸衰竭、休克
2、需要持续评估和干预以维持理性的确定
2级(危重)
接诊:15分钟
优先就诊
1、病情可能在短时间内进展至1级
2、患者来诊时呼吸循环状况尚稳定,但是症状的严重性需要很早就引起重视,患者有可能发展为1级
1、中-重度呼吸窘迫,Spo%
2、意识改变,体温39.5℃或体温不升
3、脱水中-重度
4、年龄3月且体温38℃
5、疼痛评分7分(10分期)
3级(急症)
接诊:30分钟
有病情变化优先就诊
1、患者目前明确没有在短时间内危及生命或严重致残的征象,患者病情进展为严重疾病和出现严重并发症的可能性很低
2、病情可能引起患者严重不适或影响日常生活,需要急诊处理缓解症状
3、留观和候诊过程中出现生命体征异常,病情分级应考虑上调一级
1、生命体征轻微改变
2、年龄3月~3岁,体温39℃或35.0
3、轻度呼吸窘迫,Spo%
4、年龄1月
5、疼痛评分4~17分,(10分制)
4级(非急症)
接诊:分钟内
按急诊号顺序就诊,
有病情变化优先就诊
1、可能急性起病,但不紧急,也可是慢性疾病的部分表现。没有在短时间内危及生命或严重致残的征象。
2、患者无或很少不适,没有急性发病症状,其临床判断需很少急诊诊疗资源,医学干预只需评估和随诊嘱托
3、医学干预或进一步检查转医院
4、留观和候诊过程中出现生命体征异常,病情分级应考虑上调一级
1、呕吐或腹泻,不伴脱水,年龄2岁
2、发热,但患儿一般情况好,体征稳定
3、疼痛评分1~3分(10分制)
4、无热,意识清醒,无脱水,生命体征正常
5、仅有呕吐或腹泻,不伴有脱水体征
6、咳嗽、无气促
7、复诊,咨询,开具诊断证明
在儿科门急诊工作了多年,有感于就诊家长们的种种辛酸,以及自身工作的不易,故此想给各位家长一点建议,同时也能给各位同行适当减负,减少不必要的医疗资源浪费。
一.就诊的心态
经常听到家长们讲:“小孩生病我们着急啊,我们宁愿自己生病都不想看到小孩生病啊,我们都是为着小孩好啊”诸如此类种种的;还经常看到有一些家长,尤其是新手爸爸妈妈,一看小孩不舒服就六神无主,手忙脚乱,仿佛世界末日那般。甚至有控制不住情绪大发雷霆,大闹急诊的(高峰期真是常有的事)。
没错,小孩生病大人着急这是天经地义的,不急就不是亲生的。但,想强调的,你们可以急,但不要慌,不要乱!镇定!淡定!稳定!控制自己的情绪,摆正好心态,实在不成自己深呼吸几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做该做的事情,耐心等待,理清思路,这样就诊时才能和医生充分沟通,说明孩子的具体病情,理解医生对病情的解释以及各项医疗措施的意义,按照医生的指示进行诊疗。再者,所有事情都有一个过程,儿童的疾病也是如此,没有什么病症是可以头一天看病第二天就痊愈的,所以即使需要多次就医,也请保持淡定。
二.就诊前的准备就诊前,都需要做些什么准备呢?首先请理清思路,弄明白小朋友什么时候开始不舒服?具体有哪些症状?都做过什么处理等等?其次,看一看家里的药箱,知道自己家里备有什么药物。最后,带上一些应急的药物,来医院就诊。高热的病人最好随身带着退热药,特别是有热惊厥病史的患儿。
碧云国际社区
+家庭的生活态度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 上一篇文章: 人医动态我院儿科举行危重症抢救演练
- 下一篇文章: 医院名单最新,值得永久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