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的康复医疗市场,中国康复医学

时间:2019-12-18来源:日常急救 作者:佚名 点击:

主要观点

1.康复医疗的必要性。康复医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是20世纪中期出现的一个新的概念。康复医学和预防医学、保健医学、临床医学并称为“四大医学”,康复医学是一门研究残疾人及患者康复的医学应用学科,其目的在于通过物理疗法、运动疗法、生活训练、技能训练、言语训练和心理咨询等多种手段使病伤残者尽快的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复。康复治疗是慢病管理中重要的环节,康复治疗可以有效防止慢病复发几率,提高治愈效果。例如,发达国家“中风”的残疾率为30%左右,而在中国,残疾率则高达75%以上,主要原因就是患者缺少康复治疗环节。

2.康复医疗服务市场供不应求。当前康复医学的发展仅仅满足了小部分需求,仍有大量康复需求人群未被满足。预计到年中国康复市场将到亿,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8%。

3.医保政策的变革和分级诊疗将推动康复产业发展。政策、资本和技术合力推动,千亿市场即将启动。版康复项目只有1个评定项目和8个治疗项目,而年6月30日第二次新增8个评定性项目和12个治疗性项目,兼顾各类康复人群。我们认为,随着第二次纳入医保项目正式落实,康复行业将迎来更多机遇。同时,国家正在建立完善的三级康复医疗体系,推动双向转诊制度,助推康复医疗腾飞。

4.康复医疗投资这主要有三种方式。医院有不同的业态种类,医院转型而来,医院托管经营,此外,医院合作建立医院也成为主流的双赢模式。医院凭借其盈利周期短、标准化程度高和易复制扩张等特点,同时缓解公立医疗系统看病难、看病贵的痛点,受到社会资本的青睐。

5.投资建议:康复医疗行业是极具发展前景的医疗行业细分领域。两个原因,第一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后人民对生活质量要求更高的原因,在解决完病人“生存”的基本问题后,更高层次的要求;第二,国家对康复医疗政策的扶持,病人如果能回归社会进行劳动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有很好的经济效益比。目前在国内A股上市公司还未有第一主营业务为康复医疗的上市公司,澳洋科技、湖南发展和即将上市的康复器械公司钱璟康复等具有较大的主题投资价值。

一、我国康复医疗服务:分工明确孕育产业机会

康复医学是一门研究残疾人及患者康复的医学应用学科,其目的在于通过物理疗法、运动疗法、生活训练、技能训练、言语训练和心理咨询等多种手段使病伤残者尽快的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复。

康复治疗是慢病管理中重要的环节,康复治疗可以有效防止慢病复发几率,提高治愈效果。据统计,发达国家“中风”的残疾率为30%左右,而在中国,残疾率则高达75%以上,主要原因就是患者缺少康复治疗环节。在脑血管意外存活患者中,积极康复治疗可使90%患者重新获得行走和生活自理能力,30%患者恢复工作。若不进行康复治疗,上述两种慢性疾病恢复者仅为6%和5%。

康复对慢病的最大特点是患病时间长,患者往往需要持续照护、长期服药、高频复检,且患者的主动参与程度、自我管理能力及依从性将会极大地影响疾病发展。因此,对于慢性病的康复,住院康复和家庭康复是重要的两种途径。目前我国以住院康为主,但是医院的覆盖度远远低于发达国家,而家庭康复则在西方国家发展较快。

构建三级康复医疗体系是我国康复行业的发展方向。年颁布的《关于开展建立完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试点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我国将要学习发达国家,建立完善的三级康复医疗体系。国家推动双向转诊制度的落实,在双向转诊体系下,当康复患者病情复发时,可返回上一级医疗机构或专科进行相应的治疗,待病情稳定后,仍回下一级医疗机构或康复中心继续康复治疗。根据最新研究,采取社区三级康复治疗服务模式对于包括脑卒中、骨折等一系列慢性及需要术后康复的疾病来说是经济有效的。

二、我国康复医疗现状

2.1、市场潜力:老龄化+医保政策+技术三轮驱动将带来千亿级市场

康复市场规模小,人均康复费用远低于西方国家。目前中国的康复行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呈现康复产业规模小,康复意识薄弱,康复资源不平均等特点。我国当前康复市场规模仅亿,距离人均最低康复需求仍有一段距离。

2.2、行业规模估算

当前康复医学的发展仅仅满足了我国康复的小部分需求,仍有大量康复需求人群未被满足。我们预计,年中国康复市场将达到亿。短中期市场容量测算:按照基本满足我国康复需求的水平,目前行业年复合增长率不低于18%,预测至年我国康复医疗产业规模有望达到亿元。长期整体市场容量测算:参考美国人均康复消费标准80美元/人,我国康复医疗理论市场容量将达亿。随着中国老龄人口逐年增加、医保政策对残疾人以及住院患者的覆盖度提高,未来“预防、治疗、康复”理念的将更深入人心。相信随着我国医疗体系逐渐向西方发达国家靠拢,未来康复行业市场容量将有超预期表现。

2.3、行业驱动力:医保政策的变革和分级诊疗将推动康复产业发展

对比美国,康复产业爆发的核心因素是医保制度的变革,分级诊疗制度的推行和医院的兴盛起到加速作用。对应到中国市场,则是康复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分级诊疗和民营资本的准入是关键因素。我们进一步从存量和增量两个层面看康复产业。

从存量因素上看,社保这一支付因素是关键性因素。康复项目由于康复项目价格高,疗程长,且康复多数项目自费,导致以往患者在急救期过后自行康复或不进行康复。随着年6月30日前第二批康复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险,越来越多的原有患者转而接受康复治疗,刺激康复产业的需求。

从增量因素上来看,民资准入和分层转诊制度的建设将满足更多康复患者的需求。医院由于床位紧张,科室人满为患,经常导致有康复需求的患者提早回家,无法得到应有的康复治疗。医院覆盖的增加将有效改善这一局面,而民资作为市场上的鲜活力量将带动更多医院的建设。另外,医院将为行动不便的患者例如老年人、残疾人提供更为便利的治疗。

2.4、市场供需情况分析

在上一节我们主要考虑了行业未来预期的驱动因素和增长情况,但是没有考虑市场供需情况。这一节我们进一步对于产业供需情况进行分析。康复行业供求关系主要需要分析三个方面,即需求:1)准康复人群康复需求的迫切程度,2)康复项目的承受能力,以及供给:3)医院是否可以满足康复人群康复需求。

2.4.1康复医疗增长的大背景

医疗卫生总费用将保持增长。9年英国医疗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重为9.8%、德国为11.7%,美国则为17.6%,而我国同期仅为5.1%,年医疗费用占比GDP达到了5.6%。随着我国GDP保持快速增长、消费者对医疗保健的需求不断提高、医疗产品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我国医疗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重将继续增长,必然拓宽我国康复行业的市场空间。

GDP增长带来的消费结构改变。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元,比上年增长10.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元,比上年增长9.0%,收入水

平的提升将进一步促进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必将激发潜在康复需求。

人员缺口。根据CFDA的对医院的相关要求,医院及医院病床与卫生技术人员的配比分别应达到1:1.4和1:1.2,目前的1:0.16的水平远远达不到要求,人员缺口较大。

设备:医师:病床三者比值可以判断康复行业供需情况,并表明市场下一步的调整方向。依据年的指标来看,医院设备:医师:病床比例大致为1:2.3:12.8,即一台康复设备对应2.3名康复执业医师,对应12.8张病床。较为合理的比值应为3:1:3。

可见国内:1)病床医师配套率较低,国内康复科医师负担重;2)康复器械配套率低,需要提高康复器械配套占比,这意味为未来康复器械将获得更多发展机会。

2.4.2康复需求端:老年人、残疾人和慢性病患者三类群体总量过亿

康复患者分为老年人,残疾人和慢性病患者。从最新康复行业政策来看,重点







































先天性白癜风怎么治
香港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转载注明  http://www.wsldq.com/rcjj/9501.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儿科急救网站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