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科常见疾病治疗流程
一、脑血管病人的康复治疗
1、脑血管病人的评定主要内容包括:
①运动功能的评定。
②关节活动度的评定。
③肌张力的评定。
④感知觉功能的评定。
⑤平衡与协调功能的评定。
⑥步行能力的评定。
⑦言语和吞咽功能的评定。
⑧日常生活能力ADL的评定。
2、脑血管病人急性期的治疗:
①早期良肢位的摆放。
②体位转换。
③肢体被动运动维持关节活动度。
④体位的适应性训练,直立床训练。
3、恢复期的治疗:
①病人开始床上运动训练。
②双上交叉上举、翻身训练。
③肢体随意运动易化训练、上下肢各关节运动控制训练。
④分离运动训练、搭桥训练、坐起训练等。
⑤坐位及站位平衡训练、步行前的准备训练。
⑥步行训练,步态训练、上下楼梯训练。
⑦肌力及耐力训练,速度与协调性训练
后遗症期。
①主要是改善患者异常的动作模式,提高代偿增强身体的肌力和耐力训练,提高患者的适应能。
二、脑外伤病人康复治疗1、脑外伤病人的评定主要内容包括:
①脑外伤严重程度的评定。
②认知功能障碍的评定。
③感知功能障碍的评定。
④行为障碍的评定。
⑤言语障碍的评定。
⑥运动障碍的评定。
⑦日常生活能力的评定。
⑧其它功能障碍的评定。
2、脑外伤急性期的治疗:
①床上良肢位摆放。
②定时翻身与拍背。
③指导体位排痰引流。
④各关节被动活动。
⑤牵拉易于缩短的肌群与软组织,必要时应用矫形器固定尽早开始床上活动和坐位、站位的练习。
⑥理疗、按摩、针灸、高压氧等。
3、恢复期的治疗:
①认知障碍的治疗,包括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等。
②运动障碍的治疗,包括肢体的肌力、运动控制能力等。
③感觉障碍的治疗,包括失认症和失用症的训练。
④行为障碍的治疗。
⑤日常生活能力的治疗。
4、后遗症期的治疗:
①继续加强ADL的训练,提高生活质量。
②矫形器与轮椅的训练。
③继续维持或强化认知、言语等训练。
④物理治疗因子与传统疗法等。
⑤脊髓损伤病人的康复治疗。
三、脊髓损伤康复治疗1、脊髓损伤病人的评定主要内容包括:
①运动和感觉平面的评定。
②脊髓损伤程度的评定。
③肌张力的评定。
④肌力的评定。
⑤关节活动度的评定。
⑥日常生活能力的评定。
2、急性期的运动治疗方法:
①保持正确的体位或功能位。
②呼吸训练,包括吸气训练、呼气训练、肺活量的训练。
③被动运动维持关节活动度。
④主动运动与助力运动训练。
3、离床期的运动治疗方法:
①体位适应性训练。
②直立床训练。
③减压动作训练。
④关节活动度训练。
⑤肌力增强训练,主要是增强残存的肌力。
⑥功能性动作训练,包括体位变换、坐起和躺下、坐位。
⑦转移动作训练,包括床椅转移、轮椅到坐便器的转移。
4、后期的运动治疗方法:
①平行杠内站立训练。
②平行杠内基本动作训练,包括骨盆向一侧倾斜训练。
四、平行杠内步行训练1、病人的评定主要内容包括:
①持拐步行训练。
②上、下阶梯训练。
③肌力耐力增强训练,包括残存肌力和损伤部位的肌力。
首届一带一路中部康复论坛暨第三届国际康复设备博览会
SXH赞赏
- 上一篇文章: 紧急提醒我院急诊儿科已提前进入春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