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社区儿科人才难题,浦东全科医生走进三
医治白癜风的专家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5941698.html先来看个案例: 莫丹丹是上海浦东新区金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名全科医生,但与一般全科医生又有不同,这点可从她的名片信息上略窥一二——在大大的“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落款下,标出了她的出诊时间:每周五下午,呼吸哮喘专科门诊。这意味着,除了在金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儿科门诊(每周二下午)、儿保门诊(每周一至周五上午),她还会去被誉为“儿科国家队”的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坐诊。? 医院“多点执业”,这在上海医疗系统是新鲜事,其背后是上海多年力推儿科建设的可喜之变。 始于年初的上海儿科医联体建设到今年迎来第五个年头。通过不断深化儿科医联体建设,上海覆盖全市的“东、南、西、北、中”五大区医院已签约医疗机构家,通过派驻管理人员、临床带教、适宜技术推广、进修培训、人才柔性流动、增加专家号源等多种方式,促进了儿科优质资源纵向延伸。莫丹丹所在的金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正是受益于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牵头的东部儿科医联体建设,获得一系列“提气”发展。
破题人才短板
全科医生走进儿科“新课堂”
在儿童常见病中,呼吸系统疾病占3/4以上,其中儿童哮喘几乎占儿科门诊半壁江山。以哮喘为例,数据显示,仅上海地区就有约30万名哮喘患儿,浦东地区超过4万,但调研发现,医院超负荷运转,基层医疗机构不具备相应能力。总体上,儿童哮喘的完全控制率不到三成,发展到成人,慢阻肺发生率居高不下,百姓感受度不高。
年2月,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牵头浦东、奉贤两区成立上海东部儿科医联体,稳步推动区域优质儿科资源的引领和技术辐射。至今,东部儿联体已覆盖85家基层单位,年门急诊总量超万人次。在调研中发现,基层儿科人才短板突出,这是制约儿科发展的最大挑战。对准这一“关节点”,儿童医学中心开始为社区编写儿科常见病诊疗手册,为儿联体基层医护人员定制研修班,为学员培训儿科诊疗适宜技术。
莫丹丹正是趁着这轮儿科建设走进了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她到呼吸科主任殷勇这里“跟师”儿童哮喘规范化管理,并通过研修班学习掌握了消化、过敏等更多儿童常见病的应对及处理。“儿童医学中心是我人生的第二所大学。”莫丹丹很感慨,在上海这轮儿科建设的“政策春风”下,她目睹了社区的儿科之变——不仅门诊量逐渐攀升,能看的儿科病种越来越丰富,还收获了一批“宝妈”粉丝。莫丹丹说,每周半天到儿童医学中心出诊,也赋予她更大的平台,让她成医院的一座桥梁,让孩子们能获得连续、不间断的治疗,“这一切的背后,是家长们重拾对社区儿科的信任。”儿联体“哮喘+分级诊疗”
上海经验辐射全国
除了莫丹丹,如今,在浦东、奉贤两区卫生健康委的支持下,东部儿联体招收了数十名医护学员,均已在儿童医学中心开设专病门诊,涵盖呼吸、消化、儿保、内分泌等学科领域。更可喜的是,在社区学员们的努力下,已有36个儿科适宜技术首次走进社区,21家社区开出了“儿科门诊”。
随着一系列举措的深入推进,目前“上海东部儿童常见疾病分级管理模式”已形成。以“哮喘+分级诊疗”项目为例,其已形成“1(上海儿童医学中心)+12(浦东/医院儿科)+23(浦东/医院)”的格局,覆盖了浦东、奉贤地区92%医院儿科和33%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形成儿童哮喘分级诊疗网格化协作体系。年,这一协作网络共完成雾化治疗近20万人次,肺功能随访余人次,新增管理的哮喘患儿余名,一年内总体控制率达70%。
要知道,在达到同等疗效的前提下,基层独立管医院卫生费用节约近20%,时间缩短1.4小时/人。因此,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形成的相关经验受到国家卫生健康委的高度肯定和研究立项。如今,这一模式不仅推广到全市,还辐射到全国17个省份、37座城市。 这一中国儿科均质化发展经验形成的研究结果还被国际知名期刊《BMJOPEN》杂志列为“中国佳稿”,为儿科医联体内其他常见疾病的分级诊疗树立了样板。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张区域儿科健康“守护网”上,医院的儿科、急救体系都没有被遗忘。比如,儿童医学中心的新生儿科、胸外科、重症医学科共同组建“儿联体危重急救转运队伍”,联合浦东新区急救组建“3+1团队”,以浦东新区妇幼保健院、第一妇婴保健院等为工作基地,开展儿联体院前急救转运体系建设,极大增强了区域患儿急救转运水平。由于医院的“抢救急约”,该转运体系已在构建“上海儿童医学中心10小时儿童重症急救转运圈”,目前最远转运距离超过公里,覆盖整个长三角。深度试水AI辅诊
赋能基层儿科新发展
为适应“医疗+人工智能(AI)”的快速发展,年,儿童医学中心引入人工智能机器人,医院、医院、医院医院里开展“智慧托管”,每周实施疑难复杂病例的远程移动诊疗和床旁教学,规范医护人员诊疗行为,并配合物联网设备,为当地儿科提供常态化、嵌入式支持。
同时,东部儿联体启动了基于区域儿童常见疾病的人工智能临床应用与研发,以期实现就诊科室精准预约、提前完成检验检查、提炼核心病史辅助撰写病历等功能。根据儿童医学中心前期试点结果,该系统已初步实现了对万人次的智能导诊,准确率达94%;智能临床诊断超过22万例,覆盖儿科个病种,诊断准确率达94%。
为此,东部儿联体成功申报了上海市第二批人工智能应用场景需求项目“基于人工智能的儿科分级诊疗系统应用及示范”,并亮相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然而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副院长、儿科医联体负责人赵列宾也坦言,目前,医院新开的儿科普遍只有门诊,三甲医院的儿科急诊依然需要排队,医院的儿科也处于逐渐“复元”阶段,他希冀AI辅助诊疗成为优化就诊秩序、提速就诊速度的“新变量”,赋能儿科新发展。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儿科分级诊疗就是要让社区“接得住”、百姓“愿意去”、本地“管得了”。赵列宾介绍,在东部儿联体成员的努力下,上海东部地区儿科医疗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基层儿科门诊量较之前上升15%,住院量上升26%,儿中心普内科则不断走低。这“一上一下”显示出儿联体将大部分常见医院,分级诊疗成效得到巩固。东部儿联体也因此获得国家卫生健康委“进一步改善医院擂台赛银奖”。
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力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不断把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推向前进。
本文来源:文汇报,市儿童医学中心,委医政医管处
小卫和小薇,祝您健康每一天!
长按
- 上一篇文章: 女护士飞跃服务台救人,更重要的急救知识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