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常用药小建中汤用法分析
──孔慧妍医师
承上篇小儿腹痛纳差,服用小建中汤有速效,因为很多妈妈都想多了解此方,特此做一小建中汤之用法分析。
小建中汤,常用在儿科,还有虚劳病人上。它是由1)桂枝汤,2)加重两倍白芍,3)再加麦芽糖而成。所以要用上小建中汤,我们从这三个点分析,要三点"必须俱备",才完全是小建中汤症。(当然也可以用原文去拆解,但我思考了很久,觉得用药的拆解方式对大家比较好懂)
1)桂枝汤--太阳病(以下出现A或B择一就算符合条件)A.太阳表症:脉浮发热(不一定发烧,只是皮肤发热,比正常人热就算发热),怕冷,全身酸或疼,身乏力,头痛。这个是中医所谓的「感冒」,中医叫做表症,大家应该有这样的感冒经验吧。B.桂枝体质:手足易凉,四末不温(这跟逆冷还有手足冷不同,桂枝体质容易遇冷气时手足冷,一般夏天天热时手足又会回温),不喜吹风,身体循环差,体瘦稍虚者。
2)两倍白芍腹满(肚子不管脐上脐下胀或满或痛),大便要嘛便秘,要嘛黏而不尽感(中医所谓的里急),这是小建中汤主症。腹诊时有鼓音,按肚子深部软(虚症),但腹浅部可紧可软(白芍重用的其一常见腹诊,是腹直肌明显,所以按到肌紧是常有,但再按深一点就没那么紧,当然也有不紧而全软的),叩诊又有气的鼓音,很常按摩按摩,就放屁了,就是因为气在里面,也是坊间说的「胀气」。还有一点常见的,因为腹满,往往伴随胃口差(气都在里面就吃不太下了),但胃口差也是副症,依严重程度出现,轻微时胃口可以是正常的。
3)麦芽糖如果符合1跟2,基本上就是一个少阴病的典型症了。多了麦芽糖,意味着因为太虚而出现虚热症,因此以下都是客症(副症)。虚热症如:流鼻血,牙龈出血,心悸,烦躁,咽干口躁,手心热(自觉热为主,所以有可能他觉上摸到是有点凉也不一定)。虚症:虚劳(人很没力气),做春梦,遗精,四肢酸疼。
虽说小建中主症在腹满,但其实真正要用到还是需要1,2,3点都符合才行,如果只是腹满,有时是柴胡体质,那就要用柴胡加芍,所以还是提醒,三点都要符合里面其一才是真正用小建中汤的时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上一篇文章: 儿科中药新药临床研究安全性考虑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