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护师考试考点总结儿科

时间:2021-4-21来源:中毒急救 作者:佚名 点击:

北京哪个医院治白癜风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

1.围生期:胎龄满28周(体重≥g)至出生后7天2.胎儿期:受精卵形成至小儿出生3.新生儿期:出生后脐带结扎开始到足28天,发病率、死亡率高,尤其生后第一周4.围生期死亡率是衡量产科新生儿科质量的重要标准5.婴儿期:出生后到满1周岁6.幼儿期:1周岁后到满3周岁7.学龄前期:3周岁后到6~7周岁。8.学龄期:从入小学起(6~7岁)到青春期(13~14岁)开始之前9.青春期:青春期第二性征出现至生殖功能基本发育成熟,身高停止增长

10.婴儿期是第一个生长高峰;青春期出现第二个生长高峰。特点:连续性和阶段性,各系统器官发育的不平衡性,顺序性(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个体差异。

11.体重计算公式:6月龄婴儿体重(kg)=出生体重+月龄×0.7kg

7~12个月龄婴儿体重(kg)=6+月龄×0.25kg

2岁~青春前期体重(kg)=年龄×2+8(7)kg

12.身高:新生儿50cm1岁75cm

2~12岁身长计算公式身长(cm)=年龄×7+70

13.头围:眉弓上方、枕后结节绕头一周。在2岁前最有价值。

新生儿头围34cm,3个月40cm,1岁46cm,2岁48cm

14.囟门前囟:出生时1.5~2cm,1—1.5岁闭合。后囟:6~8周闭合;颅骨骨缝3~4个月闭合。

15.脊柱的发育:3个月抬头颈椎前凸;6个月会坐胸椎后凸;1岁会走腰椎前凸。

16.长骨骨化中心的发育:1—9岁腕部骨化中心的数目为其岁数加1。头状骨、钩骨(3个月左右);下桡骨骺(约1岁);三角骨(2~2.5岁);月骨(3岁);大、小多角骨(3.5~5岁);舟骨(5~6岁);下尺骨骺(6~7岁);豆状骨(9~10)

17.2岁内乳牙数为月龄减4~6。恒牙的骨化从新生儿时开始;6岁萌出第一磨牙。

(小儿何月龄克氏征阳性是正常:3~4个月前。小儿巴氏征阳性在何时为生理现象:2岁之前。小儿出现第一个条件反射是吸吮动作)

18.出生:卡介苗,乙肝疫苗

19.1月龄:乙肝疫苗

20.2月龄:脊髓灰质炎三型混合疫苗

21.3月龄:脊髓灰质炎三型混合疫苗,百白破混合制剂

22.4月龄:脊髓灰质炎三型混合疫苗,百白破混合制剂

23.5月龄:百白破混合制剂

24.6月龄:乙肝疫苗

25.8月龄:麻疹减毒疫苗

26.新生儿适宜的室温:22~24℃,婴幼儿为20~22℃,相对湿度为55~65%,儿童病室为18~20℃,相对湿度50~60%

27.小儿用药的特点:①年龄不同,药物在组织内分布及对药物的反应不同,②肝肾功能不足,增加了药物的毒副作用,③乳儿可受母亲用药的影响,④先天性遗传因素对小儿用药的影响。

28.婴儿盆浴的水温冬季为38~39℃,夏季为37~38℃,沐浴于喂奶前或喂奶后1小时进行

29.婴儿灌肠的插入深度:婴儿2.5~4cm,儿童5~7.5cm.

  

30.婴儿肌肉注射的部位:2岁以下注射部位为臀中肌、臀小肌、上臂三角肌,

  

31.婴幼儿服药法:滴入、吸吮、喂入、鼻饲

  

32.温箱使用的注意事项:⑴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定期检查有无故障,保证绝对安全,⑵使用过程中随时观察效果,如温箱发出报警信号,应及时查找原因,妥善处理,⑶严禁骤然提高温箱温度,以免患儿体温上升造成不良后果,⑷工作人员进行操作前应洗手,避免交叉感染,⑸保持温箱清洁,每天消毒,每周更换,定期进行细菌培养,湿化器水箱每天更换,患儿出暖箱后应进行终未消毒,对体重低于g的早产儿,箱内一切物品均应经过高压灭菌。

  

33.照光时的护理:均匀照光床透明温度湿度变化轻;水分营养及时给环境患儿均安静

  病情观察不可少低于10mg即可停

  ⑴使患儿皮肤均匀受光,保持玻璃床板透明度,禁止一切物品遮挡,及时清除污物,⑵监测体温和箱温,保持兰光床温湿度,观察体温变化,温度保持在36~37℃、相对湿度55%

⑶保证水分营养的及时供给,尤其是哭闹、出汗较多的腹泻患儿

⑷保持环境安静,各项操作集中进行,(低血钙)特别烦躁的患儿可予鲁米那镇静

⑸严密观察病情,注意患儿精神、反应、呼吸、脉搏、黄疸程度的变化,观察皮肤及大小便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向医生报告

⑹光疗的时间按医嘱执行,做好交接班,一般血清胆红素10mg/dl时可停止光疗。

 

34.光疗的指征:⑴患儿总胆红素12-15mg/dl

⑵出生后24h出现黄疸并进展较快者,早产儿出现黄疸指征可放宽

⑶产前已知胎儿为RH溶血病,出生后黄疸一旦出现即可进行光疗

⑷换血前后的辅助疗法。

35.光疗的副作用:发热、不显性失水增加、腹泻、低血钙、皮疹、青铜症、核黄素缺乏与溶血。

  

36.光疗时灯管使用h必须更换。

37.三大营养物质: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

  

38.小儿对能量的需要包括5个方面:①基础代谢;

②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

③活动

④生长

⑤排泄

39.脂溶性维生素可储存于体内,易造成中毒。

  

40.人体的微量元素:铁、铜、碘、氟。

  

41.初乳:产后4天以内的乳汁,内含脂肪少而以含有免疫球蛋白的蛋白质为主,维生素、牛磺酸和矿物质的含量丰富。

  过渡乳:5~10天的乳汁,总量增多,脂肪含量高,蛋白质和矿物质逐渐减少

  成熟乳:11天~9个月的乳汁,总量达到高峰每天可达~ml,但蛋白质更少晚乳:10个月以后。

  

42.母乳喂养的特点:①满足婴儿的营养需求

②增强免疫

③喂哺方便

④增加母婴的情感交流

⑤利于母体子宫的恢复、抑制排卵有利于计划生育、减少乳腺癌和卵巢癌的发病率。

43.婴儿乳量充足的表现:每次哺乳时能听到咽乳声,喂后能安静入睡,每天有1次量多或少量多次的软便,十余次小便,体重按正常速度增加。

  

44.一般生后4~6个月开始添加辅食,4个月以上的婴儿在每天乳量达ml或每次哺乳量超过ml时应添加辅食,断奶时间一般在生后10~12个月,不超过1岁半。

  

45.添加原则:从少到多从稀到稠从粗到细从一种到多种逐步过渡到固体食物。

 

47.新生儿:从出生到足28天的婴儿。

  

48.新生儿的分类:

⑴根据胎龄分类:①足月儿:胎龄满37足周至未满42足周的新生儿,②早产儿:胎龄满28足周至未满37足周的新生儿,③过期产儿:胎龄超过42周以上的新生儿。

⑵根据出生体重分类:①正常体重儿:出生体重为~g的新生儿②低体重儿:出生1h内体重小于g,其中小于g者称极低体重儿

⑶根据体重和胎龄关系分类:足月小样儿:将胎龄已足月而体重小于g的新生儿⑷高危儿。

  

49.足月正常儿的呼吸系统特点:由于呼吸系统发育不成熟,呼吸浅快不规则,约40~50次/分,主要靠膈肌运动而以腹式呼吸为主,鼻腔狭窄、血管丰富,易出现炎症及堵塞。足月儿周期性呼吸:生后数天,呼吸停止小于15秒,无紫绀、心率减慢。

  

50.正常足月儿:指胎龄满37~42周出生,体重在g以上,无任何畸形和疾病的活产婴儿。

  

51.足月正常儿的循环系统特点:心率快、波动范围大,平均每分-次,血压平均70/50mmHg.

  

52.足月正常儿的消化系统特点:消化道面积相对较大,肠管壁薄、通透性高,有利于吸收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新生儿胃呈水平位,喷们括约肌发育较差,幽门括约肌发育较好,易发生溢乳和呕吐。一般生后12-24h开始排泄,约3-4天排完。

  

53.脱水热:新生儿体温调节功能差,室内温度过高时足月儿能通过皮肤蒸发和出汗散热,但如果体内水分不足,血液浓缩而发热称为脱水热。

  

54.适中温度:又称中性温度,指能维持正常体核温度和皮肤温度的最适宜环境温度,在此温度下,人耗氧量最少,新陈代谢率最低,蒸发散热亦少。

 

55.足月儿几种常见的特殊生理状态:

①生理性体重下降:新生儿初生数日内,因进食减少、水份丢失、胎粪排出、出现体重下降,但一般不超过10%,10天左右恢复到出生时体重。

②生理性黄疸:是由于新生儿时期体内胆红素的累积而引起皮肤巩膜等黄染的现象,一般生后2~3天开始出现,4~5天最明显,10~14天消退。

③乳腺肿大

④口腔内改变:马牙和螳螂嘴

⑤假月经

⑥粟粒肿

  

56.足月儿的护理:

①保持呼吸道通畅

②维持体温稳定

③预防感染

④合理喂养

⑤确保安全

⑥健康教育

57.新生儿脐部护理:

①脐带脱落前应注意脐部纱布有无渗血,保持敷料不被尿液污染;脐带脱落后应注意脐窝有无分泌物及肉芽,保持干燥。

②脐部创面有少量澄清渗液者先用75%酒精擦拭再用95%酒精涂抹创面

③局部有脓性、血性分泌物可用3%过氧化氢溶液清洗后再用碘伏涂抹并保持干燥

④有肉芽形成者,可用硝酸银溶液点灼。

  

58.新生儿用2%苏打水每日两次口腔护理。

  

59.新生儿筛查的内容:听力筛查、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苯甲酮尿症、肾上腺皮质增生症。

  

60.早产儿呼吸暂停:指呼吸停止时间超过15~20秒,或虽不到15秒,但伴有心率减慢(低于次/分)并出现紫绀及肌张力减低。

  

61.早产儿维持有效呼吸的措施:

①保持呼吸道通畅

②监测血氧饱和度、心率、呼吸、观察皮肤颜色

③有缺氧症状者给予氧气吸入,一般主张间断低流量给氧

④呼吸暂停者给予拍打足底、托背、吸氧处理

⑤必要时给予呼吸兴奋剂

⑥长时间吸入高浓度氧气,易导致晶体后纤维增生、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62.早产儿体温调节:散热产热。

  

63.早产儿的护理原则:保暖、喂养、预防感染。

  

64.早产儿最好予以母乳喂养,或配方乳为宜,每天增长10~30g为宜。

  

65.稀释奶的配制方法:奶粉5g:30ml水=全奶。早产儿不吃全奶,按以下配:1:1=全奶30+30水,2:1=全奶30+15水,3:1=全奶30+10水

  

66.新生儿心脏监护应予24~48h更换电极,体温监护时传感器应紧贴皮肤。

  

67.脉搏氧饱和度监护的优缺点:优点:无创伤、准确、简便及可报警的优点;

  缺点:①不适用于高氧血症②黄疸、皮肤色素使测值偏低③周围灌注不足使测值偏低④局部动脉受压影响搏动⑤周围有强光刺激可影响监测。

  

68.气道护理拍击胸背的禁忌症:出生时体重低于g者、颅内出血者、心力衰竭,无炎症者,注意保持头与躯干呈一直线。适用于肺炎、肺膨胀不全、气管插管及拔管后的患儿。

  

69.新生儿气道吸痰的压力为mmHg,总时间少于15秒。气管插管内吸引:其外径气管套管内径的2/3,遇到阻碍退回0.5~1cm,气管内滴入0.5~1cm生理盐水。先吸引口腔、换管后再吸鼻腔。

70.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导致钙、磷代谢失常,从而使正在生长的骨骺端软骨板不能正常钙化,造成以骨骼病变为特征的一种全身慢性营养性疾病,主要见于2岁以下婴幼儿。

71.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病因:①日光照射不足②维生素D摄入不足③食物中钙磷比例不当④生长过速、维生素D的需要量增加⑤疾病与药物的影响。本病好发于3个月~2岁的小儿.

主要表现为:骨骼改变和运动功能以及智力发育迟缓。佝偻病串珠:肋骨与肋软骨交界处呈钝圆性隆起,上下排列如串珠状,可触及或看到,称为~。郝氏沟:膈肌附着部位的肋骨长期受到膈肌牵拉而内陷,形成一条沿肋骨走向的横沟,称为~。治疗:合理喂养,多晒太阳,给予维生素D制剂,2~4周后改为预防量,每日IU,O型腿按摩外测肌,X型腿按摩内侧肌。新生儿出生后每日给予维生素D~IU。

72.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抽搐症:又称佝偻病性低钙惊厥,多见于6个月以内的小婴儿,主要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血钙降低导致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出现惊厥,喉痉挛或手足抽搐等症状。

73.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抽搐症的病因:①血钙下降促发本病②人工喂养含磷过高的奶制品,导致高血磷、低血钙③当合并发热、感染、饥饿时离子钙下降,出现低钙抽搐。临床表现:惊厥、手足抽搐、喉痉挛。

治疗要点:急救处理:立即吸氧,保证呼吸道通畅,控制痉挛与喉痉挛,可用10%水合氯醛保留灌肠;钙剂治疗。

来源: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注明  http://www.wsldq.com/zdjj/11571.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儿科急救网站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