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监局又出新公告退烧止咳感冒

时间:2021-8-31来源:中毒急救 作者:佚名 点击:

很多爸妈都会经历宝宝生病吃药、用药,因此家长们也越来越重视宝宝的用药安全。但是有些药品已被加入慎用、禁用名单,你知道是哪些吗?我们结合药监局发布的公告,帮宝爸宝妈们统计了6类慎用、禁用儿童药物,赶紧来看看你家有没有!

(资料来源于医学界临床药学频道)

除了上面这些药物,近期药监局又发布了关于儿童药品修订的公告,赶紧来看!

年4月23日,国家药监局发布了关于修订氨酚麻美口服溶液等14个儿童常用药品说明书的公告。

涉及的药物有氨酚麻美口服溶液、氨酚麻美糖浆、小儿氨酚烷胺颗粒、氨酚伪麻那敏咀嚼片、小儿复方氨酚烷胺片、小儿氨咖黄敏颗粒、氨金黄敏颗粒、氨咖愈敏溶液、儿童复方氨酚肾素片、氨咖黄敏口服溶液、氨酚伪麻那敏分散片(Ⅲ)、小儿氨酚那敏片、小儿氨酚黄那敏片、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等这14种药物,都是常用的感冒药。

这次修改的部分主要在三点:

一是增加了警示语:“不建议家长或监护人自行给2岁以下婴幼儿使用本品,应在医师或药师的指导下使用。”叮嘱家长们千万不要擅自在家给孩子用药。

二是增加了注意事项“应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用法用量使用,避免用药过量。”提醒家长们不要给宝宝过量用药,谨遵医嘱,避免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三是将“不能同时服用与本品成份相似的其他抗感冒药”改为“应避免合并使用含有相同或相似活性成份的抗感冒药。”同一种类型的药吃一种即可,切勿混搭其他药物。

年7月7日,国家药监局发布了《关于修订感冒清热制剂等4种药品说明书的公告(年第88号)》。

国家药监局对感冒清热制剂、乳癖散结制剂、小儿热速清口服制剂(处方药)、小儿热速清口服制剂(非处方药)、咽炎片(胶囊)4种说明书、和进行了统一修订。

5种药品均在新增对本品及所含成份过敏者禁用。小儿热速清口服制剂(处方药)、小儿热速清口服制剂(非处方药)在新增风寒感冒者禁用。感冒清热制剂在新增:风热感冒者不适用;小儿热速清口服制剂(处方药)在新增本品不宜长期服用,小儿热速清口服制剂(非处方药)在新增脾虚易腹泻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大家都能够理解家长们在宝宝生病时着急慌乱的心情,但请一定不要擅自给孩子用药,上述的药物很多都是常见药物,有禁用的、慎用的,但不管是什么药物,使用之前一定要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建议最好是及时求助医生,严格遵循医嘱,切莫因为不当操作给宝宝造成严重伤害。

不看不知道,儿童用药竟然有着这么多的误区!这个时候我们不禁反思,宝宝发烧的时候您是如何给宝宝退烧的呢?着急惊恐下,您有没有带宝宝去打过“退烧针”?

退烧针的使用现状

当孩子发烧体温超过38.5度、甚至39度以上或口服退烧药后,体温下降仍不理想的时候,有一部分家长会急医院找医生打退烧针。

有原则、立场坚定的医生,这个时候稍微对退烧针多做解释一下,不过一般会收到情急父母们这样的答复:

“还是给孩子打个退烧针吧,39度了,别给孩子耽误了”!

“我们就是在家吃医院治的,你们不就是治病的吗?我不想听你解释,赶紧给孩子打一针吧!”!

退烧针是什么?有啥副作用?

临床上常用的退烧针:

1.安痛定注射液(又叫复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

2.赖氨匹林

3.激素地塞米松退烧

4.安乃近

1

氨基比林,可能致死

安痛定(又叫复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是由氨基比林、安替比林和巴比妥组成的复方制剂。我们来看一段黑历史:

氨基比林是年合成的一种解热镇痛药,年开始在欧洲上市,约年进入美国市场。年以后,德国,英国,丹麦,瑞士,比利时和美国等国家逐渐出现,许多服用过此药的病人出现口腔炎,发热咽痛等症状,临床检验结果为白细胞减少症,粒细胞减少症,调查证明二者有因果关系。

最终证实,氨基比林可导致粒细胞缺乏。从年到年,仅美国一个国家死于氨基比林引起白细胞减少症的就有人,欧洲死亡余人。

年,美国决定把氨基比林从合法药品目录中取消,年以后,该国这种病人迅速减少,在丹麦,从30年代就完全禁用该药,在-年间调查时,没有在发生由氨基比林引起的粒细胞减少症,白细胞减少症,年卫生部以(82)卫药字21号文公布淘汰氨基比林针剂,氨基比林片剂及复方氨基比林(乌拉坦)针剂和复方氨基比林片剂(凡拉蒙)。

2

赖氨匹林,可致癫痫

孩子在注射赖安比林后,可能会出现惊厥、呕吐等症状,甚至会昏迷,严重时可能直接导致死亡。

这种严重的不良反应被称为瑞士综合征,直接表现为癫痫发作,而12岁以下的孩子是患病比例最高。瑞士综合征虽然少见,但有生命危险,临床上在未排除流感、水痘等病毒性感染之前,不宜盲目用赖氨匹林类药物退热,以免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目前该药在国内儿科已趋于淘汰。

3

地塞米松,破坏孩子免疫系统

地塞米松是一种激素,它通过降低体温调节中枢的敏感性来起到快速退热的效果。

也正因为神经中枢的敏感性下降,使得孩子自身的免疫系统难以发挥作用,很容易引发进一步的感染,引起消化系统及心血管系统的并发症。

4

安乃近,兽医都呼吁慎用

“安乃近”的主要成分是“氨基比林和亚硫酸钠”,这种退烧药在国内和国外都造成过严重的不良反应和死亡案例。

年,美国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式禁用安乃近,并将该药品从美国市场上撤出,多种剂型的临床应用被停止。随后,日本、澳大利亚、伊朗等先后已有约30个国家明令禁用或限用安乃近。

给孩子退烧药,安全有效的西药只有这2种

发烧是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而非疾病。在治疗时,退烧不是我们追求的最终结果,任何用药的目的都是为了让孩子更舒服。家长们,孩子是自己的亲孩子,寻医问药,一定要三思~

因为目前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全球儿童推荐的西药退烧药只有这2种:

「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

但是,决定要用时,要特别注意一次只用一种,不要同时用两种复方感冒药,以免同一有效成分过量。比如对乙酰氨基酚,单一成分正常剂量可安全用于三月龄以上宝宝退烧,但如果同时用两种含有对乙酰氨基酚的复方感冒药,就容易造成对乙酰氨基酚过量,肝脏无法处理过多的对乙酰氨基酚就可能会造成肝脏的损伤。

  

改变儿童用药现状在路上

  

儿童用药品种少是目前临床存在的普遍现象,即使在欧美发达国家也存在儿童用药难以满足临床医疗需要的问题。

年5月30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信部、人社部、国家食药监管总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颁发了《关于保障儿童用药的若干意见》,文件是十几年来我国关于儿童用药的第一个综合指导性文件。

国家卫生计生委药政司基本药物目录处处长李波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幸福。据统计,我国现有0~14岁儿童2.22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6.6%),患病儿童人口占我国总患病人群的19.25%。

他介绍儿童用药问题现状包括:缺乏方便适宜的剂型和规格(我国常用的多种化学药品中,90%以上没有儿童适宜剂型或规格)。儿童专用处方药缺乏。缺乏明确的儿童适应症和用法用量。医生凭临床经验用药,可能导致服用剂量不准确,儿童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儿童用药大多以成人药品减量给药。这些均暴露了儿童用药缺乏相应规格的严重问题。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连达指出,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处在不断生长发育过程中,身体尚未发育成熟,在药物的应用方面与成人有着很大的区别,即使是不同的年龄阶段的儿童,对药物的反应也不尽相同。

  

儿科中药优势突出

  

保障儿童用药安全是全社会的责任,中成药作为儿童用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使用方便、易于携带保存,受到临床医师及广大患者的欢迎和重视。“在不久的将来,儿童中药将是中药产业当中一支不可忽视、不可或缺的主力军。超过五亿规模的战略大产品必将越来越多。”已成为业界共识。

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主任委员、该课题临床研究组组长马融教授认为,应加大儿童用药剂型在中成药方面的探索。儿童的体质较为敏感,儿童用药方面的临床表现往往较难掌握和估计,儿童用药的不良反应也较多,像抗生素等强药性的药物对剂量的要求非常精确,必须在医生严格的指导下使用,不但不方便,副作用也较多;

相比而言,我国博大精深的中药制剂药性柔和,疗效确切,副作用较小,对儿童敏感体质更为合适。加大中药制剂方面的研究,很值得我国医药学者下功夫,尤其是在儿童制剂上,更应该是研究的重中之重。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连达当过18年儿科医生,对儿科用药十分关心。他介绍,在患儿中感染性疾患比较常见,中药的清热解毒药可以代替西药的抗菌素,比较安全,不太容易产生耐药菌。

药典中,儿科能用的中药约种,数量少,质量低,远远不能满足,从这几个方面来看,儿科用药问题亟待解决。中药儿科用药较化药落后,更值得关心。

儿童用药分两大类,一种是通用药,一种是专用药,通用药质量有保障,但更合理地使用于儿童,需要临床重视,要科学化标准化地使用。儿科专用药是一个更薄弱的领域。现在儿科用药大多是成人用药拿到儿科来用,真正的儿科用药极少,大多数是内外妇的成人的酌减。儿科的特殊性,需要加强一些专用药的研究。

中成药品规有待完善

  

目前我国儿童中成药用药的现状总体情况还不能令人满意,儿童用药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亟待解决。儿童用中成药品种、规格等有待进一步完善,临床用药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

  

儿童用中成药品种还不能满足临床用药需求。儿童中药制剂在组方、用量指导、剂型等因素上顾及了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用药需求。然而目前国内儿童中药制剂非常少,我国近15年来共研制个中成药,其中适宜儿童用中成药只占6%,儿童中药制剂在整个中药制剂品种中比例不足2%。   

儿童用中成药剂型、规格尚不能完全适应儿童用药特点。根据儿童服药的特点,不同的剂型适合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尽管有些中成药标示为儿童药物,但规格、剂型并不符合儿童实际用药的需要。在儿童专用药物中多数品种也同样缺少适宜的最小包装剂量或规格,像丸剂、散剂、颗粒剂等无最小剂量包装。

  

儿童用中成药说明书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性尚显不足。据调查,儿童使用的中成药说明书中,多数关系到患儿安全合理用药的药理作用、儿童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禁忌症、注意事项等存在较严重的缺项,其中不良反应缺项最为严重。没有针对小儿的用法用量,只有相对宽泛的成人用量,或是“儿童酌减”、“遵医嘱”等字样描述,显然不利于儿童合理用药。

  

儿童用中成药临床合理用药管理也有待进一步加强。目前,儿童用中成药临床不合理用药现象比较突出。一是超剂量使用,有些医生为求速效,擅自加大剂量,造成不良反应的发生。二是未辨证使用。

  

形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北京康派特药物研究与临床评价中心主任李磊认为,主要是儿童用中成药的研究开发周期长、投入高,生产具有小批量、多批次的特点,工艺相对复杂,造成生产成本较高,利润相对较低,企业生产儿童用药积极性不高。同时,儿童用中成药研发还存在临床研究资料缺乏、临床试验志愿者寻找难等问题。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注明  http://www.wsldq.com/zdjj/12755.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儿科急救网站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