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定点医院一边迎接新生,一边抢救重症

时间:2022-8-24来源:灾难急救 作者:佚名 点击:

在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医护人员正在照料新生儿。

医院医生在馆内查房。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的医护人员在查房、交班。

上海中医院的重症高风险观察区。

作医院,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以下简称“公卫中心”)最先感受到疫情的侵袭:3月中下旬,原本只有医院收治了多名阳性患者。

这里一边迎接新生,一边抢救重症。一个多月里,多个新生命降临,个重症床位陆续开设,高峰期,医院紧急采购了60台营养泵、10台CRRT、37台有创呼吸机、50台高流量氧疗仪。

与此同时,医院医院,收治上海的“老、少、孕、重”。医院用三四天时间,十几辆救护车,紧急分流多个病人。医院床位多张,不到一星期就收满新冠阳性患者。

目前,上海有8医院,32医院,4家“医院”。截至5月3日24时,医院的重型患者例、危重型95例,多数死亡病例为老人,直接原因是基础疾病。

一位医生形容这些老人像一根火焰微弱的蜡烛,“正常状态下可以一点点熄灭,但你轻轻吹一口气,加速蜡烛的熄灭。对老人来说,新冠就是那一口气。”

多位医生表示,老年人基础疾病多,感染后易发展成重症、危重症,加大救治难度,为了降低死亡率,重症救治需要“关口前移”。

1

这不是公卫中医院的工作。早在年年初,医院开始陆续收治新冠肺炎患者。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都是上海唯一一家集中收治新医院,直到今年3月上海新冠肺炎疫情暴发。

3月13日晚,公卫中心门诊急诊关停,第二天,医院发动四五十人,两个多小时紧急安装了多张床。当天,一批病人收入门急诊区域。到了3月末,孕妇、儿童、老人、血透患者越来越多。

一位妈妈和13岁的女儿感染后,被送到公卫中心的门急诊大厅。这位妈妈说,医院时,看到厕所旁边、走廊、大厅里都是床位。房间里9张床,住了7个大人,9个孩子,她和女儿挤在一张床上。

她发现,大楼里到处都是孩子,有的孩子父母没有感染,只能孩子独自前来。住院期间,她常常给一个6岁男孩拍视频,医院隔离的男孩的爸爸,并拍过一个3岁女孩的照片,传给在另一个病区的孕妇妈妈。很多家长私信她,希望能帮忙照看孩子,“孕妇就有十好几个”。

那段时间,公卫中心几乎每天收治二三十个不同孕龄的孕妇。妇产科医生邓红梅有时候连续工作36个小时,夜里也会随时被手机叫醒,一旦有孕妇发烧、胎心不稳、即将生产,她要立即赶到病房。

“这些天都感觉快累死了,觉得医院了。”邓红梅说。

重症护士长吴元浩每天忙碌于筹备病房。4月1日下午,他接到通知,前往A2区准备成人病床。当时,医院床位已经满了,但仍有老人需要入院。医院决定将有负压条件的A2病区改造为重症病房,并将儿童转到门急诊大楼。

吴元浩一趟趟往病房运心电监护仪等设备,突然,他接到电话,一位岁的老人晚上要入院。

这位老人患有阿尔茨海默症,并伴有高血压等基础疾病,有一名保姆陪护。吴元浩紧急准备病房的设备:心电监护仪,吸氧面罩、常规急救药品等。医院后,他把老人背到病房,安排护士护理。

后来,医院又把老人80多岁的儿子、儿媳从其他病区接过来,和老人一起住。

“不是这波疫情,我都不知道上海有这么多高寿老人。”一位医生每天忙于给老人写病史,开医嘱。有的老人要吃20多种药,有的老人从养老院转过来,病情信息只有短短几个字,家属电话号码是错的,要仔细核实老人病情。她每天晚上睡不着,想的都是怎么给老人用药。

由于老人越来越多,医院的医护人员进驻公卫中心增援。同时,医院医院转型,收治“老、少、孕、重”。

4月3日,医院南部医院的通知后,立即将不能出院的多个病人分流。重症病人由十几辆救护车分批次转运。

96小时后,医院开始收治阳性患者,第一天就接收了人,原本核定的张床位最终增至近张。

医院西院疏散了多名住院患者。重症科负责人熊旭东说,大量的新医院、医院、社区和养老院转过来,多张床位不到一星期就满了。

不到一周时间,医院南院ICU床位数从12张增至38张。医院西院原先只有12张ICU病床,随着危重病人增多,在ICU外的病房紧急加了60多张床位,设置为“重症高风险观察病区”。

截至5月5日,公卫中心已开放ICU床位余张。医院的重症患者里,老年人占比近80%。

2

病毒看起来不厉害,但它对老人似乎又是个潜藏的狠角色。

公卫中心呼吸与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张晓林说,许多老年人感染新冠后,肺部反应并不明显,但感染“真正损害的是一个系统”,“一个是凝血系统,一个是肺泡上皮系统,这些问题出来后,影响全身,老年人本身就处于一个非常脆弱的平衡状态,稍微有一点负担就会打破这个平衡,一旦平衡被打破,人体自我纠正能力丧失,就会越来越重。”

重症病人需要医生多学科会诊。一位医生接诊过一位60岁的肾移植患者,肾内科医生担心,使用抗病毒药物影响肾脏功能,“治疗上很矛盾。一旦病情恶化,就要插管。”

考虑到一旦插管,患者肺部功能会进一步恶化,带来更高的感染风险。医生们讨论后决定,“先把肺挡住”,通过调整抗病毒药物的用量,减少对肾脏的损失,同时使用保肾药物,并每天监测肺部变化。

医生们还做了“兜底”的方案——假如为了改善肺部状况,患者的肾脏付出了代价,他们还可以为患者做透析。幸运的是,经过治疗,患者生命体征逐渐稳定。

岁老人的儿子说,母亲医院时情绪不稳定,经常哭闹,不想吃东西。

“老年人精神状态变化和心理状况值得

转载注明  http://www.wsldq.com/znjj/14062.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儿科急救网站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