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老师3堂课学完儿科护考二
第四章儿童保健和疾病预防
一.室内温度和湿度:新生儿:温度22—24度,早产儿:24—26度,儿童:18—20度,相对湿度55—65%。
二.计划免疫程序:“五苗防七病”内容。重点掌握!!
制品名称
初种时间及方法
复种时间及方法
卡介苗
24h后至2个月内皮内注射1次
7\12岁
乙肝疫苗
24小时内、1个月、6个月
脊髓灰质炎疫苗
2、3、4个月各服一粒
4岁
百、白、破三联疫苗
3、4、5个月皮下注射
2、7岁
麻疹疫苗
8个月皮下注射一次
7岁复种一次
注:卡介苗、乙肝疫苗在三新查体时;根据情况复种。
第五章住院患儿的护理
一.儿科医疗机构的组织特点
1.预诊的目的是及时发现传染病的患儿。
2.抢救室及抢救车的设备。
3.抢救质量五要素:人、医疗技术、时间、药品、仪器、设备,其中人是主要的。
4.病房之间采用玻璃隔壁目的便于医护人员观察患儿。
5.游戏室为小儿特有。
6.加强安全防护。
二.住院护理常规
1.测生命体征时间:新入院患儿每日测三次,三日后每日测一次。
2.重症患儿:每四小时测一次测生命体征。
3.降温后:半小时测体温。
4.体重:每周一次,早产儿每周两次。
5.消毒:一般病室一周一次,新生儿室每天一次,治疗室一天两次。
三.住院患儿及其家庭的心理护理
幼儿期分离性焦虑:1.反抗2.失望退行性行为3.否认
四.小儿用药护理
小儿药量计算法
按体重计算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方法,其公式为:
每日(次)需用量=患儿体重(kg)x每日(次)每千克体重所需药量
如某患儿需用地西泮2mg,其针剂为每支10mg/2ml,该小儿注射药液应为10mg/2ml=2mg/xmlx=0.4ml
五.儿科常用护理技术
(一)臀红
1.婴儿臀部皮肤长期受尿液、粪便以及漂洗不净的湿尿布刺激、磨擦或局部湿热如用塑料膜、橡胶布等,引起皮肤潮红、溃破甚至糜烂及表皮剥脱,故又称尿布皮炎。多发生于外生殖器、会阴及臀部。病损可轻可重,易继发感染。
2.臀红分度
轻度:表皮潮红。
重度:
重I度:局部皮肤潮红,伴有皮疹。
重Ⅱ度:除以上表现外,有皮肤溃破、脱皮。
重Ⅲ度:局部大片糜烂或表皮剥脱,有时可继发感染。
3.臀红护理的注意事项
1.臀部皮肤溃破或糜烂时禁用肥皂水,清洗时用手蘸水冲洗,避免用小毛巾直接擦洗。
2.暴露时应注意保暖,一般每日2-3次;照射时应有护士守护患儿,避免烫伤;如是男孩,用尿布遮住会阴部。
第六章新生儿及患病新生儿护理
一.新生儿分类
(一)根据胎龄分:
1.足月儿指胎龄满37周至未满42周的新生儿。
2.早产儿指胎龄满28周至未满37周的新生儿。
3.过期产儿指胎龄满42周以上的新生儿。
(二)根据体重分:
1.正常体重儿指出生体重在-g之间的新生儿。
2.低出生体重儿指出生1小时内体重不足g的新生儿。其中出生体重低于g者称极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低于g者称超低出生体重儿。
3.巨大儿指出生体重大于g者。
二.为何易溢乳:胃呈水平位,贲门括约肌发育较差,幽门括约肌发育较好,易发生溢乳和呕吐。
三.胎粪:生后12h内排出墨绿色粘稠的胎粪,如超过24h未排胎粪者应检查是否存在消化道畸形。
四.新生儿生后24h排尿,超过48h尚未排尿者需检查原因。
五.新生儿特殊生理状态(因是生理状态,不需特殊处理)
1.生理性体重下降:新生儿在生后数日内丢失水分较多,导致体重逐渐下降,但一般下降幅度小于出生体重的10%,生后l0天左右恢复到出生时的体重。
2.生理性黄疸: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约70%以上的足月儿在生后2-3日即出现黄疸,5-7日达到最高峰,之后逐渐减轻,10-14日消退;在此期间患儿一般情况良好,食欲正常。足月儿胆红素小于μmol/L,早产儿小于μmol/L。
3.生理性乳腺肿大:男女新生儿均可发生,多在生后3-5日出现,可触摸到如蚕豆或鸽蛋大小的乳腺结节,2-3周自然消退。
4.假月经:因母体雌激素在孕期进入胎儿体内,出生后激素来源突然消失,引起部分女婴在生后5-7日可见阴道流出少量的血液,约持续1-3日,不必处理。
5.脱水热:少数新生儿在生后3-4日有一过性发热,体温骤升,但一般情况良好,夏季多见。若补足水分后体温可于短时间内恢复正常。
6.口腔内特殊生理现象:上皮珠(俗称马牙),脂肪垫(俗称螳螂嘴)。部分新生儿口腔内硬腭的正中线两侧和牙龈切缘上可见散在、淡黄微隆起的、米粒大小颗粒或黄白色斑块,称“上皮珠”或“马牙”,是上皮细胞堆积和粘液腺潴留肿胀所致,一般在2-3周内自然消退。新生儿面颊部的脂肪垫俗称“螳螂嘴”,对吸吮乳汁有利。这些口腔内特殊生理现象不需进行任何处理,禁止挑、割、擦,以免发生感染。
六.温度:儿童18-20度,足月儿22-24度,早产儿24-26度
七.早产儿暖箱温度根据患儿出生后的体重和天数确定。
八.新生儿黄疸
1.原因:(1)红细胞破坏多,约占胆红素来源的80%。
2.生理性黄疸:见前面。
3.病理性黄疸:(1)黄疸出现过早(出生后24小时内);
(2)黄疸程度重:血清胆红素迅速增高,血清胆红素>μmol/L;
(3)黄疸进展快:每日血清胆红素上升>85μmol/L;
(4)黄疸持续时间过长或黄疸退而复现:足月儿黄疸持续时间>2周,早产儿>4周;
具备以上任何一项即可视为病理性黄疸。
4.新生儿溶血病:一般24h内出现的黄疸,首先考虑新生儿溶血病。
(1)ABO血型不合:多见母亲血型为O型,新生儿血型为A型或B型。母亲为AB型或婴儿为O型均不发生。常因O型血母亲孕前接触过A或B型血,产生相应的抗体,妊娠时经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引起溶血,故ABO溶血可有50%发生在第一胎。
(2)Rh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主要发生在Rh阴性孕妇和Rh阳性胎儿。一般不会发生在母亲未输过血的第一胎,症状随胎次增重。
5.治疗:生理性黄疸无需处理,病理性黄疸首选光照(蓝光)疗法。
附光照(蓝光)疗法的考试内容:
A.光疗的目的是:使未结合胆红素转化为结合胆红素,排出体外。
B.灯管和患儿的距离为33—px。光疗箱温度约32度。
C.入光疗箱时要裸体,戴黑眼罩,皮肤忌涂油、粉,男婴注意保护会阴部。
D.光疗的副作用为:发热、腹泻、皮疹,光疗结束,即可好转,无需特殊处理。
E.若患儿体温超过38度,应停止光疗,降低环境温度,多喂温开水。
九.新生儿颅内出血
1.病因:产伤,缺氧
2.身体状况:先兴奋后抑制
3.护理:安静,体位,头高位,抬高头肩部15-30度。
4.本病降颅压首选的药物是呋塞米。
5.新生儿颅内出血镇静剂首选的是苯巴比妥。
十.新生儿败血症
1.病原体最常见的细菌为葡萄球菌,其次是大肠杆菌。
2.新生儿最常见的感染途径为脐部。
3.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改变。
4.血培养是确诊的依据。
5.新生儿发热,降温多采用调节环境温度,松解包被,多喂温水;忌用退热剂或乙醇擦浴、冷盐水灌肠等。
十一.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1.本症主要发生在寒冷季节和生后1周内的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
2.低体温为首发症状,常低于35度。
3.皮肤表现:皮肤发凉、硬肿,颜色暗红,不易捏起,按之如硬橡皮,硬肿发生顺序为:小腿-大腿外侧-下肢-臀部-面颊-上肢-全身。
4.关键的护理措施为复温。
5.复温的原则:循序渐进,逐渐复温。
十二.新生儿窒息:
1.分度:临床上根据生后1分钟的Apgar评分,将窒息分为轻、重两度,0-3分为重度,4-7分为轻度。若生后5分钟的Apgar评分仍低于6分者,神经系统受损较严重,表现为惊厥、昏迷或肌张力低下,预后较差。
新生儿Apgar评分标准
体征
评分标准
0
1
2
皮肤颜色
青紫或苍白
躯干红、四肢青紫
全身红
心率(次/分)
无
<
>
弹足底或插鼻管的反应
无
有皱眉等动作
哭、打喷嚏
肌张力
松弛
四肢略屈曲
四肢活动
呼吸
无
慢、不规则
正常、哭声响
2.新生儿窒息复苏步骤积极配合医生按A、B、C、D、E程序进行复苏。其中A是根本,B是关键。
(1)保持呼吸道通畅(A):新生儿娩出后,立即用吸球或吸管吸净口、咽、鼻的粘液。如需进行复苏,将患儿仰卧,肩部以布卷垫高2-px,使颈部稍向后伸仰,开放气道并保持通畅。
(2)建立呼吸,增加通气(B):拍打或弹足底,也可摩擦患儿背部等触觉刺激手法,刺激婴儿呼吸。如无自主呼吸、心率小于次/分者,应立即用球囊面罩复苏器加压给氧。使用复苏器时要注意:面罩应密闭口、鼻;吸入氧浓度为21%-%,正压人工呼吸的通气频率为40-60次/分(配合胸外心脏按压时通气频率为30次/分);通气有效可见胸廓起伏。
(3)胸外按压(C):充分正压通气30秒后如无心率或心率持续<60次/分,应同时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操作者双拇指并排或重叠于患儿胸骨体下1/3,其他手指围绕胸廓托在后背同时按压;或仅用中指、食指并拢按压胸骨体下1/3处,频率为90次/分,按压深度为胸廓前后径的1/3处。按压有效可摸到颈动脉和股动脉搏动。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为3:1,即90次:30次。30秒重新评估心率,若仍低于60次/分,考虑应用肾上腺素。
十三.新生儿低钙血症是指血清总钙低于1.75mmol/L或血清游离钙低于0.9mmol/L。新生儿低钙血症是新生儿发生惊厥的常见原因之一。
十四.新生儿低血糖是指全血血糖<2.2mmol/L,而不考虑出生体重、胎龄和生后日龄等因素。
第四章儿童保健和疾病预防
一.室内温度和湿度:新生儿:温度22—24度,早产儿:24—26度,儿童:18—20度,相对湿度55—65%。
二.计划免疫程序:“五苗防七病”内容。重点掌握!!
制品名称
初种时间及方法
复种时间及方法
卡介苗
24h后至2个月内皮内注射1次
7\12岁
乙肝疫苗
24小时内、1个月、6个月
脊髓灰质炎疫苗
2、3、4个月各服一粒
4岁
百、白、破三联疫苗
3、4、5个月皮下注射
2、7岁
麻疹疫苗
8个月皮下注射一次
7岁复种一次
注:卡介苗、乙肝疫苗在三新查体时;根据情况复种。
第五章住院患儿的护理
一.儿科医疗机构的组织特点
1.预诊的目的是及时发现传染病的患儿。
2.抢救室及抢救车的设备。
3.抢救质量五要素:人、医疗技术、时间、药品、仪器、设备,其中人是主要的。
4.病房之间采用玻璃隔壁目的便于医护人员观察患儿。
5.游戏室为小儿特有。
6.加强安全防护。
二.住院护理常规
1.测生命体征时间:新入院患儿每日测三次,三日后每日测一次。
2.重症患儿:每四小时测一次测生命体征。
3.降温后:半小时测体温。
4.体重:每周一次,早产儿每周两次。
5.消毒:一般病室一周一次,新生儿室每天一次,治疗室一天两次。
三.住院患儿及其家庭的心理护理
幼儿期分离性焦虑:1.反抗2.失望退行性行为3.否认
四.小儿用药护理
小儿药量计算法
按体重计算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方法,其公式为:
每日(次)需用量=患儿体重(kg)x每日(次)每千克体重所需药量
如某患儿需用地西泮2mg,其针剂为每支10mg/2ml,该小儿注射药液应为10mg/2ml=2mg/xmlx=0.4ml
五.儿科常用护理技术
(一)臀红
1.婴儿臀部皮肤长期受尿液、粪便以及漂洗不净的湿尿布刺激、磨擦或局部湿热如用塑料膜、橡胶布等,引起皮肤潮红、溃破甚至糜烂及表皮剥脱,故又称尿布皮炎。多发生于外生殖器、会阴及臀部。病损可轻可重,易继发感染。
2.臀红分度
轻度:表皮潮红。
重度:
重I度:局部皮肤潮红,伴有皮疹。
重Ⅱ度:除以上表现外,有皮肤溃破、脱皮。
重Ⅲ度:局部大片糜烂或表皮剥脱,有时可继发感染。
3.臀红护理的注意事项
1.臀部皮肤溃破或糜烂时禁用肥皂水,清洗时用手蘸水冲洗,避免用小毛巾直接擦洗。
2.暴露时应注意保暖,一般每日2-3次;照射时应有护士守护患儿,避免烫伤;如是男孩,用尿布遮住会阴部。
第六章新生儿及患病新生儿护理
一.新生儿分类
(一)根据胎龄分:
1.足月儿指胎龄满37周至未满42周的新生儿。
2.早产儿指胎龄满28周至未满37周的新生儿。
3.过期产儿指胎龄满42周以上的新生儿。
(二)根据体重分:
1.正常体重儿指出生体重在-g之间的新生儿。
2.低出生体重儿指出生1小时内体重不足g的新生儿。其中出生体重低于g者称极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低于g者称超低出生体重儿。
3.巨大儿指出生体重大于g者。
二.为何易溢乳:胃呈水平位,贲门括约肌发育较差,幽门括约肌发育较好,易发生溢乳和呕吐。
三.胎粪:生后12h内排出墨绿色粘稠的胎粪,如超过24h未排胎粪者应检查是否存在消化道畸形。
四.新生儿生后24h排尿,超过48h尚未排尿者需检查原因。
五.新生儿特殊生理状态(因是生理状态,不需特殊处理)
1.生理性体重下降:新生儿在生后数日内丢失水分较多,导致体重逐渐下降,但一般下降幅度小于出生体重的10%,生后l0天左右恢复到出生时的体重。
2.生理性黄疸: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约70%以上的足月儿在生后2-3日即出现黄疸,5-7日达到最高峰,之后逐渐减轻,10-14日消退;在此期间患儿一般情况良好,食欲正常。足月儿胆红素小于μmol/L,早产儿小于μmol/L。
3.生理性乳腺肿大:男女新生儿均可发生,多在生后3-5日出现,可触摸到如蚕豆或鸽蛋大小的乳腺结节,2-3周自然消退。
4.假月经:因母体雌激素在孕期进入胎儿体内,出生后激素来源突然消失,引起部分女婴在生后5-7日可见阴道流出少量的血液,约持续1-3日,不必处理。
5.脱水热:少数新生儿在生后3-4日有一过性发热,体温骤升,但一般情况良好,夏季多见。若补足水分后体温可于短时间内恢复正常。
6.口腔内特殊生理现象:上皮珠(俗称马牙),脂肪垫(俗称螳螂嘴)。部分新生儿口腔内硬腭的正中线两侧和牙龈切缘上可见散在、淡黄微隆起的、米粒大小颗粒或黄白色斑块,称“上皮珠”或“马牙”,是上皮细胞堆积和粘液腺潴留肿胀所致,一般在2-3周内自然消退。新生儿面颊部的脂肪垫俗称“螳螂嘴”,对吸吮乳汁有利。这些口腔内特殊生理现象不需进行任何处理,禁止挑、割、擦,以免发生感染。
六.温度:儿童18-20度,足月儿22-24度,早产儿24-26度
七.早产儿暖箱温度根据患儿出生后的体重和天数确定。
八.新生儿黄疸
1.原因:(1)红细胞破坏多,约占胆红素来源的80%。
2.生理性黄疸:见前面。
3.病理性黄疸:(1)黄疸出现过早(出生后24小时内);
(2)黄疸程度重:血清胆红素迅速增高,血清胆红素>μmol/L;
(3)黄疸进展快:每日血清胆红素上升>85μmol/L;
(4)黄疸持续时间过长或黄疸退而复现:足月儿黄疸持续时间>2周,早产儿>4周;
具备以上任何一项即可视为病理性黄疸。
4.新生儿溶血病:一般24h内出现的黄疸,首先考虑新生儿溶血病。
(1)ABO血型不合:多见母亲血型为O型,新生儿血型为A型或B型。母亲为AB型或婴儿为O型均不发生。常因O型血母亲孕前接触过A或B型血,产生相应的抗体,妊娠时经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引起溶血,故ABO溶血可有50%发生在第一胎。
(2)Rh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主要发生在Rh阴性孕妇和Rh阳性胎儿。一般不会发生在母亲未输过血的第一胎,症状随胎次增重。
5.治疗:生理性黄疸无需处理,病理性黄疸首选光照(蓝光)疗法。
附光照(蓝光)疗法的考试内容:
A.光疗的目的是:使未结合胆红素转化为结合胆红素,排出体外。
B.灯管和患儿的距离为33—px。光疗箱温度约32度。
C.入光疗箱时要裸体,戴黑眼罩,皮肤忌涂油、粉,男婴注意保护会阴部。
D.光疗的副作用为:发热、腹泻、皮疹,光疗结束,即可好转,无需特殊处理。
E.若患儿体温超过38度,应停止光疗,降低环境温度,多喂温开水。
九.新生儿颅内出血
1.病因:产伤,缺氧
2.身体状况:先兴奋后抑制
3.护理:安静,体位,头高位,抬高头肩部15-30度。
4.本病降颅压首选的药物是呋塞米。
5.新生儿颅内出血镇静剂首选的是苯巴比妥。
十.新生儿败血症
1.病原体最常见的细菌为葡萄球菌,其次是大肠杆菌。
2.新生儿最常见的感染途径为脐部。
3.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改变。
4.血培养是确诊的依据。
5.新生儿发热,降温多采用调节环境温度,松解包被,多喂温水;忌用退热剂或乙醇擦浴、冷盐水灌肠等。
十一.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1.本症主要发生在寒冷季节和生后1周内的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
2.低体温为首发症状,常低于35度。
3.皮肤表现:皮肤发凉、硬肿,颜色暗红,不易捏起,按之如硬橡皮,硬肿发生顺序为:小腿-大腿外侧-下肢-臀部-面颊-上肢-全身。
4.关键的护理措施为复温。
5.复温的原则:循序渐进,逐渐复温。
十二.新生儿窒息:
1.分度:临床上根据生后1分钟的Apgar评分,将窒息分为轻、重两度,0-3分为重度,4-7分为轻度。若生后5分钟的Apgar评分仍低于6分者,神经系统受损较严重,表现为惊厥、昏迷或肌张力低下,预后较差。
新生儿Apgar评分标准
体征
评分标准
0
1
2
皮肤颜色
青紫或苍白
躯干红、四肢青紫
全身红
心率(次/分)
无
<
>
弹足底或插鼻管的反应
无
有皱眉等动作
哭、打喷嚏
肌张力
松弛
四肢略屈曲
四肢活动
呼吸
无
慢、不规则
正常、哭声响
2.新生儿窒息复苏步骤积极配合医生按A、B、C、D、E程序进行复苏。其中A是根本,B是关键。
(1)保持呼吸道通畅(A):新生儿娩出后,立即用吸球或吸管吸净口、咽、鼻的粘液。如需进行复苏,将患儿仰卧,肩部以布卷垫高2-px,使颈部稍向后伸仰,开放气道并保持通畅。
(2)建立呼吸,增加通气(B):拍打或弹足底,也可摩擦患儿背部等触觉刺激手法,刺激婴儿呼吸。如无自主呼吸、心率小于次/分者,应立即用球囊面罩复苏器加压给氧。使用复苏器时要注意:面罩应密闭口、鼻;吸入氧浓度为21%-%,正压人工呼吸的通气频率为40-60次/分(配合胸外心脏按压时通气频率为30次/分);通气有效可见胸廓起伏。
(3)胸外按压(C):充分正压通气30秒后如无心率或心率持续<60次/分,应同时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操作者双拇指并排或重叠于患儿胸骨体下1/3,其他手指围绕胸廓托在后背同时按压;或仅用中指、食指并拢按压胸骨体下1/3处,频率为90次/分,按压深度为胸廓前后径的1/3处。按压有效可摸到颈动脉和股动脉搏动。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为3:1,即90次:30次。30秒重新评估心率,若仍低于60次/分,考虑应用肾上腺素。
十三.新生儿低钙血症是指血清总钙低于1.75mmol/L或血清游离钙低于0.9mmol/L。新生儿低钙血症是新生儿发生惊厥的常见原因之一。
十四.新生儿低血糖是指全血血糖<2.2mmol/L,而不考虑出生体重、胎龄和生后日龄等因素。
第四章儿童保健和疾病预防
一.室内温度和湿度:新生儿:温度22—24度,早产儿:24—26度,儿童:18—20度,相对湿度55—65%。
二.计划免疫程序:“五苗防七病”内容。重点掌握!!
制品名称
初种时间及方法
复种时间及方法
卡介苗
24h后至2个月内皮内注射1次
7\12岁
乙肝疫苗
24小时内、1个月、6个月
脊髓灰质炎疫苗
2、3、4个月各服一粒
4岁
百、白、破三联疫苗
3、4、5个月皮下注射
2、7岁
麻疹疫苗
8个月皮下注射一次
7岁复种一次
注:卡介苗、乙肝疫苗在三新查体时;根据情况复种。
第五章住院患儿的护理
一.儿科医疗机构的组织特点
1.预诊的目的是及时发现传染病的患儿。
2.抢救室及抢救车的设备。
3.抢救质量五要素:人、医疗技术、时间、药品、仪器、设备,其中人是主要的。
4.病房之间采用玻璃隔壁目的便于医护人员观察患儿。
5.游戏室为小儿特有。
6.加强安全防护。
二.住院护理常规
1.测生命体征时间:新入院患儿每日测三次,三日后每日测一次。
2.重症患儿:每四小时测一次测生命体征。
3.降温后:半小时测体温。
4.体重:每周一次,早产儿每周两次。
5.消毒:一般病室一周一次,新生儿室每天一次,治疗室一天两次。
三.住院患儿及其家庭的心理护理
幼儿期分离性焦虑:1.反抗2.失望退行性行为3.否认
四.小儿用药护理
小儿药量计算法
按体重计算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方法,其公式为:
每日(次)需用量=患儿体重(kg)x每日(次)每千克体重所需药量
如某患儿需用地西泮2mg,其针剂为每支10mg/2ml,该小儿注射药液应为10mg/2ml=2mg/xmlx=0.4ml
五.儿科常用护理技术
(一)臀红
1.婴儿臀部皮肤长期受尿液、粪便以及漂洗不净的湿尿布刺激、磨擦或局部湿热如用塑料膜、橡胶布等,引起皮肤潮红、溃破甚至糜烂及表皮剥脱,故又称尿布皮炎。多发生于外生殖器、会阴及臀部。病损可轻可重,易继发感染。
2.臀红分度
轻度:表皮潮红。
重度:
重I度:局部皮肤潮红,伴有皮疹。
重Ⅱ度:除以上表现外,有皮肤溃破、脱皮。
重Ⅲ度:局部大片糜烂或表皮剥脱,有时可继发感染。
3.臀红护理的注意事项
1.臀部皮肤溃破或糜烂时禁用肥皂水,清洗时用手蘸水冲洗,避免用小毛巾直接擦洗。
2.暴露时应注意保暖,一般每日2-3次;照射时应有护士守护患儿,避免烫伤;如是男孩,用尿布遮住会阴部。
第六章新生儿及患病新生儿护理
一.新生儿分类
(一)根据胎龄分:
1.足月儿指胎龄满37周至未满42周的新生儿。
2.早产儿指胎龄满28周至未满37周的新生儿。
3.过期产儿指胎龄满42周以上的新生儿。
(二)根据体重分:
1.正常体重儿指出生体重在-g之间的新生儿。
2.低出生体重儿指出生1小时内体重不足g的新生儿。其中出生体重低于g者称极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低于g者称超低出生体重儿。
3.巨大儿指出生体重大于g者。
二.为何易溢乳:胃呈水平位,贲门括约肌发育较差,幽门括约肌发育较好,易发生溢乳和呕吐。
三.胎粪:生后12h内排出墨绿色粘稠的胎粪,如超过24h未排胎粪者应检查是否存在消化道畸形。
四.新生儿生后24h排尿,超过48h尚未排尿者需检查原因。
五.新生儿特殊生理状态(因是生理状态,不需特殊处理)
1.生理性体重下降:新生儿在生后数日内丢失水分较多,导致体重逐渐下降,但一般下降幅度小于出生体重的10%,生后l0天左右恢复到出生时的体重。
2.生理性黄疸: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约70%以上的足月儿在生后2-3日即出现黄疸,5-7日达到最高峰,之后逐渐减轻,10-14日消退;在此期间患儿一般情况良好,食欲正常。足月儿胆红素小于μmol/L,早产儿小于μmol/L。
3.生理性乳腺肿大:男女新生儿均可发生,多在生后3-5日出现,可触摸到如蚕豆或鸽蛋大小的乳腺结节,2-3周自然消退。
4.假月经:因母体雌激素在孕期进入胎儿体内,出生后激素来源突然消失,引起部分女婴在生后5-7日可见阴道流出少量的血液,约持续1-3日,不必处理。
5.脱水热:少数新生儿在生后3-4日有一过性发热,体温骤升,但一般情况良好,夏季多见。若补足水分后体温可于短时间内恢复正常。
6.口腔内特殊生理现象:上皮珠(俗称马牙),脂肪垫(俗称螳螂嘴)。部分新生儿口腔内硬腭的正中线两侧和牙龈切缘上可见散在、淡黄微隆起的、米粒大小颗粒或黄白色斑块,称“上皮珠”或“马牙”,是上皮细胞堆积和粘液腺潴留肿胀所致,一般在2-3周内自然消退。新生儿面颊部的脂肪垫俗称“螳螂嘴”,对吸吮乳汁有利。这些口腔内特殊生理现象不需进行任何处理,禁止挑、割、擦,以免发生感染。
六.温度:儿童18-20度,足月儿22-24度,早产儿24-26度
七.早产儿暖箱温度根据患儿出生后的体重和天数确定。
八.新生儿黄疸
1.原因:(1)红细胞破坏多,约占胆红素来源的80%。
2.生理性黄疸:见前面。
3.病理性黄疸:(1)黄疸出现过早(出生后24小时内);
(2)黄疸程度重:血清胆红素迅速增高,血清胆红素>μmol/L;
(3)黄疸进展快:每日血清胆红素上升>85μmol/L;
(4)黄疸持续时间过长或黄疸退而复现:足月儿黄疸持续时间>2周,早产儿>4周;
具备以上任何一项即可视为病理性黄疸。
4.新生儿溶血病:一般24h内出现的黄疸,首先考虑新生儿溶血病。
(1)ABO血型不合:多见母亲血型为O型,新生儿血型为A型或B型。母亲为AB型或婴儿为O型均不发生。常因O型血母亲孕前接触过A或B型血,产生相应的抗体,妊娠时经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引起溶血,故ABO溶血可有50%发生在第一胎。
(2)Rh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主要发生在Rh阴性孕妇和Rh阳性胎儿。一般不会发生在母亲未输过血的第一胎,症状随胎次增重。
5.治疗:生理性黄疸无需处理,病理性黄疸首选光照(蓝光)疗法。
附光照(蓝光)疗法的考试内容:
A.光疗的目的是:使未结合胆红素转化为结合胆红素,排出体外。
B.灯管和患儿的距离为33—px。光疗箱温度约32度。
C.入光疗箱时要裸体,戴黑眼罩,皮肤忌涂油、粉,男婴注意保护会阴部。
D.光疗的副作用为:发热、腹泻、皮疹,光疗结束,即可好转,无需特殊处理。
E.若患儿体温超过38度,应停止光疗,降低环境温度,多喂温开水。
九.新生儿颅内出血
1.病因:产伤,缺氧
2.身体状况:先兴奋后抑制
3.护理:安静,体位,头高位,抬高头肩部15-30度。
4.本病降颅压首选的药物是呋塞米。
5.新生儿颅内出血镇静剂首选的是苯巴比妥。
十.新生儿败血症
1.病原体最常见的细菌为葡萄球菌,其次是大肠杆菌。
2.新生儿最常见的感染途径为脐部。
3.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改变。
4.血培养是确诊的依据。
5.新生儿发热,降温多采用调节环境温度,松解包被,多喂温水;忌用退热剂或乙醇擦浴、冷盐水灌肠等。
十一.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1.本症主要发生在寒冷季节和生后1周内的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
2.低体温为首发症状,常低于35度。
3.皮肤表现:皮肤发凉、硬肿,颜色暗红,不易捏起,按之如硬橡皮,硬肿发生顺序为:小腿-大腿外侧-下肢-臀部-面颊-上肢-全身。
4.关键的护理措施为复温。
5.复温的原则:循序渐进,逐渐复温。
十二.新生儿窒息:
1.分度:临床上根据生后1分钟的Apgar评分,将窒息分为轻、重两度,0-3分为重度,4-7分为轻度。若生后5分钟的Apgar评分仍低于6分者,神经系统受损较严重,表现为惊厥、昏迷或肌张力低下,预后较差。
新生儿Apgar评分标准
体征
评分标准
0
1
2
皮肤颜色
青紫或苍白
躯干红、四肢青紫
全身红
心率(次/分)
无
<
>
弹足底或插鼻管的反应
无
有皱眉等动作
哭、打喷嚏
肌张力
松弛
四肢略屈曲
四肢活动
呼吸
无
慢、不规则
正常、哭声响
2.新生儿窒息复苏步骤积极配合医生按A、B、C、D、E程序进行复苏。其中A是根本,B是关键。
(1)保持呼吸道通畅(A):新生儿娩出后,立即用吸球或吸管吸净口、咽、鼻的粘液。如需进行复苏,将患儿仰卧,肩部以布卷垫高2-px,使颈部稍向后伸仰,开放气道并保持通畅。
(2)建立呼吸,增加通气(B):拍打或弹足底,也可摩擦患儿背部等触觉刺激手法,刺激婴儿呼吸。如无自主呼吸、心率小于次/分者,应立即用球囊面罩复苏器加压给氧。使用复苏器时要注意:面罩应密闭口、鼻;吸入氧浓度为21%-%,正压人工呼吸的通气频率为40-60次/分(配合胸外心脏按压时通气频率为30次/分);通气有效可见胸廓起伏。
(3)胸外按压(C):充分正压通气30秒后如无心率或心率持续<60次/分,应同时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操作者双拇指并排或重叠于患儿胸骨体下1/3,其他手指围绕胸廓托在后背同时按压;或仅用中指、食指并拢按压胸骨体下1/3处,频率为90次/分,按压深度为胸廓前后径的1/3处。按压有效可摸到颈动脉和股动脉搏动。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为3:1,即90次:30次。30秒重新评估心率,若仍低于60次/分,考虑应用肾上腺素。
十三.新生儿低钙血症是指血清总钙低于1.75mmol/L或血清游离钙低于0.9mmol/L。新生儿低钙血症是新生儿发生惊厥的常见原因之一。
十四.新生儿低血糖是指全血血糖<2.2mmol/L,而不考虑出生体重、胎龄和生后日龄等因素。
白癜风的治疗北京哪个医院治疗白癜风- 上一篇文章: CFDA发布儿科人群药物临床试验技
- 下一篇文章: 金小妹儿带你探秘成都市金牛区妇幼保健院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