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观点浅谈儿科用药剂量篇
凡事有度,儿科用药更是如此。由于小儿特殊的生理特点,所以儿科药量的计算成为影响治疗效果的关键所在。
众所周知,儿科药物剂量计算方法有以下4种:
1、按千克体重计算,这种计算方法最常用,可算出每天或每次的需用量。
2、按年龄计算,剂量幅度波动大,适合不需十分精准的药物,如营养类药物等。
3、按体表面积计算,此法较按年龄、体重计算更为准确,但因其与基础代谢、肾小球滤过率等生理活动关系密切,不易被掌握。
4、从成人剂量折算,此法用于未提供小儿剂量的药物,所得的剂量一般较小,故不常用。
有同行说了,总不能每一种药物都按千克体重算吧,这样多废时废力啊?是的,不能每种药物都按千克体重来计算。那怎么计算呢?这就需要把以上4种计算方法融会贯通:较为精确的药物,如退热药,该按千克体重计算的按千克体重计算;不需要计量特别精准的药物,如乳酸菌素片,可以用折算法等。
打个比方说,一个3岁小儿,发热38摄氏度来诊。退热药物选择布洛芬片剂,3岁小儿平均体重为:3(年龄)×2+8=14(千克)。布洛芬的计算方法为7毫克/千克/每天。两个值相乘就得出98毫克/每天。布洛芬以每片毫克为例,那么每次的用量就是98毫克÷毫克=0.49,即约半片。如果选用抗生素,以头孢克洛(规格毫克/袋)为例,平均30毫克/千克/每天,所需剂量为14毫克×30毫克/千克/每天=毫克/每天。那么每天的用量就是毫克/每天÷毫克=3.36袋,每次的用量1袋就可以了。
又有同行说了,这也太麻烦了吧,总不能来一个小孩都这样算来算去吧?此种算法虽然麻烦,可是熟能生巧,时间长了,只要知道了患儿的年龄或大致体重,剂量就了然于胸了,何需计算乎?一旦掌握了体重的计算方法,药物的剂量计算方法,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相信会“药”半功倍的。
(来源:医药卫生网作者:南阳市李时运)
- 上一篇文章: 儿童常用药物剂量汇总
- 下一篇文章: 名医响度分分钟难抢救小儿感冒哪些细节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