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周末他们最苦儿科急诊看病要等10
昨天,医院一位儿科医生发在朋友圈中的一条急诊信息,在家长群中传得很广:“此时此刻(凌晨2点)市一儿科急诊前线:等待近两百余人,两位医生通宵上班,领导动员有余力的医生从家中赶来加班……”配图中有一张儿科急诊的告示:“因急诊儿科病人很多,目前还有位病人在等候就诊,预计等候时间约8-9小时,希望各位耐心等待。”
昨天凌晨2:00医院挂号大厅。图片来自市一儿科医生的朋友圈
昨天傍晚5:41,市一急诊儿科的告示牌更改为:“目前还有位病人在等候就诊,预计等候时间约10—11小时。希望各位耐心等待,谢谢您的配合!”
昨天傍晚5:41,医院展示就诊告示牌。
除了医院,医院的儿科门诊这两天也进入忙碌状态。在这里,希望家长带孩子就诊时,注意就诊秩序,给那些坚守岗位的儿科医生们多一些理解和支持!
医院:早上8:10挂的号显示要下午3:30以后才能看得上病昨天早上9:35分,张先生发了条朋友圈:“这波流感要引起重视啊,小妞没抗住,咳到吐,医院。医院全是人,一早就没号了。她朋友的学校有个班40人,有20多个发烧咳嗽,都提前放假了。”
张先生发的朋友圈
张先生说的小妞,是他7岁的女儿小爱,在上城区一小学上一年级,身体一向不错,很少生病。这一次,却中招了。“我女儿前几天断断续续开始咳嗽,不是很厉害,我们让她吃点药先观察观察。上周五下午,咳嗽加重,开始发烧,烧到38℃,我们想想还是先吃点退烧药,继续观察。谁知道,到了周六晚上,她咳了一整夜,睡不好,还把晚上吃的东西都吐了出来。我们吓坏了,决定第医院看看。”
昨天一早,张先生带着小爱,来到杭州医院儿科门诊看病。8点10分,张先生挂了个儿科号,挂号单显示,候诊时间为下午3点半到四点,这意味着,他们要等上七八个小时,才能看上病。
张先生的门诊挂号单。张先生摄
张先生说,这波流感确实厉害,他女儿的一个小伙伴,就读拱墅区一所学校,有个班40个学生,有20多个学生出现感冒、发烧症状,学校已经发出了暂时停课通知。
浙大儿院:晚上8:40到医院惊呆!前面排了个号子前天晚上8点40,唐女士在朋友圈晒了一张浙大儿院(滨江院区)的挂号单,挂号单上的号子显示为号。“前面还有号!”唐女士发了一个惊愕的表情。
唐女士发的朋友圈
唐女士家住滨江东方郡小区,儿子军军,虎头虎脑,是个小吃货。前几天,军军刚刚过完3周岁生日。
两三天前,军军开始出现鼻塞、流鼻涕的症状,晚上睡觉呼吸不好,“呼哧呼哧”响,因为没有其他大问题,唐女士也没在意。直到前天下午,军军开始发烧,人没精神,小吃货居然对吃也没了兴趣。到晚上8点多,烧到了39.7℃,担心高烧引发肺炎,唐女士有点坐不住了,决定带军军到离家最近的浙大儿院(滨江院区)看看。
一进门诊大厅,唐女士惊呆了。整个大厅站满了人,很多孩子额头上贴着退烧贴。
前天晚上9点,儿保内科夜间门诊等候区,排队的人。唐女士摄
“基本上都是感冒发烧,大大小小都有,大的十来岁,小的还抱在手里,年纪小的比较多,像我儿子这样三四岁,四五岁的也很多。”唐女士说,你都没办法想象,量体温都要排长队,从护医院二楼的手扶电梯处,光量个体温,都要排队40分钟,而且队伍就没有短过。”
唐女士说,她以前也带孩子来这里看过夜间门诊,这么“热闹”的场景,还是第一次碰到。
呼吸道感染患儿占大多数以学龄前儿童居多医院门办主任、儿内科主任医师楼凌云说,多数小患儿都是来看呼吸道疾病的,像最近就是病毒性感冒比较多,表现为打喷嚏、鼻塞、流鼻涕、咳嗽、发烧,有的还伴有呕吐、腹泻的症状。一般年龄以7岁以下的学龄前儿童为主。
其次是支气管哮喘。到了冬季,有哮喘病史的孩子尤其容易发病。其中还包括小毛毛头的毛细支气管炎,它不同于一般的气管炎或支气管炎,常常表现为不发烧或只发低烧,但咳嗽、气急、喘憋等症状明显。这种病多发生在2岁以下的小儿,而且80%在1岁以内,绝大多数是6个月以下的小毛毛头。
此外,还有不少腹泻、消化不良、呕吐等症状的消化道疾病患儿。目前正是轮状病毒感染的高峰期,感染科门诊接诊的上吐下泻的患儿较多。
“从11月份开始,我们的门诊量就开始明显增加,最近一段时间的日门诊量都接近2人次,家长带患儿来院就诊要做好心理准备,等待2—3个小时是常态。”
发病高峰+重复就诊导致患儿扎堆最近有这么多孩子看病,楼凌云主任说,一方面,这和最近的天气变化有关。冬季天气干燥,会刺激呼吸道,导致人体对外界病毒侵害的抵抗力下降,前段时间天气比较寒冷,最低气温都到零下了,这几天气温有所回升,一冷一热,抵抗力弱的孩子就特别容易感冒;另一方面,目前也是我省流感病毒的流行季,一部分孩子感染了流感病毒。这两方面造成了现在的发病高峰。
此外,也有很多家长太过担心孩子的病情,重复就诊,从而增加了就诊压力。
门诊里遇到不少家长,因为孩子发烧来就诊,退烧是需要时间的,但是家长心里着急,一天内来了好几次。
“遇到这样的家长,我们总是劝他们不要来回折腾,大人孩子都受罪,医院里患儿这么多,很容易交叉感染,不要烧还没退,又染上了其他毛病。但是没有用,有些家长还是不放心。”楼主任说,疾病的康复是需要时间的,反复就诊其实解决不了问题,反而容易导致交叉感染,加重病情。
周末儿科门诊量比平时翻一番强烈建议学龄前儿童避开周末就诊高峰相比工作日,周末的儿科门诊会更加忙。
周一到周五的工作日,家长要上班,小朋友也要上课,如果不是情况特别急特别重的,一般都等到了双休日,医院就诊。这样就医院的儿科门诊患儿和家长扎堆。
楼凌云主任说,医院里周末的门诊量明显增加,比平时翻了将近一倍。从就诊患儿的年龄段来看,从刚出生几个月的毛毛头到十多岁的孩子都有,但以学龄前的小朋友居多。
“双休日的就诊高峰,一般从上午10点左右,持续到晚上12点左右。到了后半夜,就诊人数会慢慢回落下去。”
楼主任提醒,从以往的经验来看,双休日有两个时间段相对空一些:
一个是早上8点至9点。很多挂了前面号子的医院,叫了号但人没到,导致前面的号子都积压到后面,增加后面的门诊负担。
另外是中午12点到下午1点半前。很多家长早上来挂号,只能挂到下午的号子,以为只能到下午才能看上医生。实际上这段时间中午也是有医生值班看门诊的,上午的号子看完了,中午就可以开始叫下午的号子,所以挂了下午号的患儿,也可以赶在中午空档就诊,这样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下午乃至晚上的门诊压力。
这次流感,中招孩子和家长看病烦恼,没中招的家长也忧心忡忡。如何才能顺利度过这个流感季?
我们采访到了杭城多位中西医专家,他们给出了专业建议。
医院中内科副主任医师桂晓春
气温加上衣服的温度
控制在26℃最舒服
对于孩子衣服的增减,我拿着温度计测试了三个月,总结得出了一套穿衣最佳温度指数。
较厚羽绒服相当于9℃,薄款羽绒服6℃,稍厚弹力絮棉衣5℃,厚羊毛衫4℃,棉背心4℃,抓绒衣服、薄外套3℃,厚棉毛衫2℃,薄棉毛衫是1℃等,若温度为22℃,那么给孩子穿一件短袖T加一件薄外套(温度为22+1+3=26),控制在26℃就可以了。
我女儿上幼儿园的时候,也是三天两头感冒。婆婆经常和她说,孩子要及时加减衣物,否则会感冒的。
到底穿多少衣服才合适?我曾经随身带一只温度计,每天都要看上好几回,有几个数据每次都记下来,比如当天几摄氏度、女儿感冒时穿了什么衣服、出汗时穿了什么衣服、室内温度多少、室外温度多少。
经过3个月的实践总结,得出一串数据:天冷的时候,气温加上衣服所能增加的温度,控制在26℃,孩子处于最舒服的状况,不会着凉、打喷嚏,也不会动一动就出汗。
天冷了,不是挑厚的衣服就能御寒,衣服一层层穿起来,保暖效果更好,棉毛衫加羊毛衫抵得上一件羽绒衣,棉毛衫外面加个衬衫再加羊毛衫,那保暖效果更好了,而且穿得贴身美观。到了大冬天,会穿厚的羽绒衣、棉衣,建议穿或带一件易脱的薄外套,到了有空调的室内,脱掉羽绒衣和棉衣,这个薄外套就可以保温。
医院儿内科主任医师徐婷
锁骨和背部温热说明衣服够了
感冒症状医院
对于小朋友来说,衣服穿太多或太少,都容易导致感冒。现在不少宝宝都是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带的,老人往往身子比较弱,喜欢多穿点衣服,但小孩子比较好动,容易出汗,如果穿很多衣服,汗挥发不出去,会导致湿气进入体内,反而容易感冒。
现在正值数九寒天,家长带孩子外出,要适当添加衣物,避免受凉,但也要注意不要添加过了头。
家长如何掌握好孩子的穿衣分寸?给孩子穿衣服时,家长可北京中科医院都是假的北京中科医院都是假的
- 上一篇文章: 儿科1分钟了解美国医生推荐的宝宝湿疹治疗
- 下一篇文章: 暴雪流感各地儿科急诊爆满,到医院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