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仪之声生命ldquo救rdquo

时间:2021-6-23来源:急救故事 作者:佚名 点击:

街边晕倒、突然猝死、救助不及时……近年来,类似的悲剧不时见诸媒体的报道,刺激着我们的神经,令人扼腕叹息。时间就是生命!当身边有人出现呼吸心跳骤停的时候,每延迟一分钟,成活率就下降10%。若想避免悲剧的发生,就需要全民普及徒手心肺复苏,掌握心肺复苏急救技能。于是,实验小学六(4)班便将生命“救”在身边确定为班级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并医院的支持。

3月10日下午2点,春光明媚,生机勃发,六(4)班的59名学生以及部分家长在老师带领下,排着整齐的队伍,兴高采烈、精医院出发了!

急诊科护师周玉仙首先与孩子们进行了急救有关知识的互动,比如什么时候该呼叫,怎样告诉有关病人的信息等等,循循善诱地让孩子们进入状态。

随后带领三名护士进行了心肺复苏急救技能的讲解与示范。“呼救—放平四肢—判断脉搏—心脏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急诊科的护士们用简单易懂的解说,耐心地给孩子们演示着心肺复苏的标准步骤。孩子们学得非常认真,有的做好记录,有的互相讨论,有的在后面跟着学习一些手法。

在了解心肺复苏急救步骤及各项要领后,孩子们很有秩序地轮流上前实践操作,护士阿姨们手把手地予以指导和纠正:“头要侧过来”、“嘴要将病人的嘴包住”、“心脏按压的位置在两乳头连线与胸骨的交界处”、“按压的力量再大些”、“按压时手掌不能抬起来”……孩子们很快掌握了要领,做得有模有样,就连专业的护士们都对孩子们的表现纷纷夸赞:“他们比一些大人做得还要好!”

台上排着整齐的秩序挨个演练操作,台下也是各种提问求教不断。孩子们显然是有备而来,三五成群,围绕着医生和护士问个不停,不但对这场急救知识提出了相关疑问,还将自己平时遇到的病痛一一向医生提问,有的问题还真是千奇百怪,比问:“假如我吹活了,过会儿又死了,怎么办,会不会找我赔?”、“如果是碰瓷的昏过去了,要不要救?用力过猛会有什么后果?”……医生直感叹现在的孩子真聪明,他们耐心地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还介绍了许多小妙招,赢得孩子阵阵掌声。

通过这次培训,孩子们基本都掌握了相关急救的技能。仪征电视台对此次活动进行了跟踪报道,在采访中,熊彧晖同学说:“今天学习心肺复苏,让自己多一项急救技能,说不定以后能帮助到别人,救人一命。”

杨澍昕同学说:“今天的学习让我明白了急救的含义,明白了学习心肺复苏的必要性,以后如果遇到需要急救的人,我们能学以致用,帮助他们。”

带队的老师和家长们也陪着孩子们一起学习和操作,她们表示之前也没有学习过心肺复苏,模拟操作了以后才发现有些步骤容易遗漏,比如开放气道、清除口腔异物等,今天非常有收获。

就如急诊科护士长王冬云所说:“对突然晕倒猝死的人,得到及时心肺复苏急救的比没有得到心肺复苏急救的抢救成功率要高得多。如果多一些人掌握心肺复苏技能,就有更多的人在需要时能得到及时的帮助。”

虽然急救不能代替专业的救护,但是在紧急的情况下,却能为生命赢得宝贵的黄金时间。六(4)班开展此次综合实践活动,就是想让孩子们提高安全意识,掌握一定急救技能,关键时刻可以自救,挽救生命,活动取得圆满效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注明  http://www.wsldq.com/jjgs/12000.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儿科急救网站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