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急诊要等67小时以上,你着急的时候
现儿科急诊病人就诊需等待6至7个小时以上
3月8日晚上,医院预检分诊处的醒目位置,贴着这样一张告示单。
儿科主任吴谨准解释,“这是临时贴出提醒患者的告示,是根据等候的患者数量来预计的最长等候时间,每天都会不同。”事实上,从2月22日元宵节过后,医院儿科急诊室的医生就忙个不停,而3月过后,就诊人数仍持续增长。
背景2月22日至2月29日,医院急诊实际就诊人数人次,3月1日至3月8日,达到人次;医院3月1日至8日的急诊数,相比2月22日至29日也增加了不少——年前平时急诊的患儿数大约在人次左右,3月份以来连续突破人次,其中6日急诊数更是达到了人次;
吴谨准说,每年3-6月都是儿科急诊室就诊的高峰段,近期天气变化大,得流感和肠病毒类疾病的儿童明显增多,高峰期有提前的趋势。
春节长假过后,近期儿科夜间急诊的人数增多,夜里的急诊室人数爆棚。
前天晚上,本报记者分四路蹲点,走访夜间儿科急诊现场,亲眼见证了忙碌的医生、焦急的患者——人数众多的儿科急诊室里,忙而不乱↓↓
1医院医生:用玩笑和游戏让孩子放松“男生还怕医生,要不要娶老婆了?”3岁的豆豆一见到白大褂,立刻皱起粉嫩的小脸,缩在妈妈怀里,豆大的泪滴夺眶而出,儿内科主任医师卓志强见状,向他打趣道。围在一旁的奶奶前一秒还忧心忡忡,下一秒就被逗笑了。豆豆看“白大褂”戴上听诊器,挣扎得更厉害了。“男孩子勇敢一点,以后还要保护妈妈的。”卓志强佯装生气的模样,豆豆渐渐停止哭闹,配合听诊。之前豆豆反复咳嗽发烧,打过一次点滴,针管还挂在手上,而脚上也扎过针抽血,对“白大褂”害怕得很。“今天烧退了,可以拔掉针管啦。”诊断完,卓志强轻轻摸摸豆豆的脑袋说。
爱哭的豆豆刚走,9岁的雅芸坐到诊台前。“美女啊,你哪里难受呢?”见雅芸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卓志强轻快地询问,雅芸爸爸紧张的神经稍微放松了些,他说孩子高烧到了39.7度……诊病过程,卓志强一直微笑着。“医院心情不好,就要开下玩笑。”卓志强说,把帅哥美女挂在嘴上,就是为了缓解孩子和家长的压力。
诊室内有医生轻快活泼的话语,诊室外还有玩具和通关游戏。在候诊大厅里,孩子们骑在小木马上玩得不亦乐乎。儿内科医师吴玲玲介绍,只要孩子们在各个诊疗环节中积极配合医生,没有哭闹,就能获得印章一枚,集齐多个印章就可兑换小礼物和“小勇士”证书一张。
家长:医院两次病在孩子身,愁在家长心。
前天晚上8点半,2岁4个月大的心仪在诊室里涨红了小脸,“哇哇”大哭,3天前刚治好了肺炎出院,医院“报到”。爸爸担心地说,医生预估是肠炎,但还要检验粪便才能最终确定。看心仪哭个不停,爸爸心疼,决定先回家,等隔天有了粪便再来检查。3个小时后,心仪爸爸又医院里。“刚刚她又拉肚子,我就马上从禾祥西路的家里赶来了。”心仪爸爸说,这一次,医生终于确认是肠炎,他也吃了个定心丸。
而在输液室里,震震妈妈也为了孩子的病奔波了2天。自打孩子发烧,她先带着孩子到医院,医院确诊是细菌感染,但没有住院床位。震震妈妈就带着医院,医院没有夜间急诊,他们就再“转战”医院。“昨晚11医院,一直打点滴到凌晨4点。”震震妈妈说,好在病情控制住了,这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
2医院医生:5小时没上厕所没喝一口水还不到晚上8点,医院儿科急诊室挂号窗口前,已排起了近10米的长队,玻璃窗内,是两个护士忙碌的身影。
“孩子多重,有没有发烧,对什么过敏……”询问完一系列病情后,护士一边轻摸小朋友的额头,一边熟练地袖带贴缚在小朋友幼细的手臂上,“宝宝,乖,不哭。”边说边迅速检测好孩子的脉搏、血氧和血糖,整个过程不超过1分钟。“我们在对患儿预检分诊,根据病情轻重安排就诊。”护士王婉芳顾不上抬头,向记者解释的同时,已帮下一个小朋友夹好体温计。
前天晚上11点时,窗口前虽然没有排长队的了,但候诊大厅内还有几十个家长在等待叫号。15号科室内,郭少青医生抬头看了看大厅里等待的人,“我再看一个吧。”说着按下叫号器。从下午6点上班到晚上11点下班,这5个小时内,郭医生没时间上厕所,桌子上满满一杯水也一口未喝。“一下午差不多看了70多个,不忍心看小朋友生病受罪。”
家长:耐心听护士解释“啊,阿吉宝吃一口吧,一天没吃东西了。”曾女士舀起保温杯里的热粥,送到女儿嘴边,2岁的阿吉宝趴在爸爸怀里,小脸上无精打采。爸爸童先生告诉记者,女儿断断续续发烧,当晚7点10分,从轮渡家里赶来,急诊室里已经黑压压一群人候诊了。
“前面还有三十多个人,估计还要等两个小时。”童先生看了看墙上的挂钟,叹了口气。”我女儿体质不太好,医院也都习惯排队等待了,医生也不容易。”说着,抱着女儿起身,在几个诊室间来回走动,不时伸长脖子瞅瞅里面的进度。
儿子顺顺才11个月,早上起来就摸着额头烫烫的。晚上下班回家烧还不退。黄女士抱起儿子,和老公、婆婆一起赶紧从海沧往医院赶,出门尿布都忘了带。
挂号时,护士测量了下体温,38.5℃,“五级,在大厅看屏幕等着叫号吧。”怎么还分等级,黄女士不解。护士解释道,为了提高儿科急诊工作效率,凡挂号的患儿先由预检分诊处的护士进行分诊分级就诊。“一级是需立即抢救的状态,二级属于重症……,一般像低温不超过38.5℃神志清楚的患儿,属于第五级。”听了护士的解释,黄女士点点头,把儿子交给婆婆抱着,自己赶紧先去买尿布。
3中医院医生:下班又回诊台“无缝对接”昨天凌晨0点04分,儿科医生罗建勋终于站起身来走出诊室,——他12点就该下班了,接班的医生还没到,他去看看。
值班室里没人,罗建勋又赶紧转身折返回到诊室。0点05分,他又坐回诊室的凳子上,继续诊病。看了两个病人,接班的医生来了,他才真正下班了。在他眼里,自己是下班了,但总不能让病人在那空等着吧。
医院里众多忙碌医护人员的一个缩影。输液室里,座无虚席,护士陈亚妮直到前天晚上10点多才稍微缓了一口气,衣服被汗浸湿了一大片。身上有两个月的身孕,她担心自己有些缺氧,原本想去吸氧,但一直无法抽身离开——手头的事还没忙完,一个小姑娘的外婆又来喊她了……
家长:急得眼泪直流儿科诊室外的长廊里,坐满了候诊的人群。忽然,一名中年妇女跑向导诊台,焦急地喊:“护士护士,我外孙女一直在吐。”不远处,小女孩正在母亲的怀里呕吐。母亲用塑料袋接住呕吐物,眼睛一直看着怀中的女儿。见护士来了,才抬起头,带着哭腔:“我女儿吐了又吐,现在都吐不出东西来了,能不能先让我们看看。”在征求了医生意见后,护士将着急的一家人领进诊室。
在此之前,刚有一位母亲,听闻自己的儿子可能患了腮腺炎而哭出声来:“这个是传染病吧,会引发什么严重后果吗?”医生耐心地安慰她:“这个病没什么特别的,你不要哭。”随后,在医生的指导下,母亲才收住了哭声,带着儿子上楼做尿检、血检了。
4市妇幼保健院医生:闻排泄物面不改色“医生,我孩子又呕吐了。”前天晚上11点45分,一对年轻夫妇抱着孩子“小沙包”,急忙走进急诊室,孩子烧退后上吐下泻,吓坏了年轻爸妈。
“宝宝,来,张嘴。”陈文丰医生拿了根干净的压舌板,伸进小沙包嘴里,孩子呕出一大口水,医生用手电筒查看孩子的咽喉状况,“有点发炎了。”
母亲陈女士当即拿出一张用过的纸尿裤,“大便是绿色的,您看看。”陈女士把纸尿裤打开展平,臭味瞬间袭来,但陈医生面不改色地看了一眼,说:“还不算绿了。”
陈医生建议,先做两天的雾化治疗。通常情况下,如果没有紧急情况,雾化都是隔天做。这让陈女士夫妇犯难了:小沙包刚呕吐过,他们希望能够当晚就做雾化治疗,缓解孩子的不适。好在,在他们的请求下,陈医生给他们开了当晚的雾化治疗。“只要病人有需要,我们都会尽量满足。”陈医生说着,抬头看了下时钟,已经是0点了,虽然从10点到现在,已经接诊了30多个病人,但他这一天的工作其实才刚刚开始——他要到隔天上午8点才下班。
家长:一打问题“轰炸”医生一手拿着奥特曼,一手拿着旺旺仙贝,前天晚上11点,小庆(小名)还穿着睡袍,就被爸爸妈妈抱进了急诊室。“我不要我不要!”虽然小家伙哭得梨花带雨,两只眼睛肿得跟核桃一样。
“医生,他昨天下午放学后就开始呕吐、发烧,还一直说肚子痛。这是怎么了啊?”爸爸林先生一手拎着一袋纸尿裤,一手抱着孩子,着急地问。母亲林太太也没闲着,一边摸孩子的背部,一边补充讲述病情。
陈文丰医生检查了孩子的心跳和咽喉,并看了验血报告单说,没什么事情,先禁食三四小时,每小时喝一次盐水,观察一下。话音未落,家长就抛出了一打问题:“那奶和水可以喝吗?”“孩子又吐的话,怎么办?”“先喝盐水还是先吃药?”对此,陈医生一一做了回答,并叮嘱,如果接下来呕吐还严重的话,就再来就诊。
尽管得到了医生的详尽回答,但林先生夫妇似乎还“意犹未尽”,他们从背包里拿出一个大袋子,里面装着大大小小的药盒子、药瓶子,这医院拿的药,“医生,这些药还能再吃吗?”陈医生把每种药扫了一眼,把可以继续吃的要单独拎了出来,“吃这些,其他的可以停了。”林先生夫妇这才放下心来。
他们有话说
医生
有话说
市妇幼保健院儿科急诊医生陈文丰:
如果遇到病人或家属不理解医生的情况,我们会从病人的角度出发,解释医生做法的合理性,这样病人和家属更容易接受。我们都能理解病人的心急,我们在认真看病的同时也要安抚他们的情绪。
医院儿科医师郭少青:
近期流感严重,儿科急诊人数明显增多。看着家长着急我很能理解他们的心情,所以想着效率高一点,少让家长担心一会儿。希望医患互相理解,一些孩子发烧不超过38.5℃,家长可以选择先给孩子口服退烧药观察情况。
医院儿内科医师吴玲玲:
我是从下午5点半接班,到隔天早上8点下班,中途不敢不喝水,也不敢喝太多的水,不然要是上厕所时间太久了,家长等着急了怎么办呢。我们给孩子看病,要的就是耐心,多哄哄他们,或是让他们看看动物图片,转移他们的注意力。
患者家属
有话说
琪琪的外婆范女士:
4医院,6点多才看上病,输液还要输好久,看那些医生护士,一直都在忙,医生连口水都没喝过,我们看病难,他们也是不容易啊。
顺顺的妈妈黄小姐:
我自己以前是学医的,虽然现在没有做医生,但也特别理解医生的不容易,尤其是儿科医生。我看见急诊室三四个医生都忙得团团转,作为妈妈虽然看到宝宝生病很着急,但是只有好好配合医生,才能保证看病秩序,大家都互相包容一下,病才能快点看好。
泽泽妈妈:
医院,每天晚上人都很多,几乎每个孩子都有3个家长以上陪,一个抱孩子,一个拎东西,一个排队。另一边医生也很辛苦,我看他们都没休息过,连起身的时间都没有,一直看病。我们急他们累,相互体谅。
记者手记在深夜急诊室看到互相尊重与体谅
四名记者兵分四路,夜观急诊室。尽管预料到看病的人不会少,但当我们真正抵达后,急诊室的“火爆”与医护人员的忙碌程度依然超过了我们的预料,不过繁忙背后的秩序井然,是我们所最北京治疗白癜风大概多少钱北京白癜风去哪个医院
- 上一篇文章: 民生政策内蒙古两类贫困患儿家庭可申请
- 下一篇文章: 三甲医院夜间没儿科医生孩子病了去哪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