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妇幼保健院中医博士刘成全治疗儿科
中医儿科源远流长,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及炎黄子孙的健康事业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与业绩,同时中医儿科学也在历史的发展的进程中积累了宝贵的医学财富,形成许多独特的认识特点和特色治疗方法。
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整体观和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精髓所在,因此在该哲学理论的指导下,中医儿科同样秉承“天人合一、天人相应”的整体观,注重时节、气候、地域特点及自身体质等因素,即因时、因地、因人制宜,通过辨证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法,这些观点虽然都是在数千年前提出的,但是却与当今社会对“健康”的定义完全契合,要求到达身体、心理和社会的健康统一。中医在治疗儿科疾病方面经过长期的实践与探索,在治疗各系统疾病时均有其优势病种,如:①新生儿:婴幼儿脐炎、脐疝、新生儿硬肿症等。②肺系病证:感冒、支气管哮喘、小儿肺炎、支气管炎、外感高热、腮腺炎等。③脾系病证:口疮、小儿腹泻、厌食症、疳证、肠炎等。④心肝病证:多动症、抽动、夜啼、癫痫、高热惊厥、自汗等。⑤肾系病证:遗尿、小儿急性肾炎、解颅等。
中医技术的简、便、廉、验、效中医传统的治疗手法多种多样,大部分是从民间积累而成,内外治相结合,针药并用,形成了一系列具有中医特色的儿科适宜技术,如小儿推拿、熏洗、敷贴、针灸、拔罐、灌肠等,简、便、廉、验、效的优势使中医操作技术在儿科的应用逐渐增多。同时相比较西医诊疗手段而言,中医药方法的应用可以降低抗生素、激素和某些其他药物的使用率,进而避免了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保证了患儿的治疗安全不受其他内容所干扰。
“治未病”贯穿儿科疾病治疗始终“治未病”的学术思想贯穿于中医治疗的始终,它包含三个层面:未病先防,防微杜渐,既病防变,其最初记载见于《黄帝内经》,并将“治未病”之医称为“圣人”。未病包括“无病”,病而未发和已病未传三个状态。“未病先防”是指在人未发生疾病之前,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做好预防工作,以防止疾病的发生,这是中医学预防疾病思想最突出的体现。疾病的发生主要关系到邪正盛衰,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根据,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因此,未病先防就必须从增强人体正气和防止病邪侵害两方面入手。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易受各种外邪侵袭,且病情变化迅速危急。肺、脾、肾三脏虚损而导致卫外不固,反复感邪,病性多为本虚标实,发病关键并非真正的外邪而是自身的正气不足所致。因此中医通过中药内服,各种中医技术外治的综合方法,改善儿童不良体质,增强自身抵抗力,取得了很好的收效,如相关研究显示,综合运用饮食调节、中药调理和捏脊手法治疗小儿食积具有很好的收效。
专家简介刘成全,男,临床医学博士,副主任中医师,扬州大学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扬州大学医学院附属淮安市妇幼保健院中医科主任。长期从事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妇科、儿科及内科疑难病症临床及科研工作,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江苏省第一期“卫生拔尖人才”培养对象,江苏省第四期“”高层次人才工程培养对象,第五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人,江苏省优秀青年中医。先后参加和主持了十余项国家及省部级研究课题。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
民声论坛等你来拉呱
认识民声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