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祁东县第五人

时间:2021-9-9来源:野外急救 作者:佚名 点击:

点击上方“祁东卫健”可订阅

 

扶贫助农■何晓晓摄

医疗队健康扶贫■何晓晓摄

彭伟雄(右一)为患者检查身体■何晓晓摄

邹东海(右二)收到患者送来的锦旗

周翠云(左一)为患者看诊■何晓晓摄

  ■朱嘉林

  宽敞的大楼、明亮的病房、舒适的环境、先进的设备、贴心的服务……这医院给近日刚出院的陈大爷留下的印象。

  医院地处祁东边陲小镇步云桥镇,该院曾获得全国“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荣誉称号,连续7年被祁东县卫健局评为“党建工作先进单位”,年还获得了全国“优质服务基层行”先进单位。作为一家距离县城50多公里的乡镇卫生院,缘何会获得广大老百姓信赖?日前,医院一探究竟。

  清明节前夕,从衡阳市区出发,驱车约2个小时后,笔者来到医院。当天,风和日丽,阳光灿烂,上午9时,住院楼的前坪站了几位在外晒太阳的患者。

  陈大爷就是其中一位,他已经办了出院手续,正准备回家。他告诉笔者:“医院前身是步云桥镇中心卫生院,镇里老年人有身体不舒服都会来这里看病!医护人员服务很贴心,经过他们精心治疗和照顾,我们的身体很快能得到治愈!”

  近年来,医院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紧紧抓住“人”这个生产力要素,发挥领导班子的表率模范作用,培养发展了一批工作能力强、吃苦耐劳的医护人员,他们以提高基层诊疗水平为己任,全面提升医疗能力,推行基本药物制度,推进健康扶贫,推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托举起边陲小镇群众的“健康梦”,让“小康之路”不断拓展延伸。

  尽职责,作表率

这里有一支团结奋进的领导班子

  医院系原步云桥镇中心卫生院,创办于年,历经61年的发展,现已成为一家占地面积.4平方米,集医疗、预防、保健、急救、公共卫生服务医院。医疗服务辐射半径40余公里,现有职工人,开设了15个临床科室,承担辖区及周边6个乡镇约10多万人的医疗服务。年7月,该院被国家卫生健康委授予全国“优质服务基层行”先进单位,衡阳市获此荣誉的仅有3家。

  近几年来,该院在院领导班子的指导下,以党建为引领,探索实践“党建+健康”新模式,医院高质量发展抓党建,把党建成果体现在“为百姓提供优质医疗健康服务”中。该院从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入手,医院党的建设,创新党建格局,施行“党员岗位建功”“党建+健康扶贫”“党建与义诊”“支部联穷村、党员联群众”“党建+精准医疗”等服务模式,实现了党建引领发展、重塑社会形象的良好效果。

  年,医院家庭医生签约上门服务%,全院20名党员联系帮扶因病致贫群众94人,帮助困难群众解决来院、住院、治疗、转诊、康复、生活、生产等实际问题,在当地树立了医疗健康事业新标杆。近4年来,该院党支部先后7次被评为县、局“先进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先进单位”。

  为深入开展抓党建、促扶贫工作,医院每年组织党员干部下乡走访20余次,由党支部书记、院长周爱国带队,深入单位驻点村黄龙江村,开展住村调研、走访、慰问等工作。通过走访贫困户,聊家常、问疾苦、了解脱贫中的困难,为贫困户送上慰问金,实地察看黄龙江村扶贫项目,询问亟待解决的问题,并依照黄龙江村的实际情况,发挥山林水源优势,壮大发展集体经济,引导贫困村民利用政策和资源入股分红。

  解决山区村民通村通组公路问题、兴办油茶经济发展专业合作社、安置贫困村民当生态林保护员、创建高标准卫生室、培训本土化乡村全科医生、组织外出打工和家门口打工就业……医院派出精干力量驻村扶贫,与92个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构筑“1+1”结对帮扶机制,让贫困百姓病有所医、困有所扶,受到了山村群众称赞。年,该院联系的黄龙江村顺利通过扶贫工作市检、省检。

  年,疫情发生以后,医院第一时间成立了防控领导小组,充分激励党员、干部发挥表率作用,基层党支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一线高高飘扬。组织动员党员自愿捐款支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全体党员捐款合计元,组织党员干部到步云桥镇各村(社区)参与站岗值守。

  医院副院长谭梦林介绍,医院从严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党支部书记带头讲党课,联系党员思想和工作实际,突出政治学习教育,突出党性锻炼,突出思想交流,不断提高党课质量。同时,结合党员思想工作实际,采取书记讲党课、观看教育片、网络听课、专题讨论等多种形式,丰富支部“主题党日”活动载体,让主题党日学在深处,做在实处,激发全院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为医院发展贡献力量。

  为患者,护健康

  这里有一支暖心为民的医护团队

  作为一家乡镇卫生院,医院坚持以服务患者为中心,医院内部管理,积极开展药物专项整治,切实做好“双费”控制。医院医护队伍中涌现了一批年轻有为的医师,他们全心为民,视患者如亲人。年,医院收到患者及家属不少感谢信和锦旗,拒收红包数十次,获得了当地老百姓的如潮好评。

  笔者来到住院楼一楼的康复理疗科,几位患者正在接受治疗。“彭博士技术很好,腰椎疼痛很多年了,他通过手法复位治疗,一次就减缓了很大的痛苦!”患者王奶奶称赞的这位医师是该院康复理疗科主任彭伟雄,因为精通全科被患者们称为“彭博士”。

  67岁的匡奶奶因为脑梗塞入住该科,在外地务工的子女特意打电话来嘱咐医生:“老人还患有轻微阿尔茨海默症,常常走出门后就不记得回家的路。”于是,科室医护人员对其特别关怀,尤其   彭伟雄还接诊过一位77岁的五保患者陈爷爷,因为家庭贫困,医院内收集破烂卖钱,病房里面经常被他堆得满是空矿泉水瓶。对此,医院为其开辟“绿色救治通道”,由医院承担了住院期间的一切护理费用,减免了大部分费用。通过短短数天的康复理疗,老人逐渐康复,出院时对彭伟雄非常感谢。

  来该院就诊的老人子女大多在外务工。一些老人摔跤后骨折,必须要卧床休息,没有人陪同,于是彭伟雄就化身为老人的亲人,从入院开始,为其挂号、诊疗、缴费、检查、拿药……全程陪同在老人身边,有些不能走路的老人就推着轮椅陪同做检查、打针。在彭伟雄看来:“这些孤寡老人很可怜,我力所能及的努力能够帮助到他们,我就很开心了!”

  外科主任邹东海是当地有名的“妙手”。年,90多岁的曾老在家活动时不慎摔倒,医院就诊。老人当时疼痛难忍、不敢活动,其子女都在外地。该院急救车接到电话后,迅速前往他家里,医院,经X线检查,被诊断为“股骨粉碎性骨折”,必须行关节置换手术。

  老人年龄大、体质差,手术风险很大,但如果不做手术,等待老人的只有截瘫。然而,选择手术后,在哪里做手术又成为了一个难题!在当时,许多乡镇卫生院是没有条件开展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更别说如此高龄的老人了,医院又担心错过最佳治疗时间。眼看老人精神渐渐萎靡,家属远在异地也只能干着急。鉴于该院已开展过髋关节手术数年,家属一致同意就在该院进行手术。

  为了全力替老人的手术保驾护航,降低手术风险,院长周爱国组织了该院影像科、内科、外科、心内科等科室主任开展多学科会诊。最终,邹东海顺利为老人开展了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术后,老人恢复情况很好,10余天后即可下床活动,2周后就出院了,家属对此非常满意。

  “孩子感冒、发烧、咳嗽找周医生就好了。”这句话在步云桥镇老百姓口中广泛流传。这个周医生是该院急诊科主任周翠云。她34岁,毕业于湖南中医药大学,医院的技术骨干、顶梁柱,擅长开中药方子,临床经验丰富,曾先后多次参加急诊、内儿科、全科医学进修和学术交流。平时在工作中任劳任怨,勤恳务实。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以救死扶伤为宗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需求,获得了广大群众的一致信任和好评。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后,医院从急诊科抽调二位主治医生到发热分诊治疗临时隔离区工作。因此,急诊科就剩下周翠云和2位年长的同志值班,这意味着3天一个急诊还要上个副班。此时,周翠云已经怀孕7个月,但她丝毫没有犹豫,没有怨言,更没有要求同事帮她多值些班,几乎忘记了自己是个孕妇。在她眼里,患者永远是第一位的。

  在治疗领域,为了给患者带来更好的服务,医院还不断引进新技术、新设备。新增C臂机、西门子双排螺旋CT、DR、微创机及其配套设施等一大批高精尖设备。鼓励各科室开展新业务、新技术。外科开展了泌尿系微创手术、人工关节置换、经皮穿刺腰椎成型术、椎间孔镜椎管减压术。康复科开展了针灸、推拿、牵引、艾灸、拔罐、中药敷贴、低频脉冲治疗仪、运动康复等。年,医院全年接诊儿科常见病、多发病患者0余人次,解决了儿童看病难的问题,填补了祁东西部地区无专业儿科医生、无儿科用药的历史空白。

  求奉献,干实事

  这里有一支吃苦耐劳的公卫服务队

  一人一份居民健康档案,一户一名家庭签约医生,一月两次下乡体检服务、一年一次全面身体检查……为了让辖区内居民不出村也能享受便捷的医疗服务,医院成立了由1名全科医生、2名专科医师组成的公共卫生服务队,这支服务队的脚步蔓延在步云桥镇26个行政村,通过多样形式,切实为百姓服务。用梅下村村民小李的话说,“大病有帮助,小病有服务,平常有健康问候,公共卫生服务做到我们百姓心坎里去了。”

  彭伟雄所带领的公共卫生服务队帮扶的是桥石村,每年他都坚持下基层20次,为村民们签约医疗服务并宣传健康政策。印象最深刻的是去天门山,天门山由5座山组成,山上不通车,因此公共卫生服务队只能将车停在山脚下,徒步上山。山路崎岖,坑坑洼洼,有时候,早上上山,晚上都还回不到山脚。

  农村的条件有限,没有凳子,他们就站着工作几个小时;没有桌子,他们就拿板凳来应付;天气寒冷,他们就把棉袄套在白大褂的外面。即便是条件再艰苦,公卫服务队却没有一个喊苦喊累的。不论多么艰苦,他们总是把最温暖的笑容送给群众。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他们就搬着仪器设备入户检查。遇到听力障碍的老人,他们也是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给老人们讲解。

  该院内科医师傅卉年仅29岁。年,在祁东县城工作的她从电视里了医院缺人手的新闻,便选择来到老家医院工作,这一干就是6年。傅卉也是该院公共卫生服务队的一员,她所在服务队帮扶的鑫塘村里有一对夫妻令她印象很深刻,60多岁的老婆婆患有冠心病,老爷爷因为脑梗中风卧床在家,生活不能自理。走访时他们发现这一情况后,想联系医院治病,然而老人却担心医疗费用等问题而拒绝治疗。为此,傅卉当即从自己身上掏出千余元,心疼地说道:“现在医保报销的部分很多,你们别担心费用,我来想办法!”医院后,医院内发动捐款,为老爷爷老奶奶募集住院费用。老人康复回家后,每次下乡服务时,傅卉都不忘给老两口带去一些生活常备药品,有时还帮助老奶奶洗头发和清理家里卫生。老婆婆非常感激,直呼:“傅卉就像我的亲孙女!”

  “我觉得公卫服务是非常崇高的一项事业,在帮助别人的时候,也是我社会价值的体现。”傅卉说:“基本公共卫生是一项长期民生工程,只有踏踏实实、认认真真把基本公共卫生做扎实,才能切实为群众带来健康利益。”

  近年来,该院认真落实健康扶贫政策,坚持义诊和下乡扶贫医疗相结合,送医下乡近百次,涉及所有偏远乡村,义诊病人1万余人,发放宣传资料近3万份,接受咨询1万余次,发放免费药品近14万余元。利用义诊服务、健康宣教等形式,向老百姓传播急救知识,切实做好了公共卫生服务。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注明  http://www.wsldq.com/ywjj/12829.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儿科急救网站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