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患者抗凝药物精准化治疗
众所周知,在药物的治疗过程中不同的患者、相同的治疗药物,药物的剂量、疗效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的产生都是因人而异的。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以及基因序列的不断阐明,基因多态性与药物效应之间的关系也得到了很好的解释。
迄今为止,全世界范围内已经开展了许多关于药物基因组学与药物效应的研究,但遗憾的是这些研究仅仅报道了成人基因多态性与药物效应的关系,对于这一系列研究结果能否能直接用于儿科疾病诊断治疗却没有明确的解释。因此,系统地研究不同儿童药物代谢、转运酶的基因多态性与药物效应的关系对于儿科患者的个体化药物诊疗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近年来,随着诊疗手段以及人们对血栓风险认知的提高,儿童血栓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低分子肝素、维生素K(VK)拮抗剂作为抗栓治疗的经典药物,被广泛用于儿科患者抗栓治疗。在临床治疗中,维生素K拮抗剂的给药剂量存在很大的差异。这可能与个体身高、体重、性别以及基因多态性的差异有关,也与维生素K抑制剂较窄的治疗窗有关。因此,对于不同个体给以相同的VK抑制剂治疗剂量,将会导致出血或是血栓事件风险增高。尤其是凝血系统不断完善以及身体处于发育阶段的儿童,这类风险的发生更是不可抗拒的。
维生素K抑制剂抗凝血机制,主要是通过抑制维生素K环氧合酶活性来降低维生素K依赖的凝血因子活性,进而发挥抗凝血作用。维生素K环氧化物还原酶复合物1(VKORC1)基因,作为维生素K拮抗剂类抗凝血药发挥作用的因子之一,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该基因的突变,会引起体内维生素K环氧合酶减少,进而引起抗凝血因子活性降低,此时使用维生素K拮抗剂需相应减少拮抗剂的给药剂量。CYP2C9作为VK拮抗剂代谢过程中一大类重要的肝药酶,其基因的突变将会导致该酶功能缺失或活性的降低。研究表明,大部分维生素K抑制剂S-型光学异构体(VK抑制剂主要的活性形式)主要经过CYP2C9代谢。因此,个体该基因的突变也会降低VK抑制剂的使用剂量。目前,已有9项回顾性分析研究了VKORC1、CYP2C9基因多态性、身高、体重及其他因素在儿科患者抗凝血治疗中的影响,并开发了基于上述影响因素在儿科患者VK抑制剂的给药剂量运算法则。但由于研究的局限性,各研究的推荐给药剂量存在一定差异,还需要更多高质量RCT研究来推荐更标准的儿科抗凝血抑制剂--VK抑制剂给药剂量。
综上,虽然基于药物基因组学精准化诊疗是一个很有研究前景的领域,但对于儿科精准化治疗尚未达到一个很好的阶段,还需要更多更好的临床证据来支持儿科患者个体化药物治疗。
参考文献:
1.HedyMaagdenberg,SusanneJ.H.Vijverberg.PharmacogenomicsinPediatricPatients:TowardsPersonalizedMedicine.PediatrDrugs()18:–.
2.KearnsGL,Abdel-RahmanSM,AlanderSW,BloweyDL,LeederJS,KauffmanRE.Developmentalpharmacology-drugdisposition,action,andtherapyininfantsandchildren.NEnglJMed.;:–67.
3.AgenoW,GallusAS,WittkowskyA,CrowtherM,HylekEM,PalaretiG,etal.Oralanticoagulanttherapy:antithrombotictherapyandpreventionofthrombosis,9thed:Americancollegeofchestphysiciansevidence-basedclinicalpracticeguidelines.Chest.;:e44S–88S.
4.ShawK,AmstutzU,KimRB,LeskoLJ,TurgeonJ,MichaudV,etal.Clinicalpracticere北京治白癜风效果好的医院北京哪家看白癜风比较好
- 上一篇文章: 3万儿童因药致聋,十类药别轻易给孩子用
- 下一篇文章: 我科近期开展关于改善门诊病人取药流程的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