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面对面宝宝门急诊最佳打开方式快来

时间:2021-4-26来源:中毒急救 作者:佚名 点击:

安卓开发求职招聘QQ群 http://liangssw.com/bozhu/12593.html
名医面对面之黄国英

作为家长,你真的医院才会省时省力有效?医院真的适合你么?

案例

2年之前,家住金山的沈先生1周岁的儿子生病。他早上5点起床,赶头班“石梅线”从医院挂号,折腾5个小时后才能看上病。

2年之后,沈先生在儿子生病的情况下,都会医院,他觉得,“质量一样又减少奔波,大人小孩都轻松”。

原来,医院等10家医院加入了复旦大学儿科医联体之后,有了自己的儿科药房和儿科病房,医生双向交流培训,医院建立了绿色转诊通道。

在上海,真的可以做到“常见病在家门口看,医院专家远程会诊,医院之间可以内部转诊走绿色通道么?”

今天,让我们跟着医院院长黄国英一起来了解一下在上海乃至全国比较创新的“儿科医联体”那些事儿。有任何想法,都欢迎在文末给黄院长留言。

本期主题:儿科医联体黄国英: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医院院长,儿科研究所所长,上海医学院儿科系主任,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致力于先天性心脏病的无创伤性诊断、病因和早期干预策略研究;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流行病学和临床诊治研究。大家为啥医院?

黄国英:儿科实际上是一个综合性专科,虽然有一个特定年龄段的限制,但基本上什么病都可能遇到,从头到脚、从里到外都可能得和成人一样的疾病。

老百姓目前如医院看儿科,可能没有那么多针对儿科的专门设置和药物,医院就有。

医院以后,万一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医院挂号和排队,非常麻烦。

目前儿科医联体成员单位有哪些?

黄国英:在复旦儿科医联体中,目前有复医院、医院、附医院、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医院、医院北院、医院医院等。

辐射范围横跨上海9个区,有核定床位张,医生余人,年门急诊人数余万人次,出院病人数5万余人次,约占全市儿科医疗服务总量的三分之一。

医院开在家门口,真的吗?

黄国英:儿科医联体统一管理、标识、培训、标准和调配。值得注意的是,医院儿科门诊特色也会各不相同。

医院皮肤科有特色,医院北院儿科未来会发挥儿科皮肤专科特色;医院离上海迪士尼乐园比较近,会着重开展儿童意外伤害救治急危重症的转运;医院会重点发展儿童肝病诊疗优势;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今后也会研究有感染性疾病的母亲的新生儿筛查指南;医院则会提升新生儿科水平,特别对特殊的孕产妇及新生儿进行疾病筛查;医院青浦分院则会发挥原有的呼吸科优势。

我们运行了一年半的儿科医联体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医院普通儿内科病人明显减少,仅去年大概就减少6万多,但是专科病人比例却上升了10%。

再比如说青浦新生儿,出生以后一旦要住院的话,以前70%、80%都转到医院,我们统计了一下,去年这个数字降到了8%,这个是非常好的变化。

孩子医院?

黄国英:小孩子生病时候表现出来的一些症状假不了。作为家长,感觉到孩子生病以后首先需要一个初步判断哪里不对劲了(比如吃饭、吃奶、睡眠、精神状况等等)。

但是家长不太懂这个孩医院还医院看儿科,亦或者医院配一点感冒药就行了。

我们儿科医联体提倡分级诊疗体系:医院有一位医生帮助家长进行疾病初步的识别与排除,医院做出基本判断。

并且,医院设立绿色通道,医院预约跟转诊,不需要家长再去重复挂号和排队。这是我们正在努力的方向。

医院增加儿科门诊的可行性

黄国英:小孩子的病由儿科医生来看是最理想的。但是目前我们国家的儿科医生非常短缺。

如果参照国际标准,名14岁以下儿童有1.5个儿科医生的话,我们国家目前大概有0.5不到,还缺三分之二。有人估算了一下,接近3个亿的儿童人口,我们还缺20万儿科医生。所以可以想一下,如果全部由儿科医生承担小孩子的疾病诊断治疗,短时间做不到。

从长远来看,我们要成体系的、尽可能多地培养儿科医生儿科需要一个周期,不可能一蹴而就。那么从实际出发,解决现实问题的话,我们就要利用现有的一些医疗资源。

比如说培养现有的全科医生、内科医生等。这些人已经经过正规的医学院培养,只要对他们进行针对性的儿科训练,半年或者一年,这些人就应该掌握并且能解决相当大部分的常见病、多发病的辨别和初步诊疗方法。

医院北院的儿科门诊会越来越好

黄国英:我注意到有网友提到华山北院,周六、日不接诊,晚上没急诊等问题。我想说目前来看,医院要开设儿科是非常困难的,包括医生护士的招聘都非常困难。

后来成立了医联体,我们通过复旦大学儿科医联体这样一个名义来进行统一招聘,招到了14名医生,才让医院实现了一个儿科零的突破,让华山北院儿科从无到有,是非常大的进步。

开急诊,周末接诊、开设病房等都是我们下一步计划。我们希望华山北院的儿科做得更好,能把80%的孩子都能在医院北院得到最好的治疗,期待市民和网友能够给予宽容和理解。

复旦儿科医联体运行情况

黄国英:医院医院,要解决的是疑难杂症,我们注意到,医联体成立以来,我们这样的病人增加了11%。我们专家、教授,甚至是院士,不用再多为常见病而花费时间,可以把时间真正花在需要解决疑难杂症的病人身上。

一些常见病、多发病,尽可能通过分流的方法,让医院或者医院来看,让老百姓就近看。

计划在闵行13家医院先行先试

黄国英:我们所在的闵行区有1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我们计划好好的培训这1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儿科医生,就能解决附近老百姓小孩子生病的一些问题。

意味着孩子生病了,在闵行可以首先选择家门口的医院,这里面有一部分是常见病、多发病,总有一部分是疑难杂症,它跟我们是协作关系,有绿色通道可以进行预约转诊。

儿科医联体的现状和未来

(PS:时长3分6秒,建议在WiFi下观看)

黄国英:复旦儿科医联体通过一年多的探索,我们对于整个进展还是很有信心的。我们将紧紧地扭住不放高水平同质化这一目标,接下来会把医联体成员的这些单位儿科医疗服务抓得更紧。

我们将统一的医疗服务模式,统一安全和质量的管理,统一发展规划,统一信息化的管理。

下一步,在保证我们高水平、同质化的基础上,我们希望能开始探索一些下沉,纵向协作网的动作。

我们先从我们所在的闵行区开始,建立复旦大学儿科医疗联合体闵行协作网。这个协作网将包括13家卫生服务中心,三家二级、三级医院的儿科。

另外在三家医院里面的儿科,我们将会设立一些联合儿科病房。让附近地区的孩子们,能放心地就近住院。这样就解决了相关地区儿科医疗短缺的一些问题。当然其它的成员单位我们也希望他们在所在的社区也做一些探索,我们也会从整个医联体总体的情况来进行推动。

点击观看往期内容1、医院儿内科主任鲍一笑访谈——“小儿感冒咳嗽”;2、市疾控中心主任吴凡访谈——“雾霾”;3、医院周英豪主任访谈——“中医养生”;4、医院朱蕾主任和疾控中心陈健访谈——“甲流或呼吸道疾病”;5、医院儿科主任医师刘海峰访谈——“宝宝发烧”;6、医院封启明访谈——“家庭急救”。

本期栏目支持:医院、上海市卫生计生委、看看新闻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注明  http://www.wsldq.com/zdjj/11657.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儿科急救网站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