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人九湿中医三管齐下祛除湿毒

时间:2018-8-16来源:中毒急救 作者:佚名 点击:

蓝字

春天,警惕一种能要命的嗓子疼

春天,有一种嗓子疼是会要命的,因为它会让人憋死,这种嗓子疼是人们不太熟悉甚至没太听说过的“急性会厌炎”,它的医学名称是“急性声门上喉炎”。

会厌就长在嗓子里面,位于舌根的后方,是咽喉部的指挥系统,我们咽的东西,呼吸的空气,都要经过它,它如果发炎,也会和普通的咽炎,扁桃体炎一样的引起嗓子疼,只不过它在嗓子疼的同时,还能引起喉部的阻塞,而使呼吸不畅,严重的会因为窒息而死亡。

这种病在冬春交际的时候更容易发生,大人孩子都有,和咽炎、扁桃体炎一样,也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这些细菌在冬春这样的干燥季节中更容易繁殖,只是被感染的会厌部太危险了,是呼吸道的关卡、要塞,堵住就麻烦了,在五官科,每周都会有一两个这样的病人就诊,但因为就诊及时,还没有危及生命。

急性会厌炎的发生一般都很急,是急性甚至是暴发性的,往往是突然出现的咽痛,声音嘶哑,而且呼吸气急,同时还有发烧,而且迅速发生吞咽困难、呼吸困难,因为嗓子那个部位被堵住了。有些感觉敏感的人,甚至会觉得嗓子有个线一样的东西存在,这些都足以帮你判断,这次嗓子疼,和之前的咽炎,扁桃体炎不一样。后者的疼痛会持续几天,但最多是咽东西时疼,而且没有什么更多的进展,而急性会厌炎往往很快就给你颜色看看。

来源:北京晨报

十人九湿中医三管齐下祛除湿毒

 于振宣

  教授,医院主任医师。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早年师从著名中医大师岳美中、方药中、祝谌予等。擅长治疗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中风及中风后遗症、帕金森、脑萎缩、胆石症、脂肪肝、肝硬化、血液病、肿瘤保守与术后治疗等。出诊时间:周一上午。

  俗话说“湿气缠身百病生”,如果身体湿气重,各种疾病都会找上门来。从中医的角度来说,很多疾病都和湿气有直接关系,且体内湿气淤积过多就易形成湿毒。那么,人体内为何会有湿气?又如何除去湿毒呢?医院主任医师于振宣教授本期将会为读者一一解答。

  环境潮湿饮食贪凉易导致湿毒淤积

  中医认为,人体内过多的湿气就是湿毒。在自然界中,“风、寒、暑、湿、燥、火”六气是维持气候正常存在的因素,六气之一的“湿”如果过盛,弥漫在体内,就会对身体产生不良影响,被认为是一种邪气,中医称为湿毒、湿邪。湿气可阻滞人体内的流通,阻止人体内阳气的生发,当这些湿气无法排出,就会堆积在人的体内影响消化功能,排汗、小便等都可能会出现问题。

  于振宣教授表示,从临床接触的患者来看,相当大一部分患者体内都有湿毒,可以说“十人九湿”。那么,湿毒从哪里来呢?于振宣教授表示,一是外部环境,如果居住的地方比较潮湿,或者涉水淋雨,喜欢席地而坐,洗完澡或者淋湿之后没有立即擦干水分,穿潮湿的衣物,头发未干就睡觉等都会使进入体内的水过量而形成湿邪,影响机体正常运转。此外,天气的变化,如夏天又热又潮湿,湿热也会趁机侵入体内,加重湿邪的程度。

  提到湿邪,很多市民表示,现在人们生活条件比以前好了很多,很少有人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人体内的湿毒应该会少一些。然而,于振宣教授却表示,正相反,现代人体内湿气可能比以前的人更重。这也湿毒产生的第二个原因: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的改变。比如,现在人们夏天贪凉吹空调,贪吃生冷瓜果等冰镇寒凉之物,再比如很多人喜欢喝饮料,而饮料多含糖;再如生活条件好转,很多人饮食热性,滋腻,高胆固醇食物;中国传统的煎、炸、爆炒食物,火锅底料都含有过多的油,现代人的运动又过少,体内代谢不佳,运转不畅,这些不能完全消化排出而滞留在体内堆积起来,就形成了人们常说的湿毒。此外,还有一个需要特别注意的原因是,现代社会,人们工作、生活压力加大,内心的焦虑不安等,也是导致湿毒积存体内的原因。

  湿毒淤积易导致众多严重疾病产生

  于振宣教授表示,湿毒是影响健康的各种致命因素,易导致众多严重疾病的发生,比如人们熟悉的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等主要就是湿毒导致的疾病。具体到每个人,体质不同,湿毒停留的部位也会不同,这些湿毒停在哪里,哪里就会生病。

  比如痰湿在肺,就会引起咳嗽、肺炎、支气管炎;中医说,脾主运化,其实就是脾主运化水湿,如果脾虚,运化水湿的能力就差,湿气停留在体内,会造成消化系统的病变,如胃稽留液、肠鸣漉漉等。同理,痰饮湿邪如果停留在乳房位置,就容易造成乳腺囊肿,甲状腺肿大,淋巴腺肿大。湿气困厄在关节,就会造成关节的麻木,重滞,肿胀,若下肢积水还会造成水肿。如果湿气停留在皮肤,则会引起诸多的皮肤病,如皮肤的肿胀,瘙痒,湿疹渗出。

  此外,湿属于阴邪,湿气重浊,粘腻,因此困厄阳气,无法生发清阳,就会感觉到头闷、头沉、头重、头目不清、昏睡、肢体酸困、酸懒、全身没有力气等等。湿邪沉积体内还有一个表现的就是肥胖,而肥胖则可导致“三高”等各类严重疾病的产生。

  易积不易排祛除湿毒要有耐心

  湿邪不祛,吃再多的补品和药品都如同隔靴搔痒,因此有了湿毒一定要想办法排出去。然而,湿毒的排除并非人们想象的那么容易。

  于振宣教授表示,湿毒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湿邪阻滞,让人感到困倦、疲乏、身体沉重、头目不清,好像头上包裹着东西一样。二是湿气粘腻、浊重、往下沉,使得分泌物臭秽,出汗味道难闻。

  此外,并非单独存在,常常夹杂其他邪气也是湿毒的一个显著特点。比如夏天湿和热结合起来,形成湿热邪气,造成湿热阻滞体内;冬天湿和寒结合形成寒湿,影响经络气血的循行;湿还可以兼风,形成风湿,造成更多的病症等。这些均是导致湿毒不容易祛除的原因。

  于振宣教授说,人们总是期待快速祛除疾病,一些病人在治疗的过程中,会因为没有马上见效而放弃治疗。网上也有不少文章,如“一招帮你快速排出湿邪”“简单几步就能快速逼出多年湿毒”,这样的说法并不可靠。想尽快治愈疾病的心情可以理解,但事实并非如此,患者一定要有耐心,这样才能逐步把湿毒化掉。

  宣上畅中导下三管齐下祛湿毒

  对于如何祛除湿毒,于振轩教授表示,中医手法祛湿毒,应采取宣上,畅中,导下的方法。宣上,即在上宣肺,肺为水之上源,就是说肺气肃降,水湿才能下达膀胱;畅中,就要健脾利湿,脾主运化,水湿困厄脾胃,易招致外湿侵袭,代谢不好。让脾恢复正常的运化和升降功能,湿气才会化掉。导下,就是要通过利尿把湿气排出体外。此外,还要根据不同患者的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办法辨证施治,如芳香化湿,祛风化湿,苦寒燥湿,淡渗利湿等。

  小贴士:

  于振轩教授表示,有了湿邪,三分靠药,七分还要靠自己。生活中,以下事项一定要留意:

  1、潮湿下雨天减少外出;地板湿气重,夏季避免直接睡地板;房间内的湿气如果很重,建议多开窗透气,如果外界湿气也很重,打开风扇、除湿器等,保持空气的对流和干燥。

  2、肠胃系统关系到营养及水分代谢,最好的方式就是适量、均衡饮食。酒、牛奶、肥甘厚味食物,甜食饮品应减少食用。生冷食物、冰品或凉性蔬果,如生菜、沙拉、西瓜、大白菜、苦瓜等会让肠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滞,最好在烹调时加入葱、姜,降低寒性。

  3、适度运动有助于生发阳气,湿邪困住阳气的时候为阳气“加油”,促进脾胃的运化功能,增强抗湿邪的能力。运动排汗也是一种有效的祛湿方式,但要要避免穿潮湿未干的衣服,不要盖潮湿的被子,洗完澡后要充分擦干身体,吹干头发。

  4、脾虚偏胖的人长期有湿浊阻滞,容易困倦、头晕,犯气管炎、咳嗽、痰多,容易具有这种体质的人,生活中一定要小心注意,最好通过吃中药进行调理,慢慢改善体质。

  5、赤小豆薏米粥不宜随便喝。一些懂得养生的人通常用赤小豆薏米粥来除湿,于振宣教授表示,赤小豆薏米粥确实能够排湿,但不同患者的湿气不一样,长期喝红豆薏米,不对症的话,有的甚至有可能越喝身体问题越严重,建议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体质选择代茶饮。

  北京晨报记者祝凤岚

赞赏

长按







































北京现在好点的治疗白癜风要多少钱啊
什么是白癜风


转载注明  http://www.wsldq.com/zdjj/8077.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儿科急救网站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