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仙人在基层张亚停扎根雪域高原,缺氧

时间:2021-4-23来源:灾难急救 作者:佚名 点击:

“短短一年的援藏工作就要结束了,很快就要和‘醉’美林芝说再见了,这里的蓝天白云、神山圣湖、藏族舞蹈、青稞糌粑,还有藏族同胞的热情已经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和心灵。‘醉’美林芝,援藏‘医’路也将是我珍藏一生的回忆。”

——张亚停

在援藏之前,西藏对张亚停来说仅仅是一个由“蓝天白云、神山圣湖、青稞牦牛”等符号构成的雪域净土。长久以来,张亚停对这片神圣之地一直怀着“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情感,他从没想过有一天自己会踏上这片土地,驻点帮扶一年之久。

初到西藏

医院将开展新一轮“组团式援藏”工作的消息后,我院儿科张亚停医师在征求了家人、科室的同意后报了名。年6月28日,医院领导的嘱托,带着家人和同事的祝福,张亚停踏上了前往林芝的飞机,正式开启了援藏之路。

来到新的工作岗位,张亚停马上深入当地儿科进行调研,整理科室发展需求清单,并根据实际情况做出解决方案。“这里需要什么?我能做什么?”是他初到林芝时常常自问的问题。援藏一年,他给自己定下的目标是:在一年时间里,为当地儿科留下技术、培养人才。

回想起刚到林芝时,张亚停发现自己走得稍快些就觉得喘不上气,教学查房时也会觉得上气不接下气,只能讲一会停一会,有时还要一边吸氧一边工作。高原反应无疑是辛苦的,但这种辛苦让张亚停真正学会了“慢下来”:培养一颗不急不躁的耐心,梳理日常诊疗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静下心来感悟都市生活中常常被忽略的美好。当他看到林芝瑰丽纯净的景色,看到当地儿科医师求知若渴的眼神,看到他们的医疗技术水平不断进步,看到来看病的孩子和家长如释重负的笑容,便觉得这点辛苦算不上什么。

一段时间后,张亚停发现自己喘不上气的情况逐渐消失了,他欣喜地意识到,自己已经慢慢地适应高原了。或者说,高原已经张开怀抱接纳他了。

准备出院的小病人和正在吸氧的张亚停医师合影

援藏医路

援藏期间,张亚停还根据当地儿童多发疾病、生长生活环境等情况,医院儿科开展针对性诊疗。

了解到林芝地区儿童呼吸道疾病多发,张亚停指导当地儿科开展了儿童慢性咳嗽诊治、儿童肺炎的规范化诊治、个体化雾化治疗等新项目。在门诊中,张亚停发现接诊的患儿普遍存在营养不良、缺铁性贫血的情况。在基层走访调查中,张亚停发现这与当地的喂养方式有关。为此,他针对性地制定了林芝地区婴幼儿喂养指南,并通过门诊和病房的宣传栏对患儿家长进行科普宣教,提高了家长合理喂养意识,有效改善了当地儿童及住院患儿的生长发育状况,造福了当地儿科患者。

此外,张亚停还积极开展儿科急救项目,多次组织参与抢救儿科危重患儿,成功挽救了多位患儿的生命。有效医院儿科的危重患儿救治水平,为该院后续建设儿科PICU打下基础。

张亚停医师为患儿看诊

在援藏过程中,张亚停医师接诊过不少患者,其中最令他印象深刻的是年仅3个多月的西绕措姆。年7月,来自林芝市工布江达县的西绕措姆因重症肺炎及营养不良被紧医院儿科就诊。明明是3个半月大的宝宝,体重却只有正常半个月大的婴儿重,情况令人十分揪心。当时,患儿已经出现呼吸困难、口唇发紫的情况,见状张亚停立刻为患儿实行持续气道正压(CPAP,又称无创呼吸机)。在无创通气的帮助下,孩子的血氧饱和度逐渐从40%上升到90%。为了防止孩子因营养不良而导致肺炎再度恶化,他还为患儿精心准备了特殊的婴儿配方奶粉。

张亚停医师为患儿做检查

每一天上班和下班前,张亚停都会来到病房检查西绕措姆的情况,而西绕措姆也常常会对他露出天真纯洁的笑容。经过两周的治疗,孩子的肺炎逐渐好转并可以自主呼吸,黑瘦的小脸也逐渐变得红润饱满。出院之时,孩子的家属为表示谢意送来了锦旗,并隆重地为他献上了哈达。

康复患儿家长敬献锦旗表示感谢

传经送宝

除技术帮扶外,医院儿科整体医疗水平提升也是张亚停援藏的重点之一。

在林芝的一年里,他两周开展一次科内培训及业务学习,对全院的年轻医师进行了儿童心肺复苏和新生儿心肺复苏的培训,有效提升了当地医师的业务能力;医院儿科“螺旋上升式”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课程,要求年轻的儿科医师进行试讲课,训练年轻医师对儿科知识的掌握能力和讲课能力;规范儿科常见病的诊治流程,主导开展了PPD皮试、缺铁性贫血检查、川崎病诊治等新诊疗项目;开设了儿科专家门诊,扩大了儿科诊疗疾病范围,如新增儿童保健、儿童贫血、儿童慢性咳嗽、儿童皮疹等疾病诊治等等,在林芝地区树立了良好的患者口碑。

此外,他还积极投身于儿科学科建设中,协助科主任进行科室管理及建设,参与儿科PICU的规划及儿童保健门诊规划建设,制定了儿童保健所需的生长曲线和测评表。在学科建设之外,张亚停还强化了当地儿科医师的科研能力,并指导当地儿科成功申请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1项。

张亚停医师为当地医师授课

张亚停医师开展儿童及新生儿心肺复苏培训

有一次,在日常查房教学中,张亚停发现科内的年轻医师总是害怕被点名。细问之后,他才知道原来大家是担心自己回答不上来。

张亚停说:“床边教学查房是学习临床知识最佳的途径,只有熟悉自己病人的一切情况才能做到心中有数,并且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以应对新情况、更新诊疗方法。”于是他不断引导鼓励年轻医师通过查房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

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查房后,张亚停发现科室的年轻医师有了很大的进步,他们会主动地查阅书籍、文献,并且还会主动提问,查房再也不是他们的“噩梦”。此外,了解到当地儿科还没有规律的疑难病例讨论活动,张亚停还向科主任建议定期开展疑难病例讨论,现在这已经成为了科内的“优良传统”。

张亚停医师进行带教查房

心系基层

除了医院的诊疗和教学工作外,医院在本市组织的义诊和宣传活动。

这一年间,他的足迹遍及了波密、易贡、墨脱、工布江达等县,多次开展巡诊、义诊、授课和教学查房活动,和当地的儿科建立了“结对结亲”的关系,提高当地基层儿科的诊疗水平。医院缺乏培训人员,张亚停还自告奋勇担任了基层医疗机构的培训老师,为基层医师进行授课,既造福了当地儿童,也医院儿科的影响。

张亚停医师参加义诊活动

张亚停医师到林芝农牧民家中为孩子体检身体

一年援藏情,一生西藏情。离别之际,他觉得自己的心灵已经扎根在这片雪域高原上。

张亚停说:“援藏医路不是一个终点,而将是一个起点。从此,西藏也不止是我曾经向往的‘诗和远方’,更是我以后深深牵挂的‘第二故乡’!”

RECOMMEND推荐阅读

▲逸仙人在基层

守护开在大凉山上的“花”

▲逸仙人在基层丨援疆传大爱,逸仙勇担当

▲逸仙人在基层

梁颖:一年援藏行,终生西藏情

责编:黄睿、刘昕晨

初审:张阳审核:林伟吟审核发布:欧阳霞

获取更多健康资讯

定期更新敬请

转载注明  http://www.wsldq.com/znjj/11606.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儿科急救网站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