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绩效工资分配制度改革的应对策略

时间:2016-12-25来源:灾难急救 作者:佚名 点击:

作者:秦永方

医院绩效工资分配制度中存在许多的不合理现象,内部的不公平性导致员工的不满,由于绩效工资分配制度改革涉及利益的调整,绩效工资分配方案的调整,小调小震动,大调大震动,医院只是微调,尽可能从维稳出发,减少改革的阻力。

一、医院绩效工资分配存在的主要问题

1、偏重经济激励

医院绩效工资由于30余年的改革积淀,形成了以收入-支出=结余提成的绩效工资核算模式,导致医务人员过分追求经济效益,促使科室过度医疗重复检查、大处方、开贵药等方式在增加科室收入,过分的趋利性,忽视了医院的公益性,导致看病贵。

2、忽视科室差异

医院由于采取收减支提成绩效工资,对科室差异考虑不全面,没有充分对科室价值、风险、劳动强度、影响力等多因素进行评价,一般采取人为的提取比例调节,导致收入效益好的科室绩效工资较高,而一些社会效益好收益低的科室绩效工资低,比如儿科,儿科医生的奇缺,不得不思考他们的待遇较低有关,临床科室效益工资没有医技科室绩效工资高等,造成内部分配的严重不公,长期以往,医院整体发展失去平衡。

3、绩效考核流于形式

医院绩效工资分配,单纯为发奖金,没有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指标,或者有绩效指标也不知行严格考核。绩效考核指标主要存在的问题,一是定性指标太多,不好量化,造成管理弱化;二是绩效考核指标避重就轻,选择指标不合理;三是绩效考核流于形式,管理者不愿意得罪人。医院绩效考核流于形式,绩效工资成为员工的正常收入部分,失去了激励作用。

4、薪酬比例不合理

医院绩效工资与固定工资比例不协调,医院绩效工资发的比例较高,变成员工的相对固定收益,已经失去了积极作用,成为保障作用。医院绩效比例较低,不能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因此绩效工资与固定工资比例的合理性,对员工的激励作用不同。

二、医院绩效工资分配制度改革的应对策略

1、打破按照收支结余提取绩效工资模式

针对按照收支结余提奖的弊端,应逐步建立按照岗位工作量为主的绩效工资分配制度,淡化趋利性,让医务人员回归正常真诊疗服务的轨道。

2、进行科室岗位价值评价合理确定科室绩效工资预算

通过对目前绩效工资公平性压力测试,找出分配不公的主要问题因素,有针对的宏观调控。首先对科室及岗位进行价值评价,科室评价主要按照科室业务量、收入、风险程度、科室影响力等,岗位评价按照多因素分析,从中发现科室差异和岗位差异,按照效率和效益结合科室及岗位差异,评价绩效工资分配的合理性,通过绩效工资预算控制不合理的分配,促使内部分配的公平性。

3、医院绩效考核办法

绩效考核制度,作为绩效工资发放的重要调节制度,对于加强管理,医院绩效目标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医院的战略目标,医院特色的绩效考核指标,指标要遵循重要、可控、可得的原则,尽可能的使用定量指标,定性指标也需要进行量化处理,减少绩效考核中的主管因素,才能却把绩效考核的结果。

秦永方老师联系手机:

医院绩效管理

医院成本绩效管理群:









































中年白癜风怎么治疗好
北京去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好


转载注明  http://www.wsldq.com/znjj/4054.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儿科急救网站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