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针见血并不是衡量护理工作的金标准

时间:2017-6-23来源:灾难急救 作者:佚名 点击:

静脉治疗已不再是一项单纯的技术操作,而是涉及多学科、多层面的知识与技能。「一针见血」并非那么容易,也不再是衡量护理工作的「金标准」。

滴血的伤疤,心痛又心寒

年7月19日上午,医院一名年轻护士在给一名3岁的患儿进行静脉穿刺时,由于没能一次成功,在护士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被其母亲用ipad直接砸向面部,造成额头长达1.5cm的伤口。

年12月7日,医院年仅20岁的儿科护士小桑,给一个10月大小的婴儿进行头皮静脉穿刺,未能「一针见血」,当场被孩子母亲拳打脚踢。

看着受伤的护士,让人心痛又心寒。其实,「一针见血」不仅是患者和家属希望的,也是护士们为之努力的目标。但医学是一门经验学科,即便是有经验的老护士,也不能保证百分之百的「一针见血」,因为影响静脉穿刺成功的因素有很多。

影响静脉穿刺成功的因素

影响静脉穿刺成功的因素有很多,除技术因素、血管条件、患儿的配合程度等以外,还有来源于操作者的心理因素。在遇到难以穿刺的血管时,护士往往会表现为紧张,害怕静脉穿刺失败给患者增加痛苦。

而患者及家属的情绪也会影响到护士的自信心,有些患者及家属表现出语言、表情、神态上对护士的不信任,例如:「我的血管不好打啊!」「你行不行啊?」等等,这些也会干扰护士的情绪,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特别是有多个家属在场或家属的经济社会地位较高的情况下,更容易产生这种感觉,担心扎不中被患者家属责怪甚至辱骂等,造成穿刺时手发抖、进针角度不对、方向偏离,影响静脉穿刺水平的正常发挥。

找静脉:并非那么容易

临床上通常所说的「一针见血」指的是外周静脉穿刺,包括一次性头皮针和静脉留置针。穿刺时先要找静脉,但外周静脉条件受到年龄、胖瘦及病理状态等因素的影响,因此,选好血管是静脉穿刺成功的前提。

但小儿可供选择的外周静脉找起来并非那么容易,皮下脂肪多、不能忍受疼痛、不配合穿刺等等都会影响「一针见血」。另外,穿刺部位的皮肤是否完整,有无破损、皮疹、感染等也会影响穿刺的成功。

常见的可供选择的静脉:

上肢常用的周围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贵要静脉、手背静脉网。

下肢常用的静脉:大隐静脉、小隐静脉、足背静脉网。

头皮常用静脉:如颞浅静脉、额静脉、耳后静脉、枕静脉,通过头皮浅表静脉输液,小儿多选此部位。

提醒:小儿不建议首选头皮静脉。

静脉穿刺失败的几种情形

1.针头滑出血管外:针头刺入静脉过少,抽吸虽有回血,但松解止血带时静脉回缩,针头滑出血管,药液注入皮下。

2.针头斜面部分在血管外:针头斜面未完全刺入静脉,部分在血管外,抽吸虽有回血,但推药时药液溢至皮下,局部隆起并有痛感。

3.斜面一半刺破对侧血管壁:针头刺入较深,斜面一半穿破对侧血管壁,抽吸有回血,推注少量药液,局部可无隆起,但因部分药液溢出至深层组织,患者有痛感。

4.针头刺破对侧血管壁:针头刺入过深,穿破对侧血管壁,抽吸无回血。

特殊静脉及穿刺方法

小儿静脉:穿刺时用左手拇指及食指分别固定静脉两端,右手持针以与头皮夹角10°左右沿静脉向心方向均匀力量刺入。

肥胖者:静脉较深且不明显,但不易滑动。可用食指摸清血管走向,先以45°进针,刺入皮肤后再将针头稍稍挑起,徐徐进入血管,见回血即穿刺成功。

静脉痉挛:天气寒冷或发热寒战期的患者因四肢冰冷,末梢血管收缩,血管腔变细。可用热水袋热敷使血管扩张充盈,如来不及充盈可扎上止血带约1min时,松开止血带,此时血液迅速回流,血管短暂性充盈,再扎止血带,可改善血管充盈度,而有利于穿刺。

长期输液患者:由于药物刺激,血管硬滑,常造成穿刺失败。可选用手背部静脉,嘱患者五指并拢,操作者左手紧握患者五指,使手背部皮肤绷紧,以固定血管,以45°进针,见回血后,针头稍挑起,顺血管进入少许即可。

水肿患者:由于疾病的影响,组织间隙积聚过多的液体,致使表浅静脉不易看到或触及。

对于此类患者的血管,可用两条止血带捆扎患者肢体,上下相距15cm,肢体远端一条最好选较宽的止血带,捆扎在患者的肘部、腕部或踝部,1min后松开下面一条,见血管后立即进针。

儿科护士如何应对扎针难

1.扎针前和患儿家属做好解释工作:我不能保证一针扎上,但会尽最大能力去用心做!现场操作时,即使听到不客气的话语,护士要能沉得住气,态度要温和,绝不能让患儿家属认为或察觉出你在生气。

2.对住院的患儿,沟通时就给患儿家属先打预防针,语气平静、诚恳:「我们不敢保证绝对一针可以扎上,就像你不敢保证我扎上之后你家孩子绝对不会跑针一样,但我的心情绝对是想一针扎上,就像你希望孩子不跑针一样的心情。

如果我没有把握我会叫我同事帮助的,请相信我。」必要时也请医师帮忙说:「输液有一定的风险,不一定能一针扎上」,让患方做好心理准备。

3.患儿不配合,可以将话题转到患儿:「宝贝来!我看看,宝贝很勇敢……」转移患儿视线的同时,评估血管,血管清晰,一针搞定;血管条件差,没有把握,跟家属讲明穿刺的难度,然后叫1~2个同事一起来完成这项操作。

4.遇到难缠的家属,新护士没有把握的情况下,可直接喊比较有经验的护士。

要是护士单独一人值班时,家属要求不让当班护士扎针,这种情况之下,护士不能自己一个人扛着,可以寻求借力,请护理会诊,病房扎不上到儿童输液室,输液室扎不上就到病房,科室之间互相帮忙,共同应对难关。实在不行,向医生做好解释工作,医院。

编辑:王妍

护理君小儿输液为什么不主张首选头皮静脉?回复,护理君马上告诉你;回复「绑定」,还可获得5个丁当,下文献下PPT兑换各种奖品哦。







































能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北京最好白癜风专业医院


转载注明  http://www.wsldq.com/znjj/5996.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儿科急救网站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