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服务儿科护理新技术小儿捏脊

时间:2019-2-2来源:灾难急救 作者:佚名 点击:

我院儿科于年3月份起开展了护理新技术--小儿捏脊疗法,收到了较好的疗效。此该疗法能够改善患儿症状及提高机体免疫力,同时,增加与患儿家属的沟通和交流,家长经过指导回家以后可继续坚持此项操作,家长也乐于接受。该技术操作简便,适应症多,疗效好,无副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捏脊疗法是连续捏拿脊柱部肌肤,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常用于小儿“疳积”之类病症。所以又称“捏积疗法”,属于小儿推拿术的一种。它具有疏通经络、调整阴阳、促进气血运行、改善脏腑功能以及增强机体抗病能力等作用。

一、作用原理

通过捏提等法作用于背部的督脉、足太阳膀胱经,由于督脉总督诸阳,背部足太阳膀胱第一侧线分布区又为脏腑背俞穴所在,“迫藏近背”,与脏腑密切相关,所以捏脊疗法在振奋阳气、调整脏腑功能方面的作用比较突出。捏脊能提高患儿的血红蛋白、血浆蛋白、血清淀粉酶指数,加强小肠的吸收功能。

二、适应症

该技术可促进患儿气血运行、改善脏腑功能。增强患儿机体抗病能力等作用。在健脾和胃方面的功效尤为突出。临床常用于治疗小儿疳积、消化不良、厌食、腹泻、呕吐、便秘、咳喘、夜啼等症。此外,也可作为预防保健。

三、操作方法

捏脊的具体操作方式有两种手法:

一种是拇指指腹与食指、中指指腹对合,挟持肌肤,拇指在后,食指、中指在前。然后食指、中指向后捻动,拇指向前推边捏边向项枕部推移。

另一种是手握空拳,拇指指腹与屈曲的食指桡侧部对合,挟持肌肤,拇指在前,食指在后。然后拇指向后捻动,食指向前推动,边捏边向项枕部推移。

上述两种方法可根据术者的习惯和使用方便而选用。两手沿脊柱两旁,由下而上连续地挟提肌肤,边捏边向前推进,自尾骶部开始,一直捏到项枕部为止(一般捏到大椎穴,也可延至风府穴)。重复3~5遍后,再按揉肾俞穴2~3次。一般每天或隔天捏脊1次,6次为一个疗程。慢性疾病在一个疗程后可休息1周,再进行第二个疗程。

1.捏脊的部位为脊背的正中线,从尾骨部起至第七颈椎。即沿着督脉的循行路线,从长强穴直至大椎穴。如头面部症状明显(目红赤、痒涩羞明、鼻腔红赤、牙齿松动、牙龈溃烂、面黄肌廋、唇红烦渴、面红烦急、惊悸咬牙等)者,可捏至风府穴。捏拿完毕,再按肾俞穴。

2.施术时病人取舒适体位,以俯卧位或半卧位为宜,务使卧平、卧正,以背部平坦松弛为目的。

3.在捏脊的过程中,用力拎起肌肤,称为“提法”。每捏3次提一下,称“捏三提一法”;每捏5次提一下,称“捏五提一法”;也可以单捏不提。其中,单捏不提法刺激量较轻,“捏三提一法”最强。

4.施术时可根据脏腑辨证,在相应的背俞穴部位上用力挟提,以加强针对性治疗。如厌食提大肠俞、胃俞、脾俞;呕吐提胃俞、肝俞、膈俞;腹泻提大肠俞、胃俞、三焦俞;便秘提大肠俞、胃俞、肝俞;多汗提肾俞、照明俞、肺俞;尿频提膀胱俞、肾俞、肺俞;烦躁提肝俞、厥阴俞、心俞;夜啼提胃俞、肝俞、厥阴俞;失眠提肾俞、脾俞、肝俞;呼吸系统病症提肾俞、肺俞、风门等。

四、禁忌症

脊拄部皮肤破损,或患有疖肿、皮肤病者,不可使用本疗法。伴有高热、心脏病或有出血倾向者慎用。

五、注意事项

1、本疗法一般在空腹时进行,饭后不宜立即捏拿,需休息2小时后再进行。

2、施术时室内温度要适中,手法宜轻柔。

3、体质较差的小儿每日次数不宜过多,每次时间也不宜太长,以3-5分钟为宜。

4、在应用此法时,可配合刺四缝、开四关、药物、针刺、敷脐等疗法,以提高疗效。

靳铁霞

赞赏

长按







































白癜风治疗去哪里
北京医治白癜风医院


转载注明  http://www.wsldq.com/znjj/8828.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儿科急救网站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