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与临床年第二季度
药讯
RemediesClinics
药品与临床
政策信息丨合理用药丨不良反应
-目录-
01
NEWS
用药安全
·阿米卡星注射剂药品说明书的修订
·曲马多复方制剂药品说明书的修订
·注射用生长抑素增加多项不良反应
·奥拉西坦注射制剂增加多项不良反应
02
NEWS
适应症及用法用量增加
·氟西汀口服制剂增加儿童用药相关信息
·利培酮口服制剂增加儿童用药相关信息
-用药安全-
阿米卡星注射剂药品说明书的修订
阿米卡星是一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属于半合成氨基糖苷类,具有明显的杀菌作用,为静止期杀菌药。其对肠道革兰阴性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所产生的的钝化酶稳定,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联合可获协同杀菌作用。目前我院在用品种为硫酸阿米卡星注射液。
新修订的说明书增加了:由于非肠道给予氨基糖苷类药物会引起耳毒性和肾毒性,因此对于接受这类药物治疗的患者需要进行密切临床观察,尚未确定治疗期超过14天的安全性。此外,在非肠道注射、局部滴注以及口服氨基糖苷类药物后还会出现神经肌肉阻滞和呼吸麻痹。
部分增加了血液及淋巴系统、免疫系统、代谢及营养、神经系统、眼器官、呼吸系统、胃肠道系统、皮肤系统、肌肉骨骼结缔组织、肾脏及泌尿系统、肝胆系统等多器官系统不良反应及发生频率。
部分增加了神经毒性、肾毒性、神经肌肉毒性、过敏反应的具体描述。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耳毒性通常是不可逆的。在可行情况下,应检测阿米卡星血药浓度,其峰浓度应小于35μg/ml。阿米卡星还可能导致艰难梭菌相关性腹泻(CDAD)。
部分增加:不能同时给予阿米卡星和强效利尿剂(依他尼酸或呋塞米),因为利尿剂本身可以导致耳毒性。氨基糖苷类药物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体外混合可致相互失活,应分瓶滴注。氨基糖苷类药物与双膦酸盐合用时,发生低钙血症的风险增加。当氨基糖苷类药物与铂类化合物一起使用时,肾毒性和耳毒性的风险增加。在麻醉药物或肌松药物(包括乙醚、氟烷、d-筒箭毒碱、琥珀酰胆碱和十甲铵)影响下,不建议腹腔内使用阿米卡星,因为可能会发生神经肌肉阻滞和随后的呼吸抑制。吲哚美辛可能升高新生儿阿米卡星的血药浓度。
此次说明书涉及多项修改,临床医师及药师在选择用药时,应当根据新修订说明书进行充分的获益/风险分析。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年第46号公告-
-用药安全-
曲
曲马多复方制剂药品说明书的修订
氨酚曲马多主要用于中度到重度的急性疼痛治疗,成分中含有曲马多和对乙酰氨基酚。目前我院在用品种为氨酚曲马多片,商品名及通安。
新修订的说明书增加:使用曲马多的患者,可能发生成瘾、滥用和误用的风险,且可发生严重的甚至致死性的呼吸抑制。医师应仔细评估死亡风险并定期监测患者不良反应。
药品说明书的模块新增了:本品禁用于12岁以下儿童;已知或疑为胃肠道梗阻者(包括麻痹性肠梗阻)禁用;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我院在用品种:咪多吡)合用或过去14日内曾使用过者禁用。
对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儿童、老年用药增加了相关内容。不推荐妊娠期、哺乳期妇女使用。
部分增加:与乙醇、镇静剂、镇痛剂合用可引起中毒,与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合用可引起呼吸抑制;不推荐本品与卡马西平联用,可增加癫痫发作风险;不建议本品与部分激动剂或混合激动剂/拮抗剂合用(丁苯诺啡、纳布啡、喷他佐辛、布托啡诺),可降低本品阵痛作用,和/或触发戒断症状等。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年第53号公告-
-用药安全-
曲
奥拉西坦注射制剂药品说明书增加多项不良反应
奥拉西坦为中枢神经系统用药,用于治疗脑损伤及脑损伤引起的神经功能缺失,记忆与智能障碍的治疗。目前我院在用注射剂品种有注射用奥拉西坦(商品名:欧来宁)和奥拉西坦注射液(商品名:倍清星)。
新修订的药品说明书中部分增加:皮肤及皮下组织损害、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免疫系统的过敏样反应、胃肠系统损害、神经系统损害、精神类反应、呼吸系统反应、心脏器官反应、血管与淋巴管类反应、肝胆异常、肾脏及泌尿系统损害等。
根据新修订的药品说明书,临床医师及药师在选择用药时,应注意监测患者不良反应,做好应对处理措施及准备。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年第53号公告-
-用药安全-
曲
注射用生长抑素药品说明书增加多项不良反应
注射用生长抑素主要用于严重急性食管静脉曲张、出血,严重急性胃或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或并发急性糜烂性胃炎或出血性胃炎,胰腺、胆和肠瘘的辅助治疗,胰腺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辅助治疗。我院在用品种为注射用生长抑素14肽,商品名思他宁。
其中项增加上市后经验,包括胃肠系统损害、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心血管系统损害、神经系统损害、呼吸系统损害、代谢和营养障碍、全身性损害、免疫疾病与感染及用药局部部位损害。
部分增加(1)因肿瘤性或炎症性肠病引起的胰瘘或肠瘘需对原发疾病进行治疗;(2)上市后监测到注射用生长抑素有过敏性休克的病例报告,用药前应仔细询问药物过敏史,用药过程中注意观察,一旦出现皮疹、瘙痒、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症状和体征,应立即停药并及时治疗。
部分增加:本品不应与环己烯巴比妥、戊烯四唑同时使用;注射或点滴时应单独使用。
根据新修订的药品说明书,临床医师及药师在选择用药时,应当根据新修订说明书进行充分的获益/风险分析。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年第53号公告-
-药品适应症及用法用量修订-
曲
氟西汀口服制剂药品说明书增加儿童用药信息
此次修订的氟西汀口服制剂包括片剂、分散片及胶囊。我院在用品种有为两种盐酸氟西汀胶囊,分别是原研的百忧解和集采的奥麦伦。
方面增加:(1)中度至重度抑郁发作:8岁及以上的儿童和青少年;(2)强迫症:7岁及以上的儿童和青少年。
方面增加:(1)8岁及以上的儿童和青少年中度至重度抑郁发作:起始剂量为10mg/天,1~2周后,剂量可增加至20mg/天。每日剂量大于20mg的临床研究经验不足。超过9周治疗的临床研究证据有限。低体重儿童:由于低体重儿童血浆浓度水平较高,可以用较低的剂量达到治疗效果。对于接受治疗的儿科患者,应评估6个月后继续治疗的必要性。如果在9周内没有临床获益,则应重新考虑治疗。(2)7岁及以上的儿童和青少年强迫症:在青少年和体重较重的儿童中,开始以10mg/天的剂量进行治疗。2周后,将剂量增加至20mg/天。如果临床改善不明显,则在几周后继续增加剂量。建议剂量范围为20-60mg/天。在体重较轻的儿童中,以10mg/天的剂量开始治疗。如果临床改善不明显,则在几周后继续增加剂量。建议剂量范围为20-30mg/天。每日剂量大于20mg的临床研究证据非常少,并且没有超过60mg剂量的临床研究证据。在氟西汀支持其治疗强迫症的有效临床试验中,患者给予氟西汀剂量10-60mg/天。
此次对于氟西汀的适应症和用法用量更新,扩大了适宜人群,解决了儿科精神类药物超说明书用药的难题。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年第75号公告-
-药品适应症及用法用量修订-
曲
利培酮口服制剂药品说明书增加儿童用药信息
此次修订的利培酮口服制剂包括片剂、口崩片、分散片、胶囊及口服液。我院在用品种有两种利培酮片,分别是原研的维思通和集采的利培酮片。
方面修改为:(1)精神分裂症:13至17岁青少年;(2)I型双相障碍急性躁狂或混合性发作:10至17岁儿童和青少年;(3)孤独症相关的易激惹:5至17岁儿童和青少年;(4)智力低下或精神发育迟滞及品行障碍相关的攻击或其他破坏性行为:5至17岁儿童和青少年。
方面增加:(1)13至17岁青少年精神分裂症:初始剂量为0.5mg/天,每日在早晨或晚上单次给药。间隔24小时或者更长时间,按耐受性每日可增加剂量0.5mg或1mg,如耐受,以3mg/天为推荐剂量。维持治疗期时间尚不确定;(2)10至17岁儿童和青少年I型双相障碍急性躁狂或混合性发作:初始剂量为0.5mg/天,早晨或晚上单次服用。间隔24小时或更长时间,按照耐受性,每日剂量增加0.5mg或1mg,如耐受,以1-2.5mg/天为推荐剂量。维持治疗期时间尚不确定;(3)5至17岁儿童和青少年孤独症相关的易激惹:利培酮的剂量应根据患者的疗效和耐受性个体化。每日一次或每日两次。患者体重小于20kg,初始剂量为0.25mg/日。患者体重大于等于20kg,初始剂量为0.5mg/日。最少间隔4天后,体重小于20kg的患者增加至推荐剂量0.5mg/日,体重大于等于20kg的患者剂量增加至推荐剂量1mg/日。维持此剂量至少14天。若患者没有达到临床疗效,在间隔两周或更长时间后,体重小于20kg的患儿再增加0.25mg/日(达0.75mg/日),体重大于等于20kg的患儿再增加0.5mg/日(达1.5mg/日)。有效剂量范围为0.5mg-3mg/日。尚无关于体重小于15kg的儿童给药剂量数据。一旦达到推荐剂量并可维持临床疗效时,可考虑逐步减少剂量,获得有效性和安全性的最佳平衡。选择使用利培酮持续治疗的医师应当定期评估个体患者服药的长期风险和获益。出现持续嗜睡的患者最好在睡前服用利培酮,1日1次;或将日剂量分成2次给予;或者酌情减少剂量;(4)5至17岁的儿童和青少年智力低下或精神发育迟滞及品行障碍相关的攻击或其他破坏性行为:对于≥50kg的患者,建议每日一次0.5mg的起始剂量。如果需要,可以每天增加0.5mg剂量。对于大多数患者,最佳剂量为每天1mg。剂量范围为每天0.5mg-1.5mg。对于50kg的患者,建议每日一次0.25mg的起始剂量。如果需要,可以每天增加0.25mg剂量。剂量范围为每天0.25mg-0.75mg。必须持续评估是否需要继续使用利培酮。
此次对于利培酮的适应症和用法用量更新,扩大了适宜人群,解决了儿科精神类药物超说明书用药的难题。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年第75号公告-
医院药学部
文字:王倩
编辑:王倩
审核:张玲/许译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上一篇文章: 详解物业企业八大风险,分析到位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