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干货 婴幼儿急救最关键的5
纯干货 婴幼儿急救最关键的5
我们致力于服务所有爱生活的妈妈!来这里找志同道合的小伙伴!
妈妈帮有话说:昨天有妈妈在群里问到关于急救的一些知识,所以又把今年夏天儿科专家夏凯莉在郑州举行的一场关于婴幼儿急救的知识重新再分享出来。其实好多点帮主也总是会忘记,还是时不时的要翻出来看下。
文/Monica妈妈
周六,雨天来到艺术中心,非常有幸和一群爱学习的妈妈们及为数不多的亲爸爸们一起听讲座----医院的夏凯莉教授带来的“基础急救知识”(侧重幼儿急救)。含金量很高,受益良多,非常值得在郑州妈妈帮的平台上和大家分享。
有图片的我就不啰嗦啦,只做补充说明吧!
(现场急救)
夏老师提到了急救的“黄金五分钟”,意外发生的五分钟之内是抢救的黄金时间,也就是所谓“黄金五分钟”。在此期间时实施简单的急救,可以为病人争取宝贵的抢救时间。
但实际上很多家庭并不能掌握现场应急救护技能,往往在等待到来的时间里,眼睁睁地看着亲朋离去。
(急救技术分级)
急救技术是非常专业的技术,图3中除第一行的内容之外都需要通过学习更专业的课程甚至考试才能掌握或取得相应资质。但只要我们能够了解并熟练应用“现场急救”,还是能赢得很多个“黄金五分钟”的。
(现场急救的事前准备)
这四句话其实表达的核心意思是:培养自己和家人的安全意识。
特别是“熟悉逃生通道”一项,夏老师问到“有哪位家长注意到这个剧场有几个安全出口的?”真的没人举手哎。想到一个朋友,每每进到室内,无论是商场、饭店、酒店、KTV……先确认安全出口,我们总笑他惜命,现在看来是我们全无安全意识。
(急救电话)
(急救电话拨打时注意事项)
(急救电话拨打时注意事项)
打电话这项真的可以通过演练熟悉一下,家里有孩子和老人的,不防把急救电话号码和可能出现的情况写下来。意外发生时,即使老人孩子在紧张状态下也是可以照本宣科的。
(中毒咨询电话)
(中毒咨询电话)
关于中毒,医院的急救中心都有一本厚厚的中毒急救手册,便于医护人员对症确认因何中毒以及采取相应措施。所以当意外发生时,我们可以打上述咨询电话与急救人员交流,并在其指导下施救。
(家庭必备急救箱)
(急救箱物品)
(急救箱物品)
(急救物品替代物)
孕期我淘宝了一个家庭急救包,但和夏老师列出的内容相比,显然是不够的。这个任务交给娃爹!
(现场急救程序)
(现场急救程序)
(现场急救程序)
急救的国际化规范流程(DR.CAB)非常有必要了解一下。是保证急救效果和规避风险的前提,夏老师友情提醒:有糖尿病、高血压或其他特殊病史的老人或孩子出门,最好随身携带备注病程及用药情况的卡片。
(复苏姿势)
(一岁以下复苏姿势)
进行现场急救后,如病患有呼吸但无其他反应,应将其置于复苏体位:左侧躺,头放平,不要压到胳膊,如图左臂置于头顶伸直,右臂自然侧搭在胸前。左腿伸直,右腿曲向左侧。此体位适用于1岁以上的所有人。
1岁以下孩子的复苏体位:将孩子置于施救者手臂上,趴位,头向下倾。
(内科急症)
(呼吸系统问题)
(呼吸系统问题)
(呼吸系统问题)
呼吸道异物哽塞
(呼吸系统异物哽塞)
(呼吸系统异物哽塞)
(呼吸道异物哽塞)
呼吸道异物哽塞,多发生在3岁以下的孩子身上。
一、最好的办法是杜绝意外的发生
最容易卡住呼吸道的是那些不大不小(成人小手指第一指节大小),不软不硬(口感软滑的,如果冻、糖果)的物体。
这种意外往往是因为不恰当的喂养方式造成的,最常见的不外乎:“追着喂”,运动中吞咽是非常危险的;“逗着哄着闹着喂”,兴奋的尖叫和大笑都容易造成食物进入呼吸道。所以养成良好的喂养习惯和方法是多么重要呀,真心希望来听课的父母和长辈能认识到这一点的重要性并广而告知。
二、重度哽塞的第一信号:不能发出声音
无论孩子当时在做什么,哭、笑或者尖叫,突然没有声音,就应该第一时间判定是发生了异物哽塞。
三、黄金一分钟
口唇或皮肤发紫的时候,坦白说已经不是那么乐观了。所以针对呼吸道异物哽塞这样的意外而言,没有黄金五分钟,真的只有一分钟。
四、国际求救信号
所谓国际求救信号就是图25所示的这个动作,单手或双手交叉放置在自己的咽喉处。相信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个动作的意义,真是没常识,真可怕。
五、不要把重点放在清洁口腔
很多家长在意外发生时的第一反应,把孩子口腔里的东西清理出来,想看看是卡了什么东西。实际上你从嘴里看到的卡在嗓子眼儿的那点东西,并不是真正造成哽塞的关键,而是堵在哪里而已。还有家长试图从嘴里把东西掏出来,真是大错特错,这么做的结果往往是把东西捅得更深,而且丧失最佳抢救时机。
(婴儿呼吸道异物哽塞急救)
(婴儿呼吸道异物堵塞背部扣击)
(婴儿呼吸道异物堵塞背部扣击)
(婴儿呼吸道异物堵塞背部扣击)
(婴儿呼吸道异物堵塞胸部快速按压)
这个方法主要针对1岁以下的婴儿,当然如果家长的手臂足够强壮,1岁以上也适用的。
施救者可以坐下来以腿做支撑,将婴儿置于手臂上趴卧,给予一定前倾角度。用虎口支撑着婴儿下颌(但不是掐着),用另一只手的掌根扣击婴儿后背5次;如果未能将异物排出,将婴儿反转平躺在手臂上,仍然是头部下倾,以另一只手的食指和中指按压胸部(乳头连接线下方)5次。这样一组动作为1个循环。
(腹部快速按压法,适用于1岁以上的孩子及成人)
(腹部快速按压法,适用于1岁以上的孩子及成人)
(腹部快速按压法,适用于1岁以上的孩子及成人)
(腹部快速按压法,适用于1岁以上的孩子及成人)
(腹部快速按压法,适用于1岁以上的孩子及成人)
(腹部快速按压法,适用于1岁以上的孩子及成人)
(腹部快速按压法,适用于1岁以上的孩子及成人)
适用于1岁以上的孩子及成人。
一、站在病患身后,将一只腿放在病患双脚之间便于支撑。
(剑突下位置)
二、双臂环抱病患,左手握拳,右手为掌握住左手,放在病患腹部“剑突下”的位置(肋骨下放),按压5次,为一个循环。可视哽塞情况做5个循环。
三、为孩子施救时,施救者采用跪姿。
(腹部快速按压法,适用于孕妇及肥胖人群)
此方法适用于孕妇及肥胖人群,施救者体位与腹部按压法相同,只是双手相握后要置于病患胸前(即乳头连接线下方)
(严重过敏反应表现)
(肾上腺素注射笔)
课后我们都对神奇的“肾上腺素注射笔”很感兴趣,但按夏老师讲的,对肾上腺素的使用资质要求是非常严格的。想在国内买到是不太现实的,真的需要可以尝试香港采购,但那也需要相关病历证明之类的材料。
晕厥、休克与高热处理
(晕厥)
(晕厥)
(解读抽搐)
(抽搐时应对)
(抽搐后处理)
(华氏摄氏体温对换表)
(如何避免高热惊厥)
(面对持续高热)
(惊厥会导致大脑损伤么)
这次讲座真的纠正了我之前很多错误的常识。
一、高热惊厥不会对大脑造成损伤
如果有损伤,说明抽搐的病因不仅仅是高热,一定有其他更严重的疾病。
二、高热惊厥不发生在持续高热的情况下,而是发生在体温升高或降低过快的过程中
如果体温在1个小时内,从37度升至39度,或从39度降至37度,就有很大机率出现高热惊厥。
三、服用退烧药的目的不是为了降低体温,而是为了减缓体温上升和下降的速度。
四、最好的退烧办法,多喝水,喝补液盐(电解质),功效等同于挂吊瓶。
五、发生抽搐时,禁止往孩子口中塞入任何东西,包括勇敢爸爸的手指头。事实上抽搐过程中是病人是不会咬到自己舌头的。
(分辨休克和晕厥)
(分辨休克和晕厥)
休克与晕厥的区别:休克时人的意识仍然是清醒的。
腹泻容易造成脱水,最后导致休克,同样需要补充“补液盐”
常见外科创作急救
(常见外科创作急救)
(常见外科创作急救)
(常见外科创作急救)
(常见外科创作急救)
(常见外科创作急救)
(常见外科创作急救)
(常见外科创作急救)
常见外科创作急救
一、表皮创伤想要伤口愈合快,最好不要任何包扎,晾着长。
二、外出血:好用的止血就是压迫止血,哪儿出血压哪儿。绷带比止血带好用,一定要用止血带的话,注意松紧度,以能在止血带内塞进一根手指为宜。
三、伤口异物:通常很难判断异物插入的位置,所以在就医之前切忌拔出异物,造成大出血。
四、断肢:看到“写上患者姓名、日期和时间”,你懂的,急救箱里还应该备有自封袋和记号笔。
时间有限,这部分内容讲得相对简单。
(鼻出血处理)
一、流鼻血:想想大家都一样的经历吧。一流鼻血,就会让我们把头仰着,塞点卫生纸等着,最后搞不好还要从嘴里吐两口血。实际上没一条是科学的,把头仰着的目的难道是为了不要把鼻血滴在衣服和地板上么?
(牙齿损伤处理)
二、这是讲的牙齿损伤是指恒牙而非乳牙
(眼部创伤处理)
(内出血处理)
(头及脊柱损伤处理)
(扭伤与拉伤处理)
三、扭伤与拉伤:忘记喜欢用红花油或用白酒怎么烧一下在痛处擦两把的江湖郎中吧。24小时内,冰敷最有效,有运动常识的人都知道噢。
(骨折处理)
(骨折处理)
(骨折处理)
(骨折处理)
四、骨折:想起当年我妈摔伤,医院拍了片子,原因是她觉得没骨折。这些倔强的老人现在越发倔强了,请好好看一看“只有X光才能确诊是否存在骨折”这句话,重要的话说三遍,就酱。
(烧伤处理)
四、烧伤:夏老师强调,不要涂抹牙膏、酱油……会影响医生的判断。话说牙膏我是涂过的,酱油?听着也是醉了。
以上,是课程内容的记录。再啰嗦两句,说点感受吧。
本来睡眠不足状态下听课以为会犯困,可是真的没机会,听下来多少有点“胆战心惊”。养娃就像打怪兽,当妈这一年多,秋季腹泄、积食发热、支原体感染、手足口和咽颊炎、小儿肺炎……或者经历了或者身边的娃经历了,哪一次不是煎熬着过来的?还有这么多不可预知的、可大可小的意外要防范,真真觉得怕呀。
可害怕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讲座中最触动我的一句话“要相信自己做得到”,这句话夏老师重复了很多遍。所以学习是为了做得更好一些。所以接下来应该做的就是:
一、总结和分享(我已经开始做了),特别是快速分享给照顾孩子的亲戚朋友;
二、加强安全意识:
1、养成熟悉逃生通道的习惯;
2、定期检查家庭和车载急救箱;
3、引导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三、安排自己和家人定期体检,防患于未然;
四、有意识的了解、学习和熟悉常用急救方法
做妈妈,更要做自己
我们致力于爱生活的妈妈
北京哪里白癜风看的好北京哪个医院能治白癜风- 上一篇文章: 我院在全区护理行业职工职业技能比赛中荣获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