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福医院护士抢救溺水幼童邻居称赞够专业

时间:2019-3-6来源:日常急救 作者:佚名 点击:

就在10多天前,医院儿科巫护士在自己所住的洛溪小区游泳池,成功挽救了一位溺水儿童,如今孩子已经痊愈,颅脑CT、胸片检查均正常,恢复很好。

“我当时就想救活孩子,工作原因让我形成了这种职业习惯。”回想起当时的情景,广东医院儿科护士巫美莲语气平静,“遇见孩子溺水这种突发紧急状况,我不会有很多顾虑的,那样会耽误抢救。”

“抢救生命是我们的职责”

7月12日上午,医院儿科护士巫美莲去小区银行办事,刚走到游泳池附近,看见一大推人围在那里。听说是孩子溺水了,出于职业习惯,巫护士赶紧挤进人群,看到有个男教练正将一个小男孩倒背在肩上,孩子的头朝下耷拉着一动不动,男教练一脸慌张。巫护士赶紧说,“我是学医的,尽快把孩子放下来,放平,请周围的人帮忙打。”

孩子4岁左右,在泳池边玩耍时,不慎掉进1.5米的深水区,而不远处的父亲正在教其他孩子学习游泳,并未察觉。当孩子被救生员抱上岸时,已吸入了很多水,导致嘴唇发绀、牙关紧闭、颈动脉搏振动消失、胸腹鼓胀,意识不清。巫护士说,医院经常会做心肺复苏抢救的培训和考试,立即判断出,孩子的呼吸消失,生命体征很微弱,情况非常危急。

巫护士先把孩子的头轻轻摆向一侧,避免在接下来做心肺复苏抢救时,咬伤舌头。从包里拿出随身携带的压舌板,轻轻撬开孩子的牙关,尽快清理了口水和鼻涕等异物,接着按住孩子的胸骨,为他做心肺按压。

5分钟后,小男孩恢复了自主呼吸,口唇发绀改善,双瞳孔恢复到正常的3mm,触摸到劲动脉搏振动,口中还发出了微弱的“咿咿”声。当听到孩子能发声了,原本凝固的空气顿时松散开,周围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救护车这时正好赶到,看到救护人员给孩子吸上氧气,巫护士才长舒了一口气。

几位上年纪的阿姨,竖起大拇指对巫护士说,“了不起,太厉害了”。一位邻居问巫护士:“太专业了,随身还带有医生的压舌板,医院的啊?”巫护士说:“没什么,我是医院儿科的护士,抢救生命是我们的职责。”

“一辈子都会记得这个救命恩人”

在电话里,孩子的家长语气十分激动:“特别感谢巫护士,那天要不是她的相助,万一失去儿子,真不知道该怎么活下去了。

孩子的父亲说,巫护士是我们全家的救命恩人,本来想给她一些物质感谢,都被她拒绝了,医院培养出这么好的员工,我们一辈子都会记得这个救命恩人。事情虽然已经过去了一段时间了,在他激动的言词之中,依然有些惊魂未定。

孩子的父母在广州打工,常年不能聚在一起,这次是孩子暑期南下来玩,却不幸发生了这样一幕,幸运的是化险为夷,转危为安。

面对重礼感谢,巫护士说:“我不需要,小孩的家庭也不宽裕,医院教的正确的救治方法,成功挽救了一个小生命,这才是我最在乎的。”

巫护士提醒说,暑期孩子们喜欢游泳,也是溺水高发的时期,一定要用专业的方法,才能尽快地挽救生命。而对于未受过专业训练的普通群众来说,凡是遇到儿童溺水、高烧抽搐引发的牙关紧闭,如果没有压舌板,可以用勺子、筷子等物件挡在牙关中间,主要是为了打开气道,同时避免孩子咬到舌头。

巫护士是医院的老员工,在儿科住院部常能见到她繁忙的身影,专业细致地照顾着小患者,她一直信守着医院的服务宗旨——“医者仁心,关爱生命”,她的这种义举,也必将在医院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心肺复苏急救知识,抢占黄金时间5分钟

心肺复苏是针对心跳、呼吸停止所采取的抢救措施,即用心脏按压或其他方法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并恢复心脏自主搏动和血液循环,用人工呼吸代替自主呼吸并恢复自主呼吸,达到恢复苏醒和挽救生命的目的。

每年暑假,总会发生多起儿童或成人溺亡的事件,让家人痛不欲生。如果万一溺水,真正死亡的原因是什么,又该如何急救呢?医院急诊科王宏凯主任介绍了专业的救助方法。

首先,要观察溺水者的三点状况:一、是否昏迷,意识丧失;二、是否能自主呼吸;三、触摸颈动脉搏振动是否消失。如果这三点现象都不明显,就证明生命体征消失,心脏停掉,濒临死亡。

其次,要及时抢救,呼救,在等待的时间里,打开溺水者的气道,做标准的心肺复苏操作。救助的黄金时间,是从心脏停跳到心肺复苏抢救5分钟之内,这时的成功率,是非常高的,而且也可以避免发生脑部损伤后遗症。

对未有任何急救经验的普通大众,可以做如下抢救工作:

1、呼救;

2、将溺水者体位摆正,采用仰头抬颌法,不要轻易搬动,易造成对病人的骨折。

3、解开裤带及颈部领口的扣子,尽量保持呼吸道畅通。

王主任说,溺水导致死亡的原因并不是挣扎时喝进过多的水,导致肺部、胃部充水,这种情况并不会影响生命。真正的原因是抢救方法不正确,例如倒背疾跑或者抖动。医学临床抢救时通常发现溺水者被呛后,喉部发生痉挛,气管被堵,不能自主呼吸,从而导致心脏停跳,脉搏振动消失。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







































白癜风吃什么药好
白癜风发病机制


转载注明  http://www.wsldq.com/rcjj/8980.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儿科急救网站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